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9)

1. 交腸

石頑曰。交腸證雖見於方書。而世罕見。綠石山詹石匠之婦。產後五六日。惡露不行。腹脹喘滿。大便從前陰而出。省其故。緣平昔酷嗜菸酒。所產之兒。身軟無骨。因而驚駭。遂患此證。余以芎歸湯加莪朮、肉桂、炒黑山楂。一服惡露通。而二便如常。又陸聖祥之女。方四歲。

白話文:

石頑說:交腸證雖然在醫書上可以看到,但很少有人見過。綠石山詹石匠的妻子,生完孩子五六天後,惡露不出,肚子脹滿,呼吸困難,大便從陰道排出。我仔細詢問她的病情,原來她平時酷愛抽菸喝酒。所生的嬰兒身體柔軟,沒有骨頭,因此受到驚嚇,患上了這種疾病。我用芎歸湯加上莪朮、肉桂、炒黑山楂,一服藥後,惡露通了,大小便也恢復正常。另外,陸聖祥的女兒,才四歲。

新秋患血痢。而稀糞出於前陰。作冷熱不調食積治。與五苓散。服香連丸。二劑而愈。又錢吉甫女。年十三。體肥痰盛。因鄰居被盜。發熱頭痛。嘔逆面青。六脈弦促。而便溺易位。此因驚氣亂。痰襲竅端所致也。與四七湯下礞石滾痰丸。開通痰氣而安。

白話文:

新秋感冒血痢。同時稀糞從陰部流出。先以治療冷熱不調的食積方法治療。再服用五苓散。服用香連丸。兩劑痊癒。又錢吉甫的女兒。十三歲。肥胖多痰。因為鄰居被盜。發熱頭痛。嘔吐反胃。臉色發青。六脈弦緊。並且大小便失常。這是因為驚嚇之氣紊亂。痰液侵襲竅穴所致。先服用四七湯,然後服用礞石滾痰丸。以清除痰氣並安撫神經。

喻嘉言曰。姜宜人得奇證。二便俱從前陰而出。擬之交腸。有似是實非者。交腸乃暴病。驟然而氣亂於中。此證乃久病。以漸而血枯於內。迥然不同也。原夫疾之所始。以憂思傷脾。脾不統血。下行如崩漏。在癸汛久絕之年。實名脫營。脫營宜大補急固。乃以崩漏法涼血清火為治。

白話文:

喻嘉言說:姜夫人得了個奇怪的病,大小便都從陰道流出。乍看之下,好像患的是「交腸」的病症,但實際上卻不是。交腸是急性病,突然之間氣機在臟腑之間混亂。而姜夫人的病是慢性病,逐漸地血虛,病程長久,病機迥然不同。究其病因,是由於憂思過度,傷害了脾臟。脾不統血,所以下行如崩漏。姜夫人年紀已過月經停止的年齡,實際上患的是「脫營」。脫營的病症應該用大補急固的方法治療。但是醫生卻用治崩漏的方法,用涼血清火的方法治療。

則脫出轉多。胞門子戶之血。日漸消亡。轉將大腸之血運轉而滲入胞囊。久之大腸之血亦盡。而大腸之氣附血而行者。孤而無主。渙散錯亂。幽門不能泌別。迸入滲血之徑。釀為穀道。豈可用交腸所列之方。以五苓再闢其水道乎。是必大腸之舊路復通。乃可撥亂返正。今病中多哭泣。

所謂臟燥者多泣。大腸已廢而不用也。來春棗葉生時。大腸絕而死矣。果驗。

白話文:

因此,精氣脫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胞門、子戶的血日漸衰竭消失,大腸裡面的血漸漸轉運而滲入胞囊中,長期下來,大腸裡面的血也會耗盡。大腸裡面的氣,跟著血液而運行,孤單無依靠,渙散錯亂,幽門不能正確的泌別,這些氣併入滲血的通道裡面,釀成了穀道。難道可以使用交腸所列舉的方子,用五苓散來再重新開闢水路嗎?這是絕對不可能的,必須要使大腸的舊路重新暢通,纔能夠撥亂反正。現在,病人常常哭泣。

震初習醫時。里有金姓裁縫。年二十餘歲。雨途道滑。臀僕坐地。亦無痛苦。次日腹中欲去大便而轉失氣。從陽具出。自覺大便不往後去。轉向前走。陽具中痛苦不堪。其糞逼細如稻柴心而出。震師金上陶先生。用補中益氣湯。一服即愈。四五日。病復再發。用此湯不效矣。

白話文:

當小便的時候,並不伴有糞便。糞便排出時也不夾雜小便。尿道口逐漸被乾燥的糞便撐大了。痛苦難以形容。大腸完全廢棄不用了。當時,吳郡有名的醫生如王葉薛等人都來了。全都尋遍了,都不能治療。我的老師斷定他明年三月會死。當期限將到時,人已經消瘦不堪了。但是還能飲食。大小便都從陽具排出,反而習以為常了。痛苦也減輕了。好像還可以不死。突然有一天。

小便行時。並不帶糞。糞來亦不夾雜小便。尿孔漸為干糞撐大。痛苦莫可名言。大腸竟廢而不用。是時吳郡名醫王葉薛諸公皆在。遍求之。皆不能療。吾師斷其次年三月死。當屆期。人已羸瘠不堪。然猶能飲食。二便之迭從陽具出者。反習以為常。痛苦亦減。似可未死。忽一日。

小便頓閉。大便仍來。閉三日。而小便從鼻孔湧出。其色黑。立死。似與喻案病機彷彿。予近日治一舟人蛔蟲從陽具出。蛔活。有一折疊而出者。痛不可言。三日出蛔五條。從此陰吹甚喧。投以補中益氣湯。得愈。

白話文:

突然小便不通,大便卻依然能排解。閉了三天,小便從鼻孔湧出,顏色發黑,隨即死亡。似乎和喻案的病機相似。我最近治療了一位船家,蛔蟲從他的生殖器裡鑽出來,蛔蟲是活的。有一條是折疊著出來的,非常痛苦,說不出來。三天之內排出了五條蛔蟲。從此之後陰吹特別喧嘩。我給他服用了補中益氣湯,他康復了。

2. 百合病

石頑治內翰孟端士尊堂。因久不見其子。兼聞有病。遂虛火上升。自汗不止。心神恍惚。欲食不能食。欲臥不能臥。口苦小便難。溺則灑淅頭暈。已及一歲。歷更諸醫。每用一藥。輒增一病。用白朮則窒塞脹滿。用橘皮則喘息怔忡。用遠志則煩擾哄熱。用木香則腹熱咽乾。用黃耆則迷悶不食。

白話文:

石頑醫生為內翰孟端士的父親看病。因為很久沒見到他的兒子,加上聽說他兒子生病了,便導致虛火上升,自汗不止,心神恍惚。想吃東西卻吃不下,想睡覺卻睡不著,嘴巴發苦,小便困難,小便時頭暈,病情已經持續了一年。歷經了多位醫生,每用一種藥,就會增加一種疾病。用了白朮,就出現窒塞脹滿;用了橘皮,就出現喘息怔忡;用了遠志,就變得煩擾哄熱;用了木香,就出現腹熱咽乾;用了黃耆,就迷悶不食。

用枳殼則喘咳氣乏。用門冬則小便不禁。用肉桂則顱脹咳逆。用補骨脂則後重燥急。用知、柏則小腹枯癟。用芩、梔則臍下引急。用香薷則耳鳴目眩。時時欲人扶掖而走。用大黃則臍下築築。少腹愈覺收引。遂致畏藥如蠍。惟日用人參錢許。入粥飲和服。聊藉支撐。交春虛火倍劇。

白話文:

用了枳殼,就會喘咳氣喘。用了門冬,就會小便失禁。用了肉桂,就會頭脹咳嗽。用了補骨脂,就會腰部沉重、乾澀急迫。用了知母、柏子仁,就會小腹枯瘦。用了黃芩、梔子,就會臍下牽扯急迫。用了香薷,就會耳鳴眼花、經常想讓人攙扶著走。用了大黃,就會臍下脹痛。少腹更覺得收縮。終於導致看到藥就像看到毒蠍子一樣害怕。現在每天只用人參一錢重,放入粥水中服食,勉強支撐著。到了春天虛火更加嚴重。

火氣一升。則周身大汗。神氣駸駸欲脫。惟倦極少寐。則汗不出而神思稍寧。覺後少頃。火氣復升。汗亦隨至。較之盜汁迥殊。直至仲春。邀石頑診之。其脈微數。而左尺與左寸倍於他部。氣口按之似有似無。診後款述從前所患。並用藥轉劇之由。曾遍省吳下諸名醫。無一能識其為何病者。

白話文:

火氣一升起,全身就大汗淋漓,精神疲倦,只想脫離身軀。只有極其疲倦少睡時,汗就不會流出來,精神思想也會稍稍安寧。醒來後沒多久,火氣又上升,汗液也隨之而來。與盜汗完全不同。到了仲春時節,我請石頑診治。他的脈搏微弱而數落,而左尺脈和左寸脈比其他部位都加倍。在氣口穴按壓時,好像有又好像沒有。診斷後,我詳細地述說了以前患的病,以及用藥後病情加重的經過。我曾遍訪吳地諸位名醫,沒有人能識別出我得了什麼病。

石頑曰。此本平時思慮傷脾。脾陰受困。而厥陽之火。盡歸於心。擾其百脈致病。病名百合。此證惟仲景金匱要略言之甚詳。本文原云諸藥不能治。所以每服一藥輒增一病。惟百合地黃湯為之專藥。奈病久中氣虧乏逮盡。復經藥誤而成壞病。姑先用生脈散加百合、茯神、龍齒以安其神。

白話文:

石頑說:這病是平常思慮過度傷了脾臟,脾陰受困,導致厥陽之火全部歸入心臟,擾亂百脈而致病,病名為百合病。這症狀在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中描述得非常詳細。文中原本說所有藥物都無法治癒,所以每服用一種藥就會加重一種病。只有百合地黃湯才是專治此病的藥方。但病症拖久了,中氣虧損殆盡,又因為誤服藥物導致病情加重。姑且先用生脈散加入百合、茯神、龍齒來安神。

稍兼萸、連以折其勢。數劑稍安。即令勿藥以養胃氣。但令日用鮮百合煮湯服之。交秋天氣下降。火氣漸伏。可保無虞。迨後仲秋。端士請假歸省。欣然勿藥而康。後因勞心思慮。其火復有升動之意。或令服左金丸而安。嗣後稍覺火炎。即服前丸。第苦燥之性。苦先入心。兼之辛臊入肝。

久服不無反從火化之虞。平治權衡之要。可不預為顧慮乎。

白話文:

稍微加入萸和連翹來削弱火氣。數次藥劑後,病情稍有好轉,就立即停止喝藥以養護胃氣,只讓他每天喝新鮮百合煮的水。進入秋天,天氣下降,火氣慢慢平息,可以確保沒有問題。等到仲秋時節,患者請假回家探親。高興的是患者已康復,不必吃藥了。後來,由於勞累及思慮過多,火氣又有再次上升的傾向。有人讓他服左金丸而獲得緩解。嗣後,只要稍覺火氣旺盛,便服前丸。只是,藥材的燥性苦先入心,辛臊之性入肝,都使患者感到不適。

震按百合病載於金匱。原云百脈一宗。悉致其病。錢塘李珉臣歸重心肺二經。以心主血脈。肺朝百脈也。此言與百合地黃湯恰合。今觀孟夫人案。實由思子鬱結。病在心肝。大半似百合病形。石頑遂附會之耳。然不用金匱成方。可云老手。若日飲百合湯。何關得失耶。

白話文:

震按:百合病記載於《金匱要略》。原書中說:百合病是百脈一宗所致。所有的病症都齊全。錢塘的李珉臣認為百合病的主要病因在心肺二經。因為心主血脈,而肺朝百脈。他的這個說法與百合地黃湯的方義非常吻合。現在我看孟夫人的這個病例,實際上是因為思念兒子而鬱結於心,病在心肝。大多數情況下都類似百合病的症狀。石頑因此而附加會了百合病。但是石頑沒有使用《金匱要略》中的成方,這可以說他是個老手。如果每天都喝百合湯,那麼就與得失沒有關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