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7)

1. 遺尿

丹溪治一婦。患心中如火一燒。便入小腸。急去小便。大便隨時亦出。如此三年。求治。脈滑數。此相火送入小腸經。以四物加炒連、柏、小茴、木通。四帖而安。

李士材治方伯張七澤夫人飲食不進。小便不禁。李曰。六脈沉遲。水泉不藏。是無火也。投以八味丸料。兼進六君子加益智、肉桂。三劑減。數劑而安。

文學俞元倩憂忿經旬。忽然小便不禁。醫皆以補脬固腎之劑投之。凡一月而轉甚。李曰。六脈舉之則軟。按之則堅。此腎肝之陰有伏熱也。用丹皮、茯苓各二錢。苦參八分。甘草梢六分。黃連一錢。煎成。調黃雞腸與服。六劑而安。適有醫云。既愈當大補之。數日後。仍復不禁。

再來求治。曰。肝家素有鬱熱。得溫補而轉熾。遂以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服之。四劑即止。更以四君子加黃連、山梔。一月而痊。

震按丹溪案是相火送入小腸。此案是肝腎陰中伏熱。病情微有不同。須看其用藥亦微有不同處。

張路玉治吳興閔少江。年高體豐。不遠房室。得一病。已十三年。過勞心嗔恚。或飲食失宜。則小便頻數。滴瀝澀痛不已。至夜略得交睫。溺即遺出。覺則阻滯如前。凡服人參、鹿茸、河車無算。然皆平穩無礙。觸犯丹皮、白朮。即脹痛不禁。張曰。此病名胞痹。因膏粱積熱於上。

作強傷精於下。濕熱乘虛結聚於膀胱之內胞也。用腎瀝湯。頗有效。但原其不得安寢。寢則遺溺。知肝虛火擾。而致夢魂不寧。疏泄失職。可以服牡丹疏肝之藥則脹者。不勝其氣之竄以擊動陰火也。服白朮補脾之藥亦脹者。不勝其味之濁以壅滯濕熱也。服參、茸、河車溫補之藥無礙者。

虛能受熱。但補而不切於治也。更擬加減桑螵蛸散。用羊腎湯泛丸服。更戒以絕欲。乃安。

震按寤則淋澀。寐則溺遺。原與不禁有別。故以胞脾證治。其論藥病不合處。理精義確。後來葉氏處方。最講此旨。再觀下二案。病情同而治法不同。用藥俱有妙解。能細參之。庶不犯枳、樸、歸、苓。到手便撮之誚。

黃元吉年六十餘。因喪明蓄妾。而患小便淋澀。春間因顛仆。昏憒遺尿。此後遂不時遺溺。或發或止。至一陽後大劇。晝日溺澀不通。非坐於熱湯則涓滴不出。交睫便遺之不禁。張診其脈。或時虛大。或時細數。而左關尺必顯弦象。此腎氣大虧而為下脫之兆也。乃與地黃飲子數服。

溺澀稍可。遺亦少間。後與八味丸除丹皮、澤瀉。加鹿茸、五味、巴戟、遠志。調理而痊。

陝客亢仁軒。年壯色蒼。體豐善啖。患胞痹十餘年。其脈軟大而澀澀不調。不時蹲踞於地。以手揉其莖囊。則溲從穀道點滴而滲。必以熱湯沃之。始得少通。寐則有時而遺。其最者中有結塊如橘核之狀。外裹紅絲。內包黃水。雜於脂膩之中。此因恣飲不禁。酒濕乘虛襲入髓竅。

白話文:

遺尿

一位婦女,心中感覺像火燒一樣,熱氣直衝小腸,頻頻想小便,大便也隨時排出,持續三年。診脈發現脈象滑數,這是相火(心火)入侵小腸經的表現。醫生於是處方四物湯加上炒連翹、柏子仁、小茴香、木通,四劑藥後病情痊癒。

李士材醫生治療一位張七澤夫人的飲食不進,尿失禁。診脈發現六脈沉遲,水液不能儲存,這是腎陽不足的表現。於是處方八味丸,並加入六君子湯,再添加益智仁、肉桂,三劑藥後症狀減輕,服藥幾劑後痊癒。

文學家俞元倩因憂慮憤怒數十天,突然尿失禁。其他醫生都用補益膀胱腎臟的藥物,結果一個月後病情加重。李士材醫生診脈發現,脈象抬起時軟,按壓時硬,這是腎肝陰虛,潛藏伏熱的表現。他處方丹皮、茯苓、苦參、炙甘草、黃連,並用黃雞腸調服,六劑藥後痊癒。後來有醫生建議大補,結果數日後病情復發,再次求治。醫生診斷為肝臟本來就有鬱熱,之前的溫補反而加重病情,於是改用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,四劑藥後停止遺尿。之後再服用四君子湯加黃連、山梔子,一個月後痊癒。

丹溪的病例是相火下注小腸,此例是肝腎陰虛伏熱,病情略有不同,用藥也略有差異。

張路玉醫生治療吳興的閔少江,年老體胖,房事不多,患病十三年。勞累、發怒或飲食不節,就會小便頻數,排尿困難、疼痛,夜間稍微能閉眼睡覺,但只要睡著就遺尿,醒來後又與先前一樣。他服用過無數的人參、鹿茸、河車等補藥,都沒有效果,但只要服用丹皮、白朮就會腹脹疼痛,尿失禁。張醫生診斷為胞痹,因飲食過度,導致上焦積熱,下焦腎精虧損,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膀胱胞宮。於是處方腎瀝湯,效果不錯,但病人仍睡不安穩,睡著就遺尿,可見肝腎陰虛火擾,導致神魂不安,膀胱氣化失職。服用牡丹皮疏肝的藥物會脹痛,是因為藥氣竄動,激動陰火;服用白朮補脾的藥物也會脹痛,是因為藥味濁滯,壅塞濕熱;服用人參、鹿茸、河車溫補的藥物卻無礙,是因為虛體能承受溫熱,但只是補而不治本。於是又加減桑螵蛸散,用羊腎湯泛丸服用,並囑咐戒絕房事,才痊癒。

醒時小便淋澀,睡時遺尿,與持續性尿失禁不同,所以用胞痹的治療方法。其藥物與病證的分析,其理精義確。後世葉氏的處方,最講究此旨。再看下面兩個病例,病情相同,但治療方法不同,用藥都有妙處,能仔細參詳,就不會犯下用枳實、厚朴、當歸、茯苓等藥物的錯誤。

黃元吉,六十多歲,因喪妻納妾,患小便淋澀。春天時跌倒昏迷,遺尿,此後時常遺尿,時輕時重,冬至後病情加重,白天排尿困難,非用熱水坐浴不能排尿,睡著就遺尿。診脈發現,脈象有時虛大,有時細數,左關、尺脈弦,這是腎氣大虧,將要下陷的徵兆。於是服用地黃飲子,數劑後,排尿困難稍緩,遺尿也減少。之後再服用八味丸,去掉丹皮、澤瀉,加入鹿茸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、遠志,調理後痊癒。

陝西客人亢仁軒,年富力強,體胖能吃,患胞痹十餘年,脈象軟大而澀滯,常蹲在地上,用手揉捏陰囊,尿液就會從肛門點滴滲出,必須用熱水沖洗才能稍通,睡著有時遺尿,最嚴重時,尿道中有如橘核狀的結塊,外面包著紅絲,裡面充滿黃水,混雜在油脂之中。這是因為縱慾飲酒,酒濕之邪乘虛而入髓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