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九·雜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雜證 (2)

1. 脈論

當歸(二、三錢。血虛有寒者宜多用,血虛有熱者宜少用),熟地(四、五錢,或再重用),甘草(炙,一、二錢),山藥,杜仲,枸杞,女貞子(各二錢),牛膝(酒炒,一錢),棗皮(錢半),

空心多服。(若非大劑不得到腎。),如虛火上炎,宜用純陰之品,本方去枸杞,加龜板膠(用蛤粉炒成珠)二錢,麥冬錢半。如火爍肺金兼咳者,加百合二錢。如夜熱骨蒸,加地骨皮錢半。如臟平無火,加骨脂(鹽炒)一錢。此方治內傷,陰虛火燥者,亦效。

補陰益陽湯(新),治右尺脈弱,命門真陽虧損,以致腎不化氣,上衝似喘,宜於水中補火,則火歸源,而肺亦寧,氣自調矣。

熟地(四錢),山藥(炒,二錢),棗皮(錢半),枸杞(二錢),肉桂(錢半),附子(制,錢半),沉香(一錢),

空心服。如火衰不能生土,嘔噦泄瀉者,加炮乾薑一錢,或加肉豆蔻一錢。

六君子湯,治脾肺脈虛,不能運痰,以致氣促似喘。

人參(無者,山藥炒黃三、四錢代之),白朮(二錢),茯苓(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半夏(二錢),

生薑五分,紅棗二枚,溫服。如肺熱兼咳者,加麥冬一錢。如痰易來,滿口吐者,是火不能生土也,加炮乾薑一錢,或再加附子、肉桂。

以上二證,喘實而促虛也。喘之實者,以邪在肺,非風寒,則火邪耳。治風寒,宜溫散;治火邪,宜清涼。而脈必滑數有力,以氣盛而有邪也。若氣虛無邪之脈,必微弱無神,或有外見浮洪,而稍按即無者,此無根之脈也;或有往來弦數,全無和緩者,此胃氣之敗也,俱為大虛之候。但脈之微弱者,其真虛易見;而脈之浮空、弦搏者,其假實難辨。

然而輕重之分,即此可察矣。蓋其微弱者,猶順而易治;浮空者,最險而多變。若弦強之甚,則真臟已見,不可為也。凡屬脈理,於此可悟。

以下治哮證:

黃芩半夏湯,治寒包熱而發為哮病,呼吸有聲,日夜不安者。

黃芩(酒炒),半夏(各二錢),桔梗,枳殼(各錢半),紫蘇,麻黃(去節),甘草(各一錢),杏仁(十五粒,去皮尖)

生薑、紅棗引。如天寒,加桂枝。

定喘湯,治肺有風痰而哮者。他皆不用。

白果(七粒,去殼,切碎炒黃),麻黃,半夏,款冬花(各一錢),桑白皮(蜜炙),蘇子(各七分),杏仁(去皮尖),甘草,黃芩(各八分),

徐徐服。

蘇陳九寶湯,治老幼素有哮病,遇寒即發,日夜不得臥者。

麻黃,紫蘇,薄荷,桂枝,桑白皮,大腹皮,陳皮,杏仁,甘草(各八分),

生薑五分,烏梅一個,煎服。

抑上補下方(新),治哮喘痰盛,兩尺獨大而軟,為上盛下虛。

白話文:

當歸(二到三錢。血虛體質又怕冷的人可以多用,血虛體質又怕熱的人應該少用),熟地(四到五錢,甚至可以再多用),甘草(炙過的,一到二錢),山藥、杜仲、枸杞、女貞子(各二錢),牛膝(用酒炒過的,一錢),棗皮(一錢半)。

最好空腹多服用。(如果不是大量服用,藥效難以到達腎臟。)如果出現虛火上炎的情況,應該使用純陰性的藥材,這個方子去掉枸杞,加入龜板膠(用蛤粉炒成珠狀)二錢,麥冬一錢半。如果火氣侵襲肺部,導致咳嗽,加入百合二錢。如果晚上發熱,感覺骨頭內發熱,加入地骨皮一錢半。如果身體平和沒有虛火,加入骨脂(用鹽炒過)一錢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內傷,以及陰虛火旺的體質,效果也不錯。

補陰益陽湯(新方),治療右邊脈象尺部虛弱,是命門真陽虧損,導致腎臟功能無法運化氣體,氣向上衝逆,像是喘不過氣的樣子。應該在補腎陰的同時補腎陽,讓火氣回歸本源,這樣肺部也能安寧,氣自然就調和了。

熟地(四錢),山藥(炒過的,二錢),棗皮(一錢半),枸杞(二錢),肉桂(一錢半),附子(炮製過的,一錢半),沉香(一錢)。

最好空腹服用。如果因為火衰不能產生土,導致嘔吐、腹瀉,加入炮乾薑一錢,或加入肉豆蔻一錢。

六君子湯,治療脾肺脈象虛弱,無法運化痰液,導致呼吸急促,像是喘不過氣。

人參(如果沒有,用炒黃的山藥三到四錢代替),白朮(二錢),茯苓(一錢半),甘草(炙過的,一錢),陳皮(去掉白色的部分,一錢),半夏(二錢)。

生薑五分,紅棗二枚,溫熱服用。如果肺熱又咳嗽,加入麥冬一錢。如果痰液容易產生,滿口吐痰,這是因為火氣無法生養土氣,加入炮乾薑一錢,或者再加入附子、肉桂。

以上兩種情況,喘息的表現有實有虛。喘息屬於實證,是因為邪氣在肺部,不是風寒就是火邪。治療風寒,應該用溫熱發散的藥物;治療火邪,應該用清涼的藥物。這時的脈象一定是滑數有力,是因為氣盛而有邪。如果氣虛又沒有邪氣的脈象,一定是微弱無力,或者表面看起來浮大,但稍微按一下就感覺沒有力道,這種就是沒有根的脈象;或者脈象來往弦數,完全沒有平和緩和的感覺,這是胃氣敗壞了,都屬於大虛的表現。但是脈象微弱的,其真正的虛證容易辨認;而脈象浮大空虛、弦硬搏動的,其假象難以辨別。

然而輕重程度的區分,從這裡就可以觀察出來。因為脈象微弱的,還算是順,容易治療;脈象浮大空虛的,最危險而且變化多端。如果弦硬的非常厲害,那就是內臟的真氣已經耗竭,沒辦法治療了。所有脈理的道理,從這裡可以領悟。

以下是治療哮喘的方子:

黃芩半夏湯,治療寒邪包裹熱邪而引發哮喘,呼吸時有聲音,日夜不得安寧。

黃芩(用酒炒過的),半夏(各二錢),桔梗、枳殼(各一錢半),紫蘇、麻黃(去掉節),甘草(各一錢),杏仁(十五粒,去掉皮尖)。

用生薑、紅棗引藥。如果天氣寒冷,加入桂枝。

定喘湯,治療肺部有風痰而引起的哮喘。其他的方子都不用。

白果(七粒,去掉殼,切碎炒黃),麻黃、半夏、款冬花(各一錢),桑白皮(用蜂蜜炙過),蘇子(各七分),杏仁(去掉皮尖),甘草、黃芩(各八分)。

慢慢地服用。

蘇陳九寶湯,治療年老體弱或小孩原本就有哮喘病,遇到寒冷就發作,日夜無法入睡。

麻黃、紫蘇、薄荷、桂枝、桑白皮、大腹皮、陳皮、杏仁、甘草(各八分)。

生薑五分,烏梅一個,煎藥服用。

抑上補下方(新方),治療哮喘痰液很多,兩邊尺部脈象獨大而軟,這是上盛下虛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