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五 (15)
卷五 (15)
1. 噎膈
左寸沉者,神之郁也。右寸沉者,氣之郁也。大者火也,氣有餘即是火。火鬱在上,故胸膈飽悶。凡湯水入咽,逆而不下,停於胃口,為火熏蒸,而成酸水矣。兩尺俱緊者,此又寒邪從虛而入,主腰腿痠疼,坐立戰搖而不能起矣。法當開導其上,滋補其下;乃以越鞠丸加蘇梗、桔梗、木香、沙參、貝母作湯服。
以暢衛舒中,火鬱發之之義也。另用八味丸以補下焦,又塞因塞用之法也。服數日,上則噯氣,下轉失氣,可以納穀而自立矣。
周慎齋治一人,年五十五,胸前微痛,無休息時,六脈俱無胃氣,惟胃脈略緩。蓋胸中受氣于丹田,時時心下微痛,乃丹田陽氣不到胸中,膈氣無疑。脾脈微緩,調理脾胃,猶可遷延。保元湯加山藥、沉香。
又治一女,喉間常起噎哽,飲食難消,舌上乾燥,胸前痛如有所傷,兩腿無力,面上肉緊,六年矣。方用六味湯加白芷、細辛各八分。
一人飲食能進,遇子時則作吐作瀉。慎齋謂其人必苦憂思。思則脾氣鬱結,不能散精於肺,下輸膀胱,故津液直入大腸而瀉也。吐者,脾不健運,不能傳化幽門,宿食積於胃中;子時陽生,衝動陳垢,故吐也。宜扶脾為主。用人參、白茯苓、山藥各一錢,炙草五分,附子、制烏藥三分,姜一片,煎服愈。
震按慎齋三案,非真膈證;然治法新奇,可與喻西昌分道揚鑣。西昌載膈證三案,亦非真膈證。如李思萱室以參湯調赤石脂末,是胎前嘔噦洞瀉也。黃咫旭室以六君加旋覆煎湯調石脂末,是胎前大嘔痰沫,二便不通也。倪慶雲先服理中六劑,次用旋覆煎湯調赭石末,是嘔吐黑臭水及噫氣不絕也。此皆暴病形似關格,與由噎而膈,以漸加重者懸殊,故不錄。
張路玉治朱彥真酒膈:不食,惟日飲熱酒一二觥,少頃即作酸嘔出,膈間大痛,治久不效。良由平昔好飲熱酒,死血留胃口之候。授以人參散。參一兩煎成,加麝香五釐,冰片三釐。三劑便能進食。蓋麝片善散胃口之痰與瘀血耳。十劑後,改服柏子仁湯而愈。
沈錫蕃平昔大便燥結,近患噎膈月餘。雖素稟豐腴,日來面色皎白,大非昔比。時方穀雨,正此證危殆之際,始求治於石頑。診得六脈沉澀,按久則衰,幸舉指即應。為疏六君子湯下一味狗寶作散調服。甫十劑而嘔止食進,再二十劑而穀肉漸安,起居如故。惟大便尚覺艱難。乃以六味丸去澤瀉,加歸、芍、首烏作湯,服至月餘,便溺自如。秋深更服八味丸,三月而康。大抵噎膈之人,體肥痰逆者可治,枯癯津衰者多不可治。同時有同道王公峻患此,稟氣病氣,與沈相類;誤信方士,專力委之,而致不起。顧人月亦患此證,自謂脹急,不當用參,日服仙人對坐草而斃。郭孝聞八月間噎食艱進,六脈弦勁搏指,延至來春三月,告殂。然瘦人間有可療者。昔秦伯源噎膈,形神枯槁,神志鬱抑,且不能勝湯藥之費。予門人鄒恆友,令其用啄木鳥入麝熬膏,時嗅其氣以通其結;內服逍遙散加香、砂以散其鬱。不數劑,所患頓除。
白話文:
噎膈
左寸脈沉,是心神鬱結;右寸脈沉,是氣機鬱結;脈大者,是實火,氣盛則化為火。火鬱在上焦,所以胸膈飽脹、悶痛。凡是湯水入口,都逆流不上,停留在胃口,被火氣熏蒸,就變成酸水了。左右寸脈都緊,這是寒邪從虛弱之處入侵,主要症狀是腰腿酸痛,坐立不安,搖晃不止,無法站立。治療方法應該疏通上焦,滋補下焦,用越鞠丸加蘇梗、桔梗、木香、沙參、貝母水煎服,以暢通衛氣,舒暢中焦,這是針對火鬱而發的治法。另外服用八味丸補益下焦,這是塞因塞用的方法。服用幾天后,上焦就能打嗝,下焦就能排氣,就能進食,恢復正常生活了。
周慎齋治療一位五十五歲的病人,胸前微痛,沒有休息的時候,六脈都無胃氣,只有胃脈略微緩弱。這是因為胸中陽氣不足,丹田之氣不能上達胸中,是膈氣,脾脈也略微緩弱。調理脾胃,還能延緩病情。用保元湯加山藥、沉香治療。
又治療一位女子,喉嚨經常有噎膈的感覺,飲食難以消化,舌苔乾燥,胸前疼痛,好像受了傷一樣,兩腿無力,臉上肌肉緊繃,已經六年了。用六味地黃湯加白芷、細辛各八分治療。
有一個人,飲食還能進食,但是到了子時就嘔吐腹瀉。周慎齋認為此人一定是憂思過度,思慮過多會導致脾氣鬱結,不能將精氣輸布到肺,再下輸膀胱,所以津液直接流入大腸而導致腹瀉。嘔吐是因為脾胃運化功能不健,不能將食物下輸到幽門,宿食積聚在胃中,子時陽氣升發,衝動宿食,所以嘔吐。治療應該以扶助脾胃為主,用人參、白茯苓、山藥各一錢,炙甘草五分,附子、制烏藥三分,生薑一片水煎服,就能痊癒。
我評論周慎齋這三個病例,都不是真正的膈證,但是治療方法新奇,可以與喻西昌的治療方法相比擬。喻西昌記載的膈證三個病例,也不是真正的膈證。例如李思萱的妻子用參湯調和赤石脂末治療,這是妊娠期嘔吐、腹瀉;黃咫旭的妻子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水煎服調和石脂末治療,這是妊娠期嘔吐、痰涎很多,大小便不通;倪慶雲先服用理中湯六劑,然後服用旋覆花水煎服調和赭石末治療,這是嘔吐黑臭水,呃逆不止。這些都是暴病,症狀類似於關格,和因噎膈而逐漸加重的病症差別很大,所以不予記錄。
張路玉治療朱彥真因飲酒導致的膈證,他不吃飯,只喝熱酒一兩杯,過一會兒就酸嘔,膈間劇痛,治療很久都沒效。原因是平時喜歡喝熱酒,導致瘀血停滯在胃口。給他用人參散,用一兩人參水煎服,加麝香五釐,冰片三釐,三劑就能進食了。因為麝香和冰片善於散瘀血和痰飲。十劑後,改服柏子仁湯而痊癒。
沈錫蕃平時大便乾燥,最近患噎膈一個多月了,雖然體格豐腴,但是最近面色蒼白,與以前大不一樣。那時候正是穀雨時節,正是病情危急的時候,他開始求治於石頑。診脈六脈沉澀,按久則衰弱,幸好手指一按就能有反應。用疏肝理氣的六君子湯去一味藥,加狗寶研成細末調服。服藥十劑,嘔吐停止,能進食了。再服用二十劑,穀物肉食都能正常吃了,起居如常,只有大便仍然艱難。
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去澤瀉,加當歸、芍藥、何首烏水煎服。服用一個多月,大小便都正常了。秋天加服八味丸,三個月後康復了。總之,噎膈病人,體型肥胖,痰飲逆盛的可以治癒;體瘦津液不足的多數不能治癒。同時,有一個同道王公峻也患有此病,體質和病情與沈錫蕃相似,誤信庸醫,專門依靠他們的治療,結果沒有治好。顧人月也患有此證,自認為是脹滿,不應該用人參,每天服用仙人對坐草而死亡。郭孝聞八月間噎食難進,六脈弦數有力,到第二年春天三月去世了。但是瘦弱的人中間也有可以治癒的。從前秦伯源患噎膈,形神枯槁,精神萎靡,而且沒有錢買藥。我讓我的學生鄒恆友,用啄木鳥和麝香熬膏,經常聞其氣味以通其阻塞,內服逍遙散加香附、砂仁以散其鬱結。不到幾劑藥,病症就完全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