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血證
則胸腹必致痛悶。胃氣上奔。嘔逆橫決。則胸中之氣必亂。所以緊逼痛楚。甚至攻入於背。以背為胸之府也。其心煩多怒者。以胃之上為膈。內經所謂血迸於膈之上。氣迸於膈之下。氣血倒而使然。且胃之大絡。貫膈絡肺。其膈間緊逼肺間。氣脹痰膠。何莫非胃病之所傳哉。
當此長夏土旺。母邪盡傳於子。至三秋燥金司令。咳嗽喘滿之患必增。肺癰胃癰之變必來矣。今歲少陰司天。運氣熱也。炎夏酷暑。時令熱也。而與胃中積熱。合煽其虐。不治其熱。血必不止。惟遵內經熱淫血溢。治以鹹寒之旨。用元明粉化水煮黃柏。秋石化水煮知母。少加甘草以調其苦。
四劑而血止。惜病家不終其用。八月中。果生肺癰而死。
震按此案議病制方。夐絕人寰。豈西昌真有隔垣之見如長桑元化哉。亦惟熟於內經。而善於運用。則引集經義。證合病機。頭頭是道。無勉強附會之陋矣。士材先生云。熟讀而精靈自啟。思深而神鬼可通。誠哉是言也。
周慎齋治陳姓人。年三十五歲。性嗜酒色。忽患吐血。一日三五次。不思飲食。每日食粥一碗。反飲滾酒數杯。次日清晨再食粥。前粥盡行吐出。吐後反腹脹。時時作痛作酸。晝夜不眠。飲滾酒數杯略可。來日亦如此。近七月矣。醫人並無言及是積血者。俱言不可治。周診之。
六脈短數。曰。吐後宜寬反脹。飲滾酒略可。此積血之證也。蓋酒是邪陽。色亦邪陽。邪陽勝則正陽衰。又兼怒氣傷肝。肝不納血。思慮傷脾。脾不統血。中氣大虛。血不歸絡。積血中焦無疑。宜吐宜利。但脾胃大虛。不使陽氣升發。陰寒何由而消。先用六君子湯。白朮以蒼朮制之。
加丁香溫胃。草蔻治中脘痛。三十餘帖。再用良薑一兩。百年陳壁土四兩同煎。待土化切片。陳皮去白。草蔻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胡椒、丁香各五錢。細辛四錢。共末。空心。清鹽湯或酒送下二錢。此藥專在扶陽。積血因陰寒凝結。陽旺而陰自化。服藥後。血從下行者吉。
乃血從上吐。約六七碗。胸中悶亂。手足逆冷。不省人事。急煎人參五錢。炮姜八分。遂靜定。後胸中悶亂。臍下火起而昏。用茯苓補心湯。一劑而安。後用六味加人參、炮姜而痊。
震按此案認病有卓見。用藥有妙解。與諸吐血治法絕不相關。因在血止後。得吐反脹。當治其脹耳。案中邪陽勝則正陽衰。至言也。凡人逞欲藉酒為助。自覺陽強可喜。不知仍靠命門真陽作主。迨欲既遂。而邪陽息。真陽始寧。欲火頻起頻息。真陽必漸用漸衰。或欲起而勿遂其欲。
似與真陽無損。然如燈火本明。而於燈下另添一火以逼之。此火漸旺。則燈火漸滅。理更可悟。故凡中年之後多病之人。必以閉關為福。尤以泊然不起欲念為大福也。
白話文:
血證
胸腹部必定會疼痛鬱悶,胃氣上逆,嘔吐逆流,橫衝直撞,則胸中之氣必定紊亂,所以才會緊迫疼痛,甚至蔓延到背部,因為背部是胸部的府庫。如果患者心煩易怒,是因為胃的上方是膈膜,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血溢於膈之上,氣逆於膈之下」,氣血逆亂而導致如此。而且胃部的大絡脈,貫穿膈膜連接肺部,膈膜間緊迫,肺部氣脹痰凝,哪一樣不是胃病傳來的呢?
正值長夏濕土旺盛之時,母氣邪氣盡數傳給子臟,到了秋季金氣當令,咳嗽喘滿的疾病必定增多,肺癰、胃癰等病變也必然會產生。今年少陰司天,運氣屬熱,炎夏酷暑,時令也屬熱,與胃中積熱相合,加重病情。如果不治療其熱邪,出血必定不止。應該遵循《內經》「熱淫則血溢」的原則,用鹹寒之法治療。用元明粉化水煮黃柏,秋石化水煮知母,少加甘草以調和藥物的苦味。
服藥四劑後,出血就停止了,可惜患者家屬沒有堅持服用完藥。到了八月,果然生了肺癰而死。
震按:此案的辨證施治,遠超於世人,難道西昌真的有像長桑君那樣隔牆而診斷疾病的能力嗎?只有熟讀《內經》,並且善於運用,才能引經據典,證合病機,條理分明,沒有勉強附會的缺點。士材先生說:「熟讀精思,自然會靈光乍現;思考深入,便能通曉神鬼之事。」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!
周慎齋治療一位姓陳的病人,三十五歲,嗜酒好色。突然患吐血,一天三五次,不想吃東西,每天只吃一碗粥,卻反倒喝幾杯滾燙的酒,第二天早晨再吃粥,前一天的粥全部吐出來,吐完後反而腹部脹滿,時時作痛作酸,晝夜不能入睡,喝幾杯滾燙的酒稍微好一些,第二天也是這樣,已經持續了將近七個月了。其他醫生都沒有說這是積血,都說治不好。周慎齋診治後,
診其脈象,脈短數。他說:「吐血後應該舒暢,反而脹滿,喝滾燙的酒稍微好些,這是積血的症狀。」因為酒和縱欲都是邪陽,邪陽盛則正陽衰,再加上怒氣傷肝,肝不藏血;思慮傷脾,脾不統血;中氣大虛,血不歸經,積血於中焦毫無疑問。應該使之吐出或排出,但是脾胃大虛,不能使陽氣上升,陰寒又如何消除呢?先用六君子湯,用蒼朮來制白朮,
再加入丁香溫胃,草蔻治療中脘疼痛。服用三十多帖藥後,再用良薑一兩,百年陳壁土四兩同煎,待土化開後切片,陳皮去白,草蔻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胡椒、丁香各五錢,細辛四錢,共研成細末,空腹用淡鹽水或酒送服二錢。此藥專門用於扶助陽氣,積血是因為陰寒凝結,陽氣旺盛,陰寒自然會化解。服用此藥後,如果血從下排出,就吉利了。
結果血從口中吐出,大約六七碗,胸中鬱悶煩亂,手腳冰冷,不省人事。緊急煎服人參五錢,炮薑八分,才慢慢恢復平靜。後來胸中仍感鬱悶煩亂,臍下有火熱感並昏迷,於是服用茯苓補心湯一劑,病情就安定下來了。之後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加人參、炮薑就痊癒了。
震按:此案辨證有獨到之見,用藥有妙處,與其他治療吐血的方法完全不同。因為在止血後,出現嘔吐腹脹,就應該治療腹脹。案文中「邪陽盛則正陽衰」的說法是正確的。凡是人縱慾,藉酒助興,自以為陽氣旺盛,卻不知道仍然依靠命門真陽來維持。等到慾望滿足,邪陽消退,真陽才恢復平靜。如果慾火不斷燃燒,真陽必定會逐漸衰弱。如果慾望產生卻沒有滿足,
好像對真陽沒有損害,但是就像燈火本來明亮,卻在燈下另加一把火逼它,這把火越來越旺,燈火就會越來越暗淡,這個道理更容易理解。所以,凡是中年以後多病的人,一定要以修身養性為福,尤其是不起慾念才是最大的福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