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三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5)

1.

下如洞泄。流汗發躁。尺脈漸欲收短。危甚。急於補中益氣湯加人參二錢。服之。下咽覺憒。此正氣欲復。邪氣欲退也。頃之。精神頓增。痢稍緩。恐再作。又一劑。下注昏憒熱躁諸證漸緩。脈有神。短脈退。思古人云。久瀉久痢。湯劑不如丸散。即合參苓白朮散與服。覺減可。

至下午復躁。予亦無奈。再診左尺洪如火射狀。此陰虛火動之象。與加減八味丸五六十丸。精神覺爽。頃之。又下八九十丸。睡至天明。病去十七。方信立齋謂加減八味丸治水涸之證。即令朝暮服此丸。間以參苓白朮散。漸愈。復勞。覺小便痛。想動色欲之故。服逍遙散、麥冬、五味子而平。

高果哉治丁清惠公。予告在籍。患痢。裡急後重。白積兼鮮血。晝夜十餘次。飲食減少。兩尺脈似有似無。兩寸關弦數。小便短少。眾醫皆以望八高齡。當憑尺脈而投溫補。高獨謂稟賦素厚。宜從寸關而用清理。遂進黃芩、白芍、厚朴、檳榔、陳皮、甘草、阿膠、滑石、槐花、木香。四五劑全愈。

震按此由平素熟悉。故取捨不繆。然亦必兼有實證可據及神氣不衰以斷之也。

喻嘉言治周信川。年七十三歲。平素體堅。不覺其老。秋月病痢。久而不愈。至冬月成休息痢。晝夜十餘行。面目浮腫。肌膚晦黑。喻診其脈。沉數有力。謂曰。此陽邪陷入於陰之證也。當用逆流挽舟法。提其邪轉從表出。則趨下之勢止而病可愈。於是以人參敗毒散本方煎好。

用厚被圍椅上坐定。置火其下。更以布條捲成鵝蛋狀。置椅褥上殿定肛門。使內氣不得下走。方以前藥熱服。良久又進前藥。遂覺皮間津津微潤。再溉以滾湯。教令努力忍便。不得移身。如此約二時之久。病者心躁畏熱。忍不可忍。始令連被帶汗。臥於床上。是晚止下痢二次。

以後改用補中益氣湯。不旬日而全愈。

朱孔陽年二十五歲。形瘦。素安逸。夏月因構訟。奔走日中。致痢。晝夜一二百次。不能起床。但飲水而不進食。其痛甚厲。肛門如火烙。揚手擲足。躁擾無奈。喻診其脈弦緊勁急。不為指撓。謂曰。此證一團毒火。蘊結在腸胃之內。其勢如焚。救焚須在頃刻。若二三日外。

腸胃朽腐矣。於是以大黃四兩。黃連、甘草各二兩。入大沙鍋內煎。隨滾隨服。服下。人事稍寧片刻。少頃。仍前躁擾。一晝夜服至二十餘次。大黃俱已煎化。黃連、甘草俱煎至無汁。次日病者再求前藥。喻又診之。見脈勢和柔。知病可愈。但用急法。不用急藥。改以生地、麥冬各四兩。

另研生汁。而以花粉、丹皮、赤芍、甘草各一兩。煎成和汁。大碗咽之。以其來勢暴烈。一身津液從之奔竭。待下痢止。然後生津養血。則枯槁一時難回。令脈勢既減。則火邪俱退。不治痢而痢自止。豈可泥潤滯之藥而不急用乎。服後。痢漸止。粥飲漸進。調理旬余。方能消穀。

白話文:

痢疾的治療記錄:

病人腹瀉如注,伴隨出汗、煩躁,脈象漸漸收縮變短,情況危急。醫生緊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人參,服藥後感到喉嚨阻塞,這是正氣將要恢復、邪氣將要退去的徵兆。不久,精神狀況明顯好轉,腹瀉減輕,但擔心復發,又服用一劑。下痢、昏沉、煩躁等症狀逐漸減輕,脈象有力,短脈消失。醫生想起古人所言:「久瀉久痢,湯劑不如丸散」,於是配伍參苓白朮散服用,症狀有所減輕。

但下午又出現煩躁,醫生再次診脈,發現左寸脈洪大如火,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,於是給予加減八味丸服用,精神狀況好轉。不久,又服用幾十丸,睡到天明,病症減輕許多。醫生想起立齋所言,加減八味丸可治水液枯竭,便讓病人早晚服用此丸,間或服用參苓白朮散,病情逐漸痊癒。但病人後來因勞累導致小便疼痛,醫生認為是房事過度所致,便給予逍遙散、麥冬、五味子治療,症狀得以緩解。

高醫生治療丁清惠公的痢疾:丁公患痢疾,裡急後重,大便帶有白色粘液和鮮血,一天十幾次,飲食減少,脈象微弱,小便短少。眾醫生因其年事已高,打算溫補治療,但高醫生認為他體質強健,應該從寸關脈入手,採用清利的方法治療。於是處方黃芩、白芍、厚朴、檳榔、陳皮、甘草、阿膠、滑石、槐花、木香,四五劑藥後痊癒。

震醫生評述:高醫生的處方得當,是因為他平時熟悉病情,能準確判斷。但是,必須兼顧實證和病人神氣是否衰弱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喻醫生治療周信川:周老先生73歲,體質一向強健,秋季患痢疾久治不愈,冬季變成休息痢,一天十幾次,面部浮腫,皮膚晦暗。喻醫生診脈發現脈象沉數有力,認為是陽邪陷入陰分的證候,應該採用逆流挽舟法,將邪氣引導從體表排出,這樣下痢的趨勢就會停止,病情就能痊癒。於是使用人參敗毒散,讓病人坐在火盆上,用布條墊在肛門處,防止氣血下泄,服用熱藥。過了一會兒,又服用藥物,病人感覺皮膚微微濕潤,醫生又用滾燙的熱水敷,囑咐他努力忍住不要大便,也不要移動身體。大約兩個小時後,病人煩躁畏熱,實在忍不住了,才讓他脫掉被子,讓汗水流出,臥床休息。當晚只腹瀉兩次。

後來改用補中益氣湯,十天左右痊癒。

朱孔陽的治療:25歲的朱孔陽,身材瘦弱,平素安逸,夏季因訴訟奔波勞累,導致嚴重腹瀉,一天腹瀉一百多次,不能起床,只喝水不吃飯,疼痛劇烈,肛門像火燒一樣,煩躁不安。喻醫生診脈發現脈象弦緊有力,認為是腸胃內蘊結毒火,病情危急,必須立即治療,否則腸胃會腐爛。於是用大黃、黃連、甘草大量煎服,服用後症狀略微緩解片刻,但很快又復發,一天服藥二十多次,將藥物服完。第二天,病人再次求藥,喻醫生診脈發現脈象平和,知道病情可以痊癒,便不再使用峻猛的藥物,改用生地、麥冬等滋陰養血的藥物,並用花粉、丹皮、赤芍、甘草等藥物研汁服用。由於病情來勢凶猛,身體津液大量流失,待腹瀉停止後再滋陰養血,否則枯竭難以恢復。服用後,腹瀉逐漸停止,逐漸進食流食,調養十多天後才能消化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