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古今醫案按

中醫古代典籍:古今醫案按

作者:俞震篡

朝代:清朝

基本介紹:

醫案著作。十卷。清·俞震纂輯。刊於1778年。卷一-八為內科雜病;卷九為女科;卷十為外科和幼科。俞氏按語詳辨疑似病案,分析同中之異,使後學有所借鑒。彙集諸家學說予以發揮,指明診治關鍵所在,頗多精辟見解。現存多種清刻本和1912年石印本。1949年後有排印本。

內容:

《古今醫案按》是清朝俞震所著的一部醫案著作。全書共十卷,分為內科、外科、幼科和女科四部分。其中內科雜病卷一至八,女科卷九,外科和幼科卷十。

俞震在書中對各類疑似病案進行了詳盡的辨析,並分析了其中的異同,使後學能夠有所借鑒。他還匯集了諸家學說,並加以發揮,指明了診治關鍵所在,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。

《古今醫案按》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。現存多種清刻本和1912年石印本。1949年後有排印本。

以下是《古今醫案按》中的一些精彩內容:

  • 在內科雜病卷一中,俞震對“頭痛”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他認為,頭痛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外感風寒、內傷飲食、情志不遂等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,多表現為頭部脹痛、畏寒、發熱等症狀;內傷飲食引起的頭痛,多表現為頭部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;情志不遂引起的頭痛,多表現為頭部脹痛、煩躁、易怒等症狀。

  • 在外科卷十中,俞震對“癰疽”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他認為,癰疽的發病原因有很多,包括外感風寒、內傷飲食、情志不遂等。外感風寒引起的癰疽,多表現為局部紅腫、疼痛、發熱等症狀;內傷飲食引起的癰疽,多表現為局部紅腫、疼痛、發熱等症狀;情志不遂引起的癰疽,多表現為局部紅腫、疼痛、發熱等症狀。

  • 在幼科卷九中,俞震對“小兒疳積”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他認為,小兒疳積的發病原因有很多,包括飲食不節、脾胃虛弱、情志不遂等。飲食不節引起的小兒疳積,多表現為消瘦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;脾胃虛弱引起的小兒疳積,多表現為消瘦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;情志不遂引起的小兒疳積,多表現為消瘦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

《古今醫案按》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。它以詳盡的辨析、精闢的見解,為後世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


自敘

凡例

卷一 (1)

卷一 (2)

卷一 (3)

卷一 (4)

卷二 (1)

卷二 (2)

卷二 (3)

卷二 (4)

卷二 (5)

卷二 (6)

卷二 (7)

卷二 (8)

卷二 (9)

卷三 (1)

卷三 (2)

卷三 (3)

卷三 (4)

卷三 (5)

卷三 (6)

卷四 (1)

卷四 (2)

卷四 (3)

卷四 (4)

卷四 (5)

卷四 (6)

卷五 (1)

卷五 (2)

卷五 (3)

卷五 (4)

卷五 (5)

卷五 (6)

卷五 (7)

卷五 (8)

卷五 (9)

卷五 (10)

卷六 (1)

卷六 (2)

卷六 (3)

卷六 (4)

卷六 (5)

卷六 (6)

卷六 (7)

卷六 (8)

卷六 (9)

卷六 (10)

卷六 (11)

卷七 (1)

卷七 (2)

卷七 (3)

卷七 (4)

卷七 (5)

卷七 (6)

卷七 (7)

卷七 (8)

卷七 (9)

卷七 (10)

卷七 (11)

卷八 (1)

卷八 (2)

卷八 (3)

卷八 (4)

卷八 (5)

卷八 (6)

卷八 (7)

卷八 (8)

卷八 (9)

卷八 (10)

卷九 (1)

卷九 (2)

卷九 (3)

卷九 (4)

卷九 (5)

卷九 (6)

卷九 (7)

卷七 (12)

卷七 (13)

卷一 (5)

卷三 (7)

卷九 (8)

卷九 (9)

卷九 (10)

卷五 (11)

卷二 (10)

卷九 (11)

卷十 (1)

卷十 (2)

卷十 (3)

卷十 (4)

卷十 (5)

卷四 (7)

卷五 (12)

卷十 (6)

卷六 (12)

卷十 (7)

卷八 (11)

卷十 (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