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郁
姑蘇朱子明婦。病長號數十聲。暫止。復如前。人以為癘所憑。莫能療。戴原禮曰。此郁病也。痰閉於上。火鬱於下。故長號則氣少舒。經云。火鬱則發之。是已。遂用重劑湧之。吐痰如膠者無算。乃愈。
易思蘭治一婦。渾身倦怠。呵欠口乾。經月不食。強之。不過數粒而已。有以血虛治之者。有以氣弱治之者。有知為火而不知火之源者。用藥雜亂。愈治愈病。至冬微瘥。次年夏間。諸病復作。肌消骨露。三焦脈洪大侵上。脾肺二脈微沉。餘部皆平和。此肺火病也。以梔子仁薑汁浸一宿。
炒黑研細。用人參、麥冬、烏梅煎湯調下。進二服。即知飢喜食。旬日肢體充實如常。後因久病不孕。眾皆以為血虛而用參耆之品。半月胸膈飽脹。飲食頓減。至三月餘而經始通。下黑穢不堪。或行或止。不得通利。其苦萬狀。復以四烏湯。換生地。加陳皮、蘇梗、黃芩、山梔、青皮、枳殼十數劑。
一月內即有孕。
震按首條之病郁易辨。湧法誠勝於服藥。次條之病情難辨。其方恐未能速效。至於經閉已通。病亦輕矣。用藥固宜平穩。
周慎齋治一人。六脈澀滯。脅痛吐臭痰。噁心食不下。蓋脅者。少陽之分也。清氣不升。濁氣鬱於少陽之絡。故痛。濁氣上逆。故吐臭痰而噁心。濁氣。故臭也。食不下者。少陽清陽之氣不升。則肝不能散精也。用柴胡、白蔻各二分。黑山梔、甘草各五分。白芍、丹皮各一錢。白茯苓、廣皮各一錢五分。歸身八分。麥冬二錢。十帖全愈。
震按脅痛吐臭痰。昧者必妄認肺癰肺痿等病。得此論可與石山治臭痰一案並垂不朽。
紀華山雅自負而數奇。更無子。時悒悒不快。漸至痞脹。四年肌肉盡削。自分死矣。姑蘇張漣水診而戲之曰。公那須藥。一第便當霍然。以當歸六錢。韭菜子一兩。香附童便炒八錢。下之。紀有難色。不得已。減其半。張曰。作二劑耶。一服。夜夢遺。舉家慟哭。張拍案曰。
吾正欲其通耳。仍以前半劑進。胸膈間若勇士猛力一推。解黑糞無算。尋啜粥二碗。再明日。巾櫛起見客矣。逾年生一子。
震按痞脹四年。肌肉盡削。一夢遺而半劑之藥如神。雖仲淳所述。吾不敢信。
白話文:
郁
姑蘇有個叫朱子明的婦人,生病時會大聲號叫數十聲,暫停一下又恢復原狀。人們都認為她是鬼神附身,沒人能治好她。戴原禮說,這是「郁病」,痰堵在上,火氣鬱結在下,所以大聲號叫時氣才能稍微舒緩。《黃帝內經》說「火鬱則發之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於是,他用猛烈的藥物催吐,吐出像膠一樣的痰液不計其數,病就好了。
易思蘭治療一位婦人,她全身疲倦、打呵欠、口乾,一個多月吃不下東西,勉強吃也只能吃幾粒。有人認為她是血虛,有人認為她是氣虛,還有人知道是火氣引起的,卻不知道火的根源在哪,用藥很雜亂,結果越治越嚴重。到了冬天稍微好轉,第二年夏天又發病,變得骨瘦如柴,三焦脈浮大而有力,脾肺兩脈微弱而沉,其他脈象平和。這是肺火引起的病。他用梔子仁浸泡在薑汁中一夜,炒黑磨成粉,用人參、麥冬、烏梅煎湯調服。吃了兩服藥,就感到飢餓想吃東西,十天后身體就恢復如常。後來因為久病不孕,大家都認為是血虛,就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,結果半個月後胸口飽脹,食慾大減。過了三個多月月經才來,排出黑色的污穢物,時來時停,很不順暢,非常痛苦。又用四烏湯,把熟地改成生地,再加入陳皮、蘇梗、黃芩、山梔、青皮、枳殼等藥,吃了十幾劑,一個月內就懷孕了。
(震按:第一則病例的鬱病容易辨別,用催吐的方法確實比服藥有效。第二則病例的病情比較難辨,而且方子可能不能快速見效。至於月經不通已經通暢,病情也變輕了,用藥應該要比較平和穩妥。)
周慎齋治療一個人,他的六脈澀滯不順,脅肋疼痛、吐出臭痰、噁心吃不下飯。脅肋屬於少陽經的範圍,是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鬱結在少陽經絡,所以才會疼痛;濁氣往上逆行,所以會吐出臭痰、噁心。吃不下飯,是因為少陽清陽之氣不能上升,肝臟就不能疏泄精氣。他用柴胡、白蔻各二分,黑山梔、甘草各五分,白芍、丹皮各一錢,白茯苓、廣皮各一錢五分,當歸身八分,麥冬二錢,吃了十帖就痊癒了。
(震按:脅肋疼痛、吐臭痰,不明就裡的人一定會誤認為是肺癰、肺痿之類的病。有了這個論述就可以和石山治療臭痰的病例一起流傳後世。)
紀華山自恃才高,但命運多舛,一直沒有兒子。他常常鬱悶不樂,漸漸肚子脹氣,四年下來肌肉都消瘦了,自認為快要死了。姑蘇的張漣水給他看病,開玩笑地說:「你不需要吃藥,考中一次進士就會立刻好轉。」然後開了當歸六錢,韭菜子一兩,香附用童子尿炒過八錢的藥方給他。紀華山面有難色,不得已,把藥減半。張漣水說:「是分成兩劑吃嗎?是一劑!」。他吃了一服,晚上夢遺,全家痛哭。張漣水拍桌子說:「我就是要讓他通暢!」接著讓他把剩下的半劑吃完,就覺得胸口好像有勇士猛力一推,排出大量黑色的糞便。隨即喝了兩碗粥,隔天就梳洗打扮會客了。過了一年生了一個兒子。
(震按:脹氣四年,肌肉消瘦,竟然吃半劑藥,做夢遺精後就神奇般地痊癒。雖然是仲淳所說,我還是不敢相信。)
2. 詐病
張景岳曰。予向同數友。遊寓榆關客邸。內一友素耽風月。忽於仲冬一日。夜叩予戶。張皇求救。云所狎之妓。忽得急證。勢在垂危。倘遭其厄。禍不可解。予往視之。見其口吐白沫。僵仆於地。以手摸之。則口鼻四肢俱冷。氣息如絕。陡見其狀。殊為驚駭。因拽手診之。則氣口和平。
脈不應證。予意其脈和如此。而何以證危如是。沉思久之。豈即仲景所云詐病耶。復診其脈。安然如故。遂大聲於病妓之旁曰。此病危矣。須用極大艾丸。連灸眉心人中小腹數處。方可活。惜花容損壞耳。余寓有艾。宜速取來灸之。然火灸尚遲。姑先與一藥。使其能咽之後。
倘有聲息。則生意已復。即不灸亦可。若口不能咽。或咽後不蘇。當速灸可也。病妓聞予之言。竊已驚怖。惟恐大艾著身。藥到即咽。咽後少頃。即哼聲出而徐動徐起矣。次日問之。乃知為吃醋而發也。
震按此條乃人病脈不病。尚易揣度。次條所載金吾公二妾相競。一系燕姬。其母助惡叫喊撒潑。遂致氣厥若死。自暮及旦不蘇。景岳初診之。見其肉厚色黑。面青目瞑。手撒息微。脈又伏。渺若脫。意其真危也。欲施溫補。恐大怒之後。逆氣未散。欲用開導。恐脈之似絕。虛不能勝。
請再診之。則前此撒手。今忽十指交叉於腹。因而動疑。及著手再診。似有相嫌不容之意。卒然猛扯之。力強且勁。益疑將死之人。豈猶有力如是。乃思其脈若此者。或因肉厚氣滯。北人稟賦使然。或因兩腋夾緊。奸人猝詐所致。遂用前法。以恐勝之。藥甫到咽即活。此比前案更難辨識也。
白話文:
張景岳說:我曾經和幾位朋友一同到榆關的客棧住宿,其中一位朋友平時就喜歡尋花問柳。在一個冬天的半夜,他突然來敲我的門,慌張地求救,說他相好的妓女突然得了急病,情況非常危急,如果她有個三長兩短,後果不堪設想。我趕去一看,只見那妓女口吐白沫,僵硬地倒在地上。我摸她的手腳,發現她的口鼻和四肢都冰冷,氣息也像斷了一樣。看到這情景,我非常驚訝。我拉起她的手診脈,發現她的脈象平和正常,和她危急的狀況不符。我心想,脈象如此平和,怎麼會病危到這種地步?我沉思了很久,難道這是張仲景所說的「詐病」嗎?我再次診脈,脈象依然安穩如常。於是我大聲在病妓旁邊說:「這病很危險,必須用極大的艾絨製成的艾丸,連續灸眉心、人中、小腹等幾個穴位,才能救活,可惜這樣會傷到花容月貌。」我住的地方有艾草,應該趕快去取來灸。但是,火灸還需要時間,不如先給她吃點藥,讓她能嚥下去,如果她能發出聲音,就表示還有救,不灸也可以。如果她無法吞嚥,或吞嚥後沒有甦醒,就要趕快灸。病妓聽到我這樣說,心裡已經害怕了,擔心艾灸會傷到自己,藥一到就吞了下去。吞藥後不久,她就哼出一聲,然後慢慢地動了起來、坐起身。隔天問她,才知道她是因為吃醋而裝病的。
震按:這一個案例是人病但脈象卻正常,還比較容易判斷。下一個案例所記載的是金吾公的兩個小妾爭風吃醋,其中一個是燕地的女子,她的母親也幫腔作勢,大聲叫罵,結果導致那燕姬氣厥暈倒,從晚上到早上都沒有甦醒。張景岳一開始診斷她,發現她肉厚膚色黑,臉色發青,眼睛緊閉,手無力地垂著,呼吸微弱,脈象也伏在深處,感覺像要斷絕一樣,覺得她真的很危險。他想用溫補的方法,又怕她大怒之後,氣還沒散開;想用疏導的方法,又怕她脈象像要斷了一樣,身體太虛弱承受不住。
於是他請人再診斷一次,結果發現之前垂著的手,現在竟然十指交叉放在腹部。他開始懷疑,再次診脈時,感覺她有不讓人碰觸的意思。於是他突然用力猛拉她的手,發現她力氣很大。他更懷疑將死之人,怎麼可能還有這麼大的力氣?他心想,她的脈象這樣,或許是因為她肉厚氣滯,這是北方人稟賦的關係,或是因為她兩腋緊夾,故意裝病。於是他用之前的方法,大聲恐嚇她,結果藥一到嘴裡,她就醒了過來。這個案例比起前一個案例,更難辨別真假。
3. 痰
丹溪治一室女。素強健。六月發煩悶。困憊不食。時欲入井。脈沉細數弱。口漸渴。醫作暑病治不效。又加嘔而瘦。手心熱。喜在暗處。脈漸伏而妄語。朱制局方妙香丸。如芡實大。井水下一丸。半日大便。藥已出矣。病不減。遂以麝香水洗藥。以針穿三孔。涼水吞。半日下稠痰數升。得睡漸愈。因記金匱云。昔肥而今瘦者痰也。
震按此證必須妙香丸。若溫膽導痰等方無益也。但以芡實大之丸藥而囫圇吞下。一奇。再以便出之藥。而水洗針穿。又復吞之。更奇。
立齋治一儒者。背腫一塊。按之則軟。肉色如故。飲食如常。勞則吐痰體倦。此脾虛而痰滯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。少加羌活。外用陰陽散。以薑汁調搽而消。後因勞。頭暈作嘔。仍以前藥去羌活。加蔓荊子而愈。
震按此即世人所謂濕痰流注也。勞則吐痰體倦。脾虛易明矣。
閣老梁厚齋。氣短有痰。小便赤澀。足跟作痛。尺脈浮大。按之則澀。此腎虛而痰飲也。用四物送六味丸。不月而康。仲景云。氣虛有飲。用腎氣丸補而逐之。誠開後學之蒙瞶。濟無窮之夭枉。腎氣丸。即六味丸。
震按四物湯送六味丸。專補腎陰也。若仲景所謂腎氣丸。必以六味加桂附為是。況氣短足跟痛尺脈澀。僅用六味。恐不效。此案與治孟都憲案同法。梁則小便赤澀。孟則遺尿。梁則尺浮大而按之澀。孟則尺浮大按之如無。孟加眩暈。尤易辨也。
李士材曰。翰林李集虛。勞而無度。醉而使內。汗出多痰。服寬膈化痰之藥。轉覺滯悶。診其脈沉而澀。兩尺尤甚。余謂其婿曰。痰得澀脈。一時難愈。況尺中澀甚。精傷之象也。在法不治。勉用補中益氣加半夏、茯苓。二劑有小效。眾皆喜。余曰。澀象不減。脈法無根。死期近矣。果十餘日而歿。
震按此與梁厚齋案同一澀脈而死生不同者。彼惟尺脈浮大。按之則澀。此是六部沉澀。兩尺尤甚。輕重自別也。況又云脈法無根。想是沉而細澀。按之欲絕耳。不然。哮嗽門中顧明華案。亦系澀脈。何以先補養而繼吐下。仍能愈之耶。
李士材治秦景明。素有痰飲。每歲必四五發。發即嘔吐不能食。此病久結成窠囊。非大涌之。弗愈也。須先進補中益氣。十日後。以瓜蒂散頻投。湧如赤豆沙者數升。已而復得水晶色者升許。如是者七補之。七湧之。百日而窠囊始盡。專服六君子八味丸。經年不輟。
震按長於治痰者。前有張戴人。後有王隱君。然可施於人強證實。若虛者非所宜也。此案七補七湧。足以匡救兩家之法。夫人身本無所謂痰。痰因病而生耳。惟治其所以生痰之病。則痰自除。至方書所載有風痰、寒痰、火痰、濕痰、燥痰、清痰、老痰、味痰、酒痰、郁痰、頑痰、驚痰、虛痰種種名色。而變現諸證。
千態萬狀。又似種種雜病。此又不得以種種雜病法治。但治其痰則病自去。蓋標而本之。本而標之。總在醫家之變通也。
白話文:
有個姓丹溪的醫生治療一個未婚女子。她平時身體很強壯,六月時卻開始感到煩躁悶悶不樂,疲倦無力,吃不下東西,有時還想跳井自殺。把脈發現脈象沉細、跳動快而無力,口也越來越渴。醫生把她當作中暑來治療,卻沒有效果。後來她又開始嘔吐,身體消瘦,手心發熱,喜歡待在陰暗的地方。脈象逐漸變得難以把到,而且開始說胡話。朱制局開了妙香丸,像芡實一樣大,讓她用井水吞下一丸。過了半天,她拉出了大便,但藥丸也一起排出來了,病情沒有減輕。於是醫生把藥丸用麝香水洗過,再用針在上面戳三個洞,讓她用涼水吞下。過了半天,她咳出了好幾升濃稠的痰,之後就睡著了,病情也漸漸好轉。這讓醫生想起了《金匱要略》裡說的:「以前肥胖而現在消瘦,這是痰的緣故。」
震按:這種情況必須用妙香丸才有效,如果用溫膽湯、導痰湯之類的藥方是沒有用的。但是用芡實大小的藥丸囫圇吞下,這是一種奇特的方法。再把已經排泄出來的藥丸用水洗過,用針戳洞後再次吞下,這更是奇特。
立齋醫生治療一個讀書人,他的背上長了一塊腫塊,按下去是軟的,肉色和正常一樣,飲食也沒有問題。但只要勞累就會吐痰、身體疲倦。這是因為脾虛導致痰液停滯。醫生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半夏,少加一些羌活,再外用陰陽散,用薑汁調和後塗抹,腫塊就消了。後來因為勞累,他又出現頭暈、想吐的症狀,醫生仍用之前的藥方,但去掉了羌活,加上蔓荊子,就痊癒了。
震按:這就是世人所說的濕痰流注。勞累就吐痰、身體疲倦,明顯是脾虛。
有個叫梁厚齋的閣老,他氣短、有痰、小便赤澀、腳後跟痛,把脈發現尺脈浮大,按下去卻很澀。這是腎虛導致痰飲。醫生用四物湯送服六味丸,不到一個月就好了。《傷寒論》說:「氣虛有飲,用腎氣丸補而驅逐。」這確實為後來的學者解開了疑惑,救治了許多不必要的死亡。腎氣丸就是六味丸。
震按:用四物湯送服六味丸,主要是補腎陰的。如果像仲景所說的腎氣丸,就必須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上桂枝和附子才對。而且,氣短、腳後跟痛、尺脈澀,單用六味丸恐怕效果不佳。這個案例和治療孟都憲的案例用的是相同的方法。梁閣老的小便赤澀,孟都憲則是遺尿。梁閣老的尺脈浮大,按下去澀,孟都憲的尺脈浮大,按下去卻像沒有一樣。孟都憲還加上頭暈,更容易區分。
李士材說,翰林李集虛因為過度勞累,又喝醉了還行房事,導致汗出多痰。他吃了一些寬胸化痰的藥,反而覺得更悶。把脈發現脈象沉而澀,兩尺脈尤其明顯。我告訴他的女婿說:「痰遇到澀脈,一時很難治好。何況尺脈澀得很厲害,這是精氣受損的現象,按照醫理是沒救了。」我勉強用了補中益氣湯加上半夏、茯苓,吃了兩劑稍微有點效果,大家都很高興。我說:「脈象還是澀,這表示脈象沒有根基,他快要死了。」結果十幾天後他就過世了。
震按:這個案例和梁厚齋的案例都是澀脈,但一個活了,一個死了,是因為他們的脈象輕重不同。梁厚齋只是尺脈浮大,按下去澀。這個案例則是六部脈都沉澀,兩尺脈尤其嚴重。輕重差別很明顯。而且,這個案例還說脈象沒有根基,應該是脈象沉而細澀,按下去幾乎感覺不到。不然,哮喘病例中顧明華的案例也是澀脈,為什麼先用補養的方法,再用吐下的方法,仍然能治好呢?
李士材治療秦景明,他平時就有痰飲,每年都要發病四五次,每次發病都會嘔吐,吃不下東西。這是因為痰液長期積聚形成了巢穴,必須用強烈的方法把它吐出來才能治好。醫生先給他用補中益氣湯調理十天,然後用瓜蒂散頻繁地讓他吐,吐出來像赤豆沙一樣的痰液好幾升,之後又吐出一些像水晶一樣透明的痰液,大概一升左右。這樣用補的方法和吐的方法交替進行了七次,一百天後,巢穴才完全清除。之後,他長期服用六君子湯和八味丸,一年都沒有停過。
震按:擅長治療痰症的有張戴人和王隱君,但他們的辦法適合用於身體強壯的人,對於虛弱的人則不適合。這個案例用補和吐交替進行,足以糾正前人的不足。人體本來沒有痰,痰是因病而生的。只要治療產生痰的疾病,痰自然就會消失。至於醫書上所記載的風痰、寒痰、火痰、濕痰、燥痰、清痰、老痰、味痰、酒痰、鬱痰、頑痰、驚痰、虛痰等等名稱,這些痰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症狀,千變萬化,又像是各種各樣的雜病。但是不能用治療雜病的方法來治療它們,只要治療痰,病自然就會消除。這就像是治標和治本,治本又可以治標。總之,醫生要靈活變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