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4)
卷九 (4)
1. 經水
震按前案之理易明。此案之脈亦易認為虛。惟近快而合以足之延痛。頗似濕熱耳。然久瀉復瘧。經水過多。白帶時下。顯系參、術對證。何云治法殊常耶。
一婦人年逾四十。形色頗實。常患產難倒生。經水不調。或時遍身骨節疼痛。食少倦怠。自汗。汪診之。兩手脈皆不應。而右關輕按。隱隱然微覺動也。疑脈出部。以指尋按經渠列缺穴分。亦不應。甚怪之。乃叩其夫。曰。有孕時。醫診亦言無脈。後服八物湯。幸而易產。得一子。
汪曰。此由稟賦本來脈不應也。無足怪。可見天下事變無窮。果難一一以常理測也。如脈經所謂。但道其常而已。兩手無脈。不傷其生。又不妨於胎孕。豈脈經所能盡耶。
震按人有一手無脈者頗多。若兩手無脈者則少。此乃母胎中。或襁褓時。蹙銼其經隧。致脈不通。原非病也。石山又診一婦左手無脈。而動於腕臂外廉陽谿偏歷之分。是即今所謂反關脈耳。汪乃曰。左脈離其部位。其病難以脈知。誠然反關脈多洪大。且可推動。果不足以審病情。
又按丹溪治一婦久瘧。食少經閉。兩手無脈。每日與三花神佑丸十餘粒。津咽之。月餘食進。脈出。又半月脈愈。又一月經行。此則因病而無脈。非向來無脈也。
一婦產後。經行不止。或紅或白或淡。病逾八月。面色黃白。性躁。頭眩腳軟。醫用參耆補藥。病益加。用止澀藥不效。汪診之。右脈濡弱無力。左脈略洪而快。曰。右脈弱者。非病也。左脈偏盛。遂覺右脈弱耳。宜主左脈。治以涼血之劑。遂以生地、白芍、白朮各一錢。黃芩、阿膠、歸身各八分。
陳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椿根皮、茯苓各六分。柴胡、甘草各五分。煎服二十餘劑而愈。
震按右脈濡弱無力。而汪公乃以左脈偏盛為主。其取捨異矣。且曰。右脈弱非病。則經水之或白或淡。及面色黃白頭眩腳軟。非右脈弱之為病。汪公蓋因曾用參耆而病益加。則右脈不足憑。常以涼血之劑專主左脈為治耳。
又治一婦。年逾三十無子。汪診其脈近和。惟尺部洪滑。曰。子宮有熱。血海不固也。其夫曰然。每行人道。經水即來。乃以丹溪大補丸加山茱萸、白龍骨止澀之藥以治其內。再以亂髮灰、白礬灰、黃連、五倍子為末。以治其隱處。果愈且孕。
立齋治一婦人。每交接則出血作痛。敷服皆涼血止痛之劑。不時出血甚多。此肝傷不能藏血。脾傷不能攝血也。用補中益氣歸脾二湯而愈。外亦以亂髮、青布。燒灰敷之。
又一妾證同前。按其脈。兩尺沉遲而澀。用補血散寒之劑不愈。偶檢千金方。以蛇床子散綿裹納其中。二次遂愈。
震按以上三案。病同而治法各異。可見病以脈為斷也。立齋首案不載脈。然敷服皆涼血止痛之劑不效。則舍補無他法矣。此又可以意會也。
白話文:
經水
先前案例的道理很容易明白,那個案例的脈象也很容易判斷為虛證。只是近期脈象很快,而且伴隨著足部延綿的疼痛,頗似濕熱。但是長期腹瀉又患瘧疾,月經量過多,白帶時常出現,明顯是參、術的對證,為何治療方法如此不同尋常呢?
一位婦人,年過四十,外貌看起來很健壯,經常患有生產困難難產,月經不調,有時全身骨節疼痛,食慾不振,倦怠,自汗。汪醫師診斷,兩手脈象都不應,但右手關脈輕輕按壓,隱隱約約感覺到微弱的搏動,懷疑脈象不在應有的位置,用手指探查經渠、列缺穴等處,也沒有搏動,非常奇怪。於是詢問她的丈夫,丈夫說,懷孕時,醫生診斷也說沒有脈象,後來服用八物湯,幸好順利生產,生下一個兒子。
汪醫師說,這是因為天生的體質,本來就沒有脈象,沒有什麼好奇怪的。可見天下事情變化無窮,確實很難一一用常理推測。正如脈經所說,只說明常規而已。兩手無脈,並不傷及性命,也不妨礙懷孕,脈經怎麼可能全部都記載呢?
很多人都只有一手無脈,但兩手都無脈的人就很少見了。這是因為在母體內,或者襁褓時期,經脈受損,導致脈象不通,本來就不是疾病。石山醫師也診斷過一位婦女,左手無脈,但在手腕外側陽谿穴附近有脈象,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反關脈。汪醫師說,左脈離開它應在的位置,病情很難從脈象得知。的確,反關脈大多洪大,而且可以觸摸到,不足以判斷病情。
又記載丹溪醫師治療一位婦女久患瘧疾,食慾不振,月經閉止,兩手無脈,每天給她服用三花神佑丸十幾粒,吞服下去,一個多月後食慾改善,脈象出現,又半個月脈象恢復正常,又過一個月月經來潮。這是因為疾病導致無脈,不是本來就沒有脈象。
一位婦女產後,月經不斷,顏色時紅時白時淡,病症持續八個月,面色黃白,性情急躁,頭暈目眩,腳軟無力。醫生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益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使用止血澀藥也不見效。汪醫師診斷,右手脈濡弱無力,左手脈略微洪大而快,說:「右手脈弱不是疾病,左手脈偏盛,所以才感覺右手脈弱。應該主要考慮左手脈象,用涼血的藥物治療。」於是用生地、白芍、白朮各一錢,黃芩、阿膠、當歸各八分,陳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椿根皮、茯苓各六分,柴胡、甘草各五分,煎服二十幾劑就好了。
右手脈濡弱無力,汪醫師卻以左手脈偏盛為主,其取捨方法不同。而且說右手脈弱不是疾病,那麼月經時白時淡,以及面色黃白、頭暈目眩、腳軟無力,就不是右手脈弱引起的疾病。汪醫師大概是因為曾經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所以認為右手脈不足以參考,經常使用涼血的藥物,專門針對左手脈進行治療。
又治療一位婦女,年過三十沒有生育。汪醫師診斷她的脈象接近平和,只是尺部洪滑,說:「子宮有熱,血海不固。」她丈夫也這麼說,每次行房,月經就來。於是使用丹溪大補丸,加上山茱萸、白龍骨等止血澀藥來治療內部,再用亂髮灰、白礬灰、黃連、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來治療陰部,果然痊癒並懷孕。
立齋醫師治療一位婦女,每次性交就出血疼痛,無論內服外敷都使用涼血止痛的藥物,出血不止,而且很多,這是肝臟受損不能藏血,脾臟受損不能攝血。使用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而痊癒。外敷也用亂髮、青布燒成灰敷在患處。
又一位妾的症狀相同。診斷脈象,兩尺脈沉遲而澀,使用補血散寒的藥物也不見效。偶然查閱《千金方》,用蛇床子散用棉花包裹放入陰道內,兩次就好了。
以上三個案例,病情相同,但治療方法各異,可見疾病還是要以脈象為判斷依據。立齋醫師的第一個案例沒有記載脈象,但是內服外敷都使用涼血止痛的藥物沒有效果,那麼除了補益沒有其他方法了。這也可以意會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