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七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1)

1. 腹痛

右足手逆冷如舊;但口尚渴,便尚溏,一日夜約十餘度,小便不通。汪曰:「渴而小便不利者,當利其小便。」遂以天水散冷水調服,三四劑不應。再以四苓散加車前、山梔,煎服二帖,小便頗通。但去大便而小便亦去,不得獨利。汪曰:「小便未利,煩渴未除,盡由內熱耗其津液也。

大便尚溏者,亦由內熱損其陽氣,陽氣不固而然也。」遂用參、術各三錢,茯苓一錢五分,白芍、車前、門冬各一錢,山梔七分,五味五分。連進數服,至第九日,逆冷回,脈復見,諸證稍減,漸向安。

震按:此證反覆甚多;所用之方,又皆重劑。然寒熱互用,而卒能以補收功者,因其身不熱,神不昏,與傷寒溫疫有別,故可從容挽救也。大抵腹痛由於停食,而房後元氣必虛。連下之則虛極,故逆冷脈絕。通脈四逆湯非誤,白虎湯殊誤。賴有人參;設不用人參,此證早難活也。

王中陽治一燕人。久患冷氣滿腹,上攻下注,大痛不堪。痛陣擁上,即吐冷涎而止。一日一作,飲食不進,遂成骨立。屢用溫補不效。王診之,六脈弦長勁急,兩畔別有細脈,沸然而作,狀如爛綿。曰:「此必胸膈有臭痰在內。」病者曰然。眾醫皆作冷氣,因補治下元,日久無效。

自覺胸中痞悶,今聞此說,令我大快。遂投滾痰丸,臨睡服之。夜半,吐黑綠冷涎敗水無數。再服七十丸,其病如脫。以六君子調理而愈。

震按:王隱君治病,不曰痰,即曰火;可作戴人之法嗣。但腹痛因痰誠有之;此種脈象,更要留心。

薛立齋治太守朱陽山。因怒,腹痛作瀉。或兩脅作脹,或胸乳作痛,或寒熱往來,或小便不利,飲食不入,嘔吐痰涎,神思不清。此肝木乘脾土。用小柴胡加山梔、炮薑、茯苓、陳皮,合左金。一劑即愈。

震按:立齋治腹痛,凡兼胸脅作脹、嘔吐不食,或吞酸噯腐,或手足厥冷,皆謂肝木乘脾。多用補中益氣及六君子,間有吞左金丸者,或香砂六君子加木香、炮薑、吳茱。其載脈皆曰弦緊、弦長,或弦洪、弦數。何均用參、術?不可易轍耶?

孫東宿治吳勉齋。年近五十,有腹痛疾,或作或止。性極急,多躁多怒。今痛在當臍,不間晝夜。市裡醫者為下之,已五日。大便雖瀉,痛則尤甚,飲食不進,手足清冷,形神俱倦,脈僅四至,重按則伏而有力。此由攻克太過,寒涼傷脾。脾虛則中氣不運,積反凝滯。以故大便雖瀉而積不行,痛終不減也。治當建立中氣為主;中氣一回,痛當立止。先與王海藏五神丸二錢,滾水送下,以止其痛。此丸補接元氣,安和五臟,升降陰陽,極有神應,故名五神。再用小建中湯,調肝養脾;蓋臍下乃肝經部位,惟此湯乃對證劑也。但以桂心換桂枝,加香附。服後痛止。

白話文:

腹痛

病人右腳冰冷如常,但仍口渴,大便溏瀉,一天一夜約十多次,小便不通。汪某說,口渴而小便不利,應先利小便,於是用天水散加冷水調服。服三四劑無效,又用四苓散加車前子、山梔子煎服兩劑,小便有所通暢,但大便排出後小便也跟著排出,未能單獨利小便。汪某說,小便未利,煩渴未除,都是因為內熱耗損津液的緣故。

大便溏瀉也是因為內熱損傷陽氣,陽氣不足所致。於是用人參、白術各三錢,茯苓一錢五分,白芍藥、車前子、麥門冬各一錢,山梔子七分,五味子五分,連續服用幾劑。到第九天,手腳冰冷的症狀好轉,脈象也重新出現,諸症狀都減輕,逐漸康復。

震按:此症反覆發作多次,所用的方劑劑量都較重,然而寒熱並用,最終卻能收到補益的效果,是因為病人身體不發熱,神志也不昏迷,與傷寒溫疫不同,所以可以從容施治。總之,腹痛大多是因為食物停滯,而房事後元氣必虛,若繼續瀉下則虛極,所以出現手腳冰冷、脈象消失,服用通脈四逆湯並無錯誤,而服用白虎湯則是大錯特錯。幸好用了人參,如果不用人參,此症早就難以活命了。

王中陽治療一位燕地病人,久患腹部冷氣脹滿,冷氣上衝下注,腹痛難忍,疼痛陣陣向上衝,便吐出冰冷的唾液而止,一天發作一次,飲食不下,消瘦如柴。屢用溫補之法無效。王中陽診脈,六脈弦長勁急,兩旁還有細小的脈象,沸騰似地跳動,狀如爛棉花,說:「這一定是胸膈有臭痰阻塞。」病人也認同。其他醫生都認為是冷氣,因而補治下元,久治無效。

病人自覺胸中痞悶,聽到此說,十分高興,於是服用滾痰丸,睡前服用,半夜吐出大量黑色綠色冰冷的唾液和污水,再服七十丸,病情好轉,如同脫胎換骨一般,再用六君子湯調理而痊癒。

震按:王隱君治病,不是說痰就是說火,可以作為戴原子孫的治療方法。但是腹痛因痰確實存在,這種脈象更要留心。

薛立齋治療太守朱陽山,因發怒而腹痛瀉痢,有時兩脅脹滿,有時胸乳疼痛,有時寒熱往來,有時小便不利,飲食不下,嘔吐痰涎,神志不清,這是肝木乘脾土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炮薑、茯苓、陳皮,再配合左金丸,一劑藥就痊癒了。

震按:立齋治療腹痛,凡是兼有胸脅脹滿、嘔吐不食,或吞酸噯腐,或手足厥冷,都認為是肝木乘脾,大多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君子湯,有時服用左金丸,或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木香、炮薑、吳茱萸。其記載的脈象都是弦緊、弦長、或弦洪、弦數,為何都用人參、白術,不能改變嗎?

孫東宿治療吳勉齋,年近五十,患有腹痛,時發時止,病情非常急迫,病人多躁易怒,現在疼痛位於肚臍部位,晝夜不分。當地醫生給他瀉下,已經五天了,雖然大便排出,但疼痛更甚,飲食不下,手足冰冷,形神俱倦,脈象只有四次搏動,重按則脈象隱伏有力。這是因為瀉下過度,寒涼傷脾,脾虛則中氣不能運轉,積滯反凝結,所以雖然大便排出,

但積滯不能排出,疼痛仍然不減。治療應以建立中氣為主,中氣一恢復,疼痛就會停止。先服用王海藏五神丸二錢,用滾水送服,以止痛。此丸能補益元氣,安和五臟,升降陰陽,效力極佳,所以稱為五神丸。再用小建中湯,調肝養脾,因為肚臍下是肝經的部位,此湯正是對證之劑,只是用桂心代替桂枝,再加香附。服藥後疼痛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