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四 (16)
卷四 (16)
1. 血證
汪石山治一人,形實而黑,病咳,痰少聲嘶,間或咯血。診之,右脈大無倫,時復促而中止;左比右略小而軟,亦時中止。曰,此脾肺腎三經之病也。蓋秋陽燥烈,熱則傷肺;加之以勞倦傷脾,脾為肺母,母病而子失其所養;女色傷腎,腎為肺子,子傷必盜母氣以自奉,而肺愈虛矣。
法當從清暑益氣湯例而增減之。以人參二錢或三錢,白朮、白芍、麥門冬、茯苓各一錢,生地、當歸身各八分,黃柏、知母、陳皮、神麯各七分,甘草五分,煎服。月餘而安。
震按:上條童年發熱吐血,此條咳嗽聲嘶咯血,皆用參、術合補陰藥而愈。觀二公之議論,可悟失血之源頭。今人一味滋陰清火,宜乎不效。
一人形瘦而蒼,年逾二十,忽病咳嗽咯血,兼吐黑痰。醫用參、術之劑,病愈甚。汪診之,兩手寸關浮軟,兩尺獨洪而滑。此腎虛火旺而然也。遂以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白朮、陳皮、麥冬之類,治之月餘,尺脈稍平,腎熱亦減。依前方再加人參一錢;兼服枳朮丸加人參、山梔以助其脾,六味地黃丸加黃柏以滋其腎。半年而愈。
震按:四物加知、柏合兩尺之洪滑,白朮、麥冬合寸關之浮軟,妙極。至於前用參、術而病甚,後以尺脈稍平仍加人參,苟非石山之高明,豈敢復蹈前轍?其收功於枳朮丸加人參、山梔,及地黃丸加黃柏,尤見工巧。
一人年逾四十,面色蒼白,平素內外過勞,或為食傷,則咯硬痰而帶血絲。因服寒涼清肺藥消痰藥至五六十帖,聲漸不清而至於啞;夜臥不寐,醒來口苦舌乾而常白胎;或時喉中覺痛,或胸膈痛,或噯氣夜食難消,或手靠物久則麻;常畏寒,不怕熱。前有㿗疝,後有內痔,遇勞則發。
初診左脈沉弱而緩,右脈浮軟無力。續後三五日一診,心肺二脈浮虛,按不應指;或時脾脈輕按閣指,重按不足;又時或快或緩,或浮或沉,或大或小,變動無常。夫脈不常,血氣虛也。譬之虛偽之人,朝更夕改,全無定準。以脈參證,其虛無疑,虛屬氣虛為重也。蓋勞則氣耗而肺傷。
肺傷則聲啞。又勞則傷脾,脾傷則食易積。前疝後痔,遇勞而發者,皆因勞耗其氣,氣虛下陷,不能升降故也。且脾喜溫惡寒,而肺亦惡寒;故曰,形寒飲冷則傷肺。以已傷之脾肺,復傷於藥之寒涼,則聲安得不啞?舌安得不胎?胎者,仲景謂胃中有寒,丹田有熱也。夜不寐者,由子盜母氣,心虛而神不安也。痰中血絲者,由脾傷不能裹血也。胸痛噯氣者,氣虛不能健運,故鬱於中而噯氣,或滯於上則胸痛也。遂用參、耆各四錢,麥冬、歸身、貝母各一錢,遠志、酸棗仁、牡丹皮、茯神各八分,石菖蒲、甘草各五分;其他山楂、麥芽、杜仲,隨病出入,煎服年餘而復。
益以寧志丸藥,前病漸愈矣。且此病屬於燥熱,故白朮尚不敢用,況他燥劑乎?一人年五十,形色蒼白,性急;語不合,則叫號氣喘嘔吐。一日左乳下忽一點痛;後有過勞惱怒,腹中覺有穢氣,衝上即嗽,極吐;亦或乾咳無痰,甚則嘔血。時發時瘧,或以瘧治。
白話文:
血證
一位病人,體形壯實但面色黝黑,咳嗽,痰少聲音嘶啞,偶爾咯血。診脈發現右脈異常洪大,時而快速時而停頓;左脈比右脈略小而軟弱,也時而停頓。診斷為脾、肺、腎三經的疾病。這是因為秋季陽氣燥烈,燥熱傷肺,加上勞累傷脾,脾臟是肺的“母親”,母親有病,孩子就得不到滋養;房事過度傷腎,腎臟是肺的“兒子”,兒子受傷就會奪取母親的氣血來維持自身,導致肺氣更加虛弱。
治療方法應當參考清暑益氣湯加减,用人參二錢或三錢,白朮、白芍、麥門冬、茯苓各一錢,生地、當歸身各八分,黃柏、知母、陳皮、神麴各七分,甘草五分,煎服。一個多月後病就好了。
震按:上例是童年發熱吐血,本例是咳嗽聲嘶咯血,都用人參、白術配合補陰藥而痊癒。從這兩個病例的分析中,可以理解失血的根本原因。現代人只注重滋陰清火,所以療效不佳。
一位病人,形體消瘦面色蒼白,二十多歲,突然咳嗽咯血,並吐黑痰。醫生用人參、白術的藥方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汪醫生診脈發現,兩手寸關脈浮軟,兩尺脈卻洪大而滑利,這是腎虛火旺造成的。於是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白朮、陳皮、麥門冬等藥物治療,一個多月後,尺脈平緩,腎熱減輕。在此基礎上,再加人參一錢,同時服用枳朮丸加人參、山梔以健脾,六味地黃丸加黃柏以滋腎。半年後痊癒。
震按: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,對應尺脈的洪滑;白朮、麥門冬對應寸關脈的浮軟,妙極。先前用人參、白術反而加重病情,後來尺脈平緩後又加人參,如果不是汪石山醫術高明,誰敢這樣冒險?他最終依靠枳朮丸加人參、山梔,以及六味地黃丸加黃柏而獲得成功,非常巧妙。
一位四十多歲的病人,面色蒼白,平時內外勞累過度,或者飲食傷脾胃,就會咯出帶血絲的硬痰。他服用寒涼清肺藥和消痰藥五六十劑後,聲音越來越沙啞,甚至說不出話,晚上睡不着覺,醒來口苦舌乾,舌苔發白,有時喉嚨痛,有時胸膈痛,噯氣,晚上吃的東西難以消化,手長時間接觸東西就會麻木,經常怕冷不怕熱,以前患過疝氣,後來又患了內痔,勞累就會發病。
初診時,左脈沉弱緩慢,右脈浮軟無力。之後三五天再診,心肺兩經的脈象浮虛,按之不應指;脾脈輕輕按壓時,脈搏隱約可觸及,用力按壓時卻摸不到;脈象時快時慢,時浮時沉,時大時小,變化無常。脈象不正常,說明血氣虛弱,就像虛偽的人,朝三暮四,毫無定準。根據脈象和症狀,可以肯定病人氣虛,而且氣虛較為嚴重。這是因為勞累耗損元氣,傷及肺臟;肺傷則聲音沙啞;勞累又傷脾,脾傷則飲食易積;疝氣和痔瘡遇勞則發,都是因為勞累耗損元氣,氣虛下陷,不能正常升降造成的。而且脾臟喜溫惡寒,肺也惡寒,所以說“形寒飲冷則傷肺”。病人原有的脾肺已受損,又服用寒涼藥物,所以聲音才會沙啞,舌苔才會發白(舌苔發白,仲景認為是胃中有寒,丹田有熱)。睡不着覺,是因為腎臟奪取心臟的氣血,心虛神不安。痰中帶血絲,是因為脾虛不能攝血。胸痛噯氣,是因為氣虛不能正常運化,所以氣機鬱滯而噯氣,或者氣機鬱滯在上則胸痛。於是處方:人參、黃耆各四錢,麥冬、當歸身、貝母各一錢,遠志、酸棗仁、牡丹皮、茯神各八分,石菖蒲、甘草各五分,其他山楂、麥芽、杜仲根據病情加減。
服用一年多後病情好轉,又服用寧志丸,舊病逐漸痊癒。而且這種病屬於燥熱證,所以不敢用白朮,更不用說其他燥熱藥物了。
一位五十歲的病人,面色蒼白,性情急躁,言語不順,就會叫喊、氣喘、嘔吐。一天,左乳下方突然疼痛,之前曾過度勞累和生氣,腹部感覺有濁氣上衝,就會咳嗽、嘔吐,有時乾咳無痰,嚴重時會嘔血,時發時止,像瘧疾一樣,曾經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