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八 (6)
卷八 (6)
1. 痹
東垣治一人。冬時忽有風氣暴至。六脈弦甚。按之洪大有力。其證手攣急。大便秘澀。面赤熱。此風寒始至於身也。四肢者。脾也。以風寒之邪傷之。則搐如攣痹。乃風淫未疾而寒在外也。內經曰。寒則筋攣。正謂此也。素飲酒。內有實熱乘於腸胃之間。故大便秘澀而面赤熱。
內則手足陽明受邪。外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。用桂枝二錢。甘草一錢。以卻其寒邪而緩其急縮。黃柏二錢苦寒。滑以瀉實潤燥。急救腎水。升麻、葛根各一錢。以升陽氣行手陽明之經。不令遏絕。桂枝辛熱。入手陽明之經為引用潤燥。復以甘草專補脾氣。使不受風寒之邪。
而退賊邪。專益肺經也。佐以人參補氣。當歸和血潤燥。作一帖。水煎服。令暖房中摩搓其手。遂安。
震按此案寒熱補散並用。恰與標本俱合。但東垣立方。分量甚輕。此卻重用者。蓋以風寒大病。逐邪宜急。不比他證。調理脾胃。只取輕清以升發元氣也。
丹溪治一少年。患血痢。用澀藥取效。致痛風叫號。此惡血入經絡也。血受濕熱。久必凝濁。所下未盡。留滯隧道。所以作痛。久則必成枯細。與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黃芩、陳皮、生甘草。煎入生薑汁研潛行散。入少酒飲之。數十帖。又刺委中。出黑血三合而安。
震按此是痢後痛風。其法至今傳用。但因澀藥留滯濕熱以成瘀血。故用此方。倘又有別因者。不得以此概論。
一人貧勞。秋深渾身發熱。手足皆疼如煅。晝輕夜重。服風藥愈痛。氣藥不效。脈澀而數。右甚於左。飲食如常。形瘦如削。蓋大痛而瘦。非病致也。用蒼朮、酒黃柏各一錢五分。生附一片。生甘草三分。麻黃五分。研桃仁九個。煎入薑汁令辣。熱服四帖。去附。加牛膝一錢。
八帖後氣喘促不得眠。痛略減。意其血虛。因多服麻黃。陽虛被髮動而上奔。當補血鎮墜。以酸收之。遂以四物湯減川芎。倍芍藥。加人參二錢。五味子十二粒。與二帖定。三日後。數脈減大半。澀如舊。仍痛。以四物加牛膝、參、朮、桃仁、陳皮、甘草、檳榔。生薑三片。
五十帖而安。後因負重複痛。再與前藥加黃氏三分。又二十帖愈。
震按身發熱。疼如煅。脈澀而數。右甚於左。應屬血虛有熱。所謂熱痹證也。宜用生地、龜板、天冬、黃柏、丹皮、黑梔、秦艽、防己、牛膝、紅花、銀花、木通等藥可愈。或仲景梔子柏皮湯大劑與之亦佳。若二妙之蒼朮。已不相宜。附子一片何用。麻黃五分太過。至因多服麻黃。
虛陽上升而喘。議與酸收是矣。遽用人參二錢。竊恐痹痛轉增。然云喘定數脈大減。異哉。或者脈數無力耶。則前之麻黃已誤。後之桃仁、檳榔。義又何居。予素服膺丹溪。此則不敢阿其所好也。再閱下案。講究病因。傳變道理。真不可及矣。
白話文:
[痹]
一位醫生治療一位病人,冬天突然遭受風寒侵襲,脈象弦急有力,手部攣縮僵硬,便秘,面紅發熱。這是風寒之邪侵犯肌體,四肢屬脾,風寒侵犯脾經,導致肌肉抽搐攣縮,這是風邪未深入,寒邪在外。內經說:「寒則筋攣」,正是此症。病人平素飲酒,體內有實熱鬱積於腸胃,所以便秘面赤發熱。
病情內在是手足陽明經受邪,外在是足太陰脾經受風寒。醫生用桂枝、甘草以祛寒緩急,黃柏苦寒,能瀉實潤燥,急救腎水;升麻、葛根升陽氣,疏通手陽明經,避免經絡阻塞。桂枝辛溫,走手陽明經,溫通潤燥;甘草專補脾氣,使之不受風寒之邪侵襲,驅除邪氣,益肺。輔以人參補氣,當歸養血潤燥。開具一劑,水煎服,並讓病人溫暖房間,按摩搓揉手部,病情遂好轉。
分析此案,寒熱補瀉並用,標本兼顧。但原方藥量很輕,此處用量加重,是因為風寒病勢較重,驅邪需急,不像其他病症,調理脾胃只需輕清藥物以升發元氣。
另一位醫生治療一位少年患血痢,用收澀藥物雖有效,卻導致痛風,患者疼痛難忍。這是因為瘀血入經絡,血受濕熱,久則凝滯,排出不淨,留滯於經絡,所以疼痛,時間久了會導致經絡枯萎。於是醫生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黃芩、陳皮、生甘草,煎好後加入生薑汁和少許酒服用。服藥幾十劑,並針刺委中穴,放出黑血,病情痊癒。
分析此案,這是痢疾後遺症引起的痛風,此法至今仍沿用。但因收澀藥物使濕熱停滯,形成瘀血,故用此方。如果痛風有其他原因,不能以此一概而論。
一人因勞累,秋深時渾身發熱,手足疼痛如灼燒般,白天輕晚上重,服用祛風藥反而疼痛加劇,溫補藥物無效。脈象澀數,右側強於左側,飲食正常,形體消瘦。這是疼痛導致消瘦,而非疾病所致。醫生用蒼朮、酒黃柏、生附子、生甘草、麻黃,研碎的桃仁,煎服,加入薑汁使湯藥辛辣,熱服四劑後,去掉附子,加入牛膝。
八劑後,病人氣喘吁吁,睡不著覺,疼痛略減。醫生認為病人血虛,因服用過多麻黃,陽虛被激動而上衝,應該補血鎮墜,用酸味收斂。於是用四物湯,減少川芎,加倍芍藥,加人參、五味子,服用兩劑後,脈象減弱大半,仍然澀數疼痛。再用四物湯加牛膝、人參、蒼朮、桃仁、陳皮、甘草、檳榔、生薑。
服用五十劑痊癒。後來因負重,疼痛復發,再用之前的藥物,加黃連,又服二十劑痊癒。
分析此案,渾身發熱,疼痛如灼燒,脈象澀數,右側強於左側,應屬血虛有熱,即熱痹。應該用生地、龜板、天冬、黃柏、丹皮、黑梔子、秦艽、防己、牛膝、紅花、金銀花、木通等藥。或者用仲景的梔子柏皮湯大劑量服用。二妙散中的蒼朮已不相宜,附子一片何用?麻黃五分過量。因服用過多麻黃,虛陽上浮而致喘,用酸味收斂是對的。但服用人參二錢,恐怕會加重痹痛。然而文中說喘息停止,脈象減弱很多,令人驚奇。或許脈象虛弱無力?則之前的麻黃已用錯了,後來的桃仁、檳榔,又何必使用呢?我一向推崇丹溪的醫術,但此案不敢苟同他的用藥。再看下一個病例,研究病因,傳變的道理,真是難以企及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