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四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1)

1. 血證

石頑治牙行陶震涵子。傷勞咳嗽。失血勢如泉湧。服生地汁墨汁不止。門人周子。用熱童便二升而止。石頑診其脈弦大而虛。自汗喘乏。至夜則煩擾不寧。與當歸補血湯。四帖而熱除。時覺左脅刺痛。按之漉漉有聲。此少年喜酒負氣。嘗與人鬥狠所致。與澤術麋銜湯加生藕汁調服。

大便即下累累紫黑血塊。數日乃盡。後與四烏鰂骨一藘茹為末。分四服。入黃牝雞腹中煮啖。留藥蜜丸。盡劑而血不復來矣。

震按自汗喘乏。脈弦大而虛。不混投地黃湯、生脈散。高矣。用補血湯者。以其夜間煩擾不寧耳。至因脅痛想及鬥狠。則此人形色必壯實。故消瘀不補益。最為得法。

高士宗曰。友孫子度侄女。適張氏。病半產。咳嗽吐血。脈數而澀。色白。胃滿脾泄。醫用理氣降火止血藥。益甚。予投理中湯加木香、當歸。倍用參、術而血止。繼用歸脾湯。及加減八味飲子。諸證漸愈。時鼓峰適從湖上來。視之曰。大虛證得平至此。非參、術之力不能。

今尚有微嗽。夜熱時作。急宜溫補以防將來。因定朝進加減八味丸。晡進加減歸脾湯。未幾。遇粗工。詫曰。血病從火發。豈可用熱藥。遂更進清肺涼血之劑。病者覺胃脘愈煩惋。飲食不進。而迫於外論。強服之。逾月病大發。血至如湧。或紫或黑。或鮮紅。病者怨恨。復來招。

予往視之。曰。敗矣。臟腑為寒涼所逼。榮衛既傷。水火俱竭。脈有出而無入。病有進而無退。事不可為也。未幾果歿。仁齋直指云。榮氣虛散。血乃錯行。所謂陽虛陰必走也。曹氏必用方云。若服生地、藕汁、竹茹等藥。去生便遠。故古人誤解滋陰二字。便能殺人。況粗工並不識此。

隨手撮藥。漫以清火為辭。不知此何火也。而可清乎。所用藥味。視之若甚平穩。詎知其入人腸胃。利如刀鋸。如此可畏哉。夫血脫益氣。猶是粗淺之理。此尚不知。而欲明夫氣從何生。血從何化。不亦難乎。操刀使割。百無一生。有仁人之心者。願於此姑少留意也歟。

震按吐血一證。近日最多。有有因而患之者。亦有無因而患之者。外因六淫之邪。動血猶輕。內因酒色憂憤。動血為重。及不內外因作勞舉重。忍飢疾行。皆使失血。然尚可求其因而治之。若與諸項並不相犯。無端而吐血。此則最重。內經謂地居太虛之中。大氣舉之也。大氣偶泄。

即有地震山崩之患。而水不安瀾。或溢或竭。人身亦然。大氣厚。足以包固。縱犯三因。亦成他病。不至吐血。大氣衰。不能擔護。如堤薄則水易漏。堤坍則水必決也。世人只守血熱妄行一說。誤矣。請觀此案。可以猛省。但參、耆、術。亦有效有不效。蓋大氣無形。與營氣衛氣宗氣中氣又不同。

非草木血肉之補所能補。曾見大啖肉飯。俄頃血一冒而死者。又見日日服參。而血仍頻發以死者。此皆惡疾。惟善養性修身。庶可挽回。內經云。恬淡虛無。真氣從之。精神內守。病安從來。此無形之大藥也。予幼年鑿竅太早。犯褚氏之戒。十四五歲。即患夢遺咯血。二十四歲更劇。

白話文:

血證

石頑治療一位名叫陶震涵的病人,此人因勞傷咳嗽,吐血如泉湧,服用生地汁、墨汁都止不住。他的弟子周子用熱童便二升才止住血。石頑診脈發現脈象弦大而虛,病人自汗、喘乏,晚上煩擾不安,於是給他服用當歸補血湯,四劑後發熱症狀消除。但病人之後感到左脅刺痛,按壓時有漉漉的聲音。石頑了解到這位年輕人嗜酒,好勇鬥狠,曾與人爭鬥,於是給他服用澤術麋銜湯,並加入生藕汁服用。

病人大便排出大量紫黑色血塊,數日後才排淨。之後,石頑用四烏鰂骨、一藘茹研磨成末,分成四劑,放入黃母雞腹中煮熟後給病人服用,並製成蜜丸備用。服用完所有藥物後,出血症狀就停止了。

石頑認為,病人自汗、喘乏,脈象弦大而虛,不應該使用地黃湯、生脈散,而使用補血湯是因為病人夜間煩擾不安。由於病人脅痛與鬥狠有關,可見其體格強壯,因此治療方案應以消瘀為主,而非單純補益,這是非常恰當的。

高士宗說,他的朋友孫子度侄女嫁給張家,患有半產(妊娠中期疾病)、咳嗽、吐血,脈象數而澀,面色蒼白,胃滿脾泄。醫生用理氣降火止血的藥物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。高士宗使用理中湯,加入木香、當歸,並加倍用人參、白術,才止住出血。之後又用歸脾湯和加減八味飲子,諸症逐漸痊癒。時鼓峰從湖上回來,看到病人病情好轉,說病人大虛的症狀能好轉到這個地步,非人參、白術之力不可。

病人當時還有輕微咳嗽,夜間發熱,高士宗認為應該溫補以防後患,於是讓病人早上服用加減八味丸,下午服用加減歸脾湯。不久,遇到一位粗工,認為血病是火引起的,不應該用熱藥,於是建議改用清肺涼血的藥物。病人服用後,胃脘更加煩悶,飲食不進,但由於受外人的影響,病人還是強行服用。一個多月後,病情加重,出血量大增,血色時而紫黑,時而鮮紅。病人十分痛苦,再次求醫。

高士宗前去診治,說病人已經無藥可救了,臟腑受到寒涼之氣的侵襲,榮衛受損,陰陽俱虛,脈象有出無入,病情不斷惡化,無法治療。不久,病人果然去世了。仁齋在《直指》中說,榮氣虛散,血液就會運行失常,所謂「陽虛則陰必走」就是這個道理。曹氏在《必用方》中說,如果服用生地、藕汁、竹茹等藥物,會使病情惡化,因此古人對「滋陰」二字的理解有所偏差,甚至會因此致死。更何況這位粗工根本不懂這些,隨便抓藥,以清火為名,卻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火需要清。他所用的藥物看似平和,但實際上如同刀鋸一樣損傷腸胃,實在可怕。血虛要益氣,這是淺顯的道理,這位粗工都不懂,更不要說明白氣從何而生,血從何而化了。如同操刀行醫,百無一成。有仁心的醫生,應該在此事上多加留意。

石頑認為,吐血的症狀近來很多,有的有原因,有的沒有原因。外因是六淫之邪,引起的出血較輕;內因是酒色、憂憤等,引起的出血較重;勞累、舉重、忍飢、疾行等也會導致失血。這些情況都可以找到原因進行治療。但如果沒有任何誘因而吐血,這就非常嚴重了。《內經》說,地處太虛之中,靠大氣支撐,大氣一旦泄漏,就會發生地震山崩。人體也一樣,大氣充足,就能保護身體,即使犯了三因(飲食、情志、勞倦),也會導致其他疾病,而不至於吐血。如果大氣衰弱,就無法保護身體,就像堤壩薄弱,水就容易洩漏,堤壩坍塌,水就會決堤。世人只執著於血熱妄行這一說法,這是錯誤的。這個病例可以讓人猛醒。但是人參、黃耆、白術等藥物,也有有效和無效的時候。因為大氣無形,與營氣、衛氣、宗氣、中氣不同,不是草木血肉的補益所能補益的。曾見過有人大量食用肉食,很快便吐血而死;也見過有人每天服用人參,但出血仍然頻繁,最終死亡。這些都是嚴重的疾病,只有善於保養身心,才能挽回。內經說: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」這是無形的良藥。我年輕時過早地損傷身體,犯了褚氏的禁忌,十四五歲就患有夢遺、咯血,二十四歲病情更加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