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1)

1. 瘛瘲

錢乙治皇子病瘛瘲。國醫莫能療。聞乙有異能。召之。進黃土湯而愈。神宗問此何以能愈此疾。對曰。以土勝水。木得其平。則風自止。帝悅。擢太醫丞。

江應宿治一富家兒。病手足瘛瘲。延至二十餘日轉篤。江後至。曰。此氣虛也。當大補之。以參、朮、歸、耆、茯、芍、黃連、半夏、甘草。佐以肉桂。助參、耆之功。補脾瀉肝。一飲遂覺少定。數服而愈。所以知兒病者。左脈滑大。右脈沉弱。似有似無。右手主於氣。故曰氣分大虛。

經所謂土極似木。亢則害。承乃制。脾虛為肝所侮而風生焉。證似乎風。治風無風可治。治驚無驚可療。治痰無痰可行。主治之法。所謂氣行而痰自消。血榮而風自滅矣。見肝之病。知肝當傳脾。故先實其脾土。治其未病。否則成慢脾風而危殆矣。

白話文:

錢乙曾經醫治一位皇子的瘛瘲病,當時的御醫都束手無策。聽說錢乙有特別的醫術,便召他前來。錢乙給皇子服用黃土湯後,病就好了。宋神宗問他為何能治好這個病,錢乙回答說:「因為用土來克制水,使木氣恢復平衡,風自然就停止了。」皇帝聽了很高興,就提拔他為太醫丞。

江應宿曾經醫治一位富家子弟,得了手腳抽搐的瘛瘲病,拖了二十多天病情更加嚴重。江應宿後來才到,他認為這病是氣虛造成的,應該要大補元氣。於是開了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黃耆、茯苓、芍藥、黃連、半夏、甘草,再用肉桂來輔助,加強人參和黃耆的功效,藉此補脾氣、瀉肝火。病人服下一帖藥就感覺好轉,服用幾帖後病就痊癒了。江應宿之所以知道病人的狀況,是因為他診斷出病人左脈滑大,右脈沉弱、幾乎摸不到。右脈主管氣,所以判斷是氣分大虛。

經典上說,土(脾)的極端情況會像木(肝),過亢就會造成危害。土能承接木,使其受到制約。脾氣虛弱,肝木就會欺侮它,因而產生風邪。病症看起來像是風病,但實際上治風沒有風可以治,治驚沒有驚可以療,治痰也沒有痰可以清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,氣運行順暢,痰自然就消散;血液充足,風邪自然就消滅。看到肝臟生病,就要知道肝病會傳到脾臟,所以要先強化脾土,治療還沒發生的疾病。否則,就會變成慢性脾風,病情就會很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