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16)
卷六 (16)
1. 溺閉
王金壇曰。一婦人年五十。初患小便澀。醫以八正散等劑。展轉小便不通。身如芒刺加於體。予以所感霖淫雨濕。邪尚在表。因用蒼朮為君。附子佐之。發其表。一服得汗。小便即時便通。
又治馬參政父。年八旬。初患小便短澀。因服藥分利太過。遂致閉塞。涓滴不出。予以飲食太過。傷其胃氣。陷於下焦。用補中益氣湯。一服小便通。因先多用利藥。損其腎氣。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。急補其腎然後已。凡醫之治是證者。未有不用泄利之劑。安能顧其腎氣之虛哉。
〔附〕本事方云。頃在毗陵。一貴官妻。小便不通。臍腹脹痛不可忍。眾醫皆作淋治。如八正散之類。皆治不通。病益甚。許曰。此血瘕也。非瞑眩藥不可去。乃用桃仁煎。初服至日午。大痛不可忍。臥少頃。下血塊如拳者數枚。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。痛止得愈。此藥猛峻。氣虛血弱者。宜斟酌之。
震按仲景云。小便利者為有血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。乃辨傷寒蓄血之規矩也。此卻因蓄血而小便閉。豈非規矩又貴變通乎。
孫東宿治一富家婦。當仲秋。大小便秘者三日。醫以巴豆丸二服。大便瀉而小便愈秘。脹悶。臍突二寸余。前陰脹裂。不能坐臥。啼泣欲盡。此轉脬病也。桕樹東行根皮一寸。滑石三錢。延胡、桃仁、當歸、瞿麥各一錢。水煎。入韭菜汁半杯。服後食頃而小便稍行。玉戶痛甚。
小便非極力努之則不出。改用升麻、桔梗、枳殼、延胡。煎成。調元明粉二錢。乃提清降濁之意。大小便俱行而愈。
僧慎柔治一婦。年五十。小便時。常有雪白寒冰一塊。塞其陰戶。欲小便。須以手摳出方溺。否則難。慎柔曰。此胃家寒濕。因脾胃虛寒。凝結而下墜。至陰戶口而不即出者。脾胃之氣。尚未虛脫。但陷下耳。用六君加薑、桂。二十劑全愈。
震按小便不通。乃至危至急之候。此集所選僅十一條。似乎簡略。然諸法畢備。並不重複。學者苟能觸類引伸。定有無窮變化。
白話文:
溺閉
王金壇說,有一位五十歲的婦人,一開始小便困難,醫生用八正散等藥方治療,結果小便越來越不通暢,渾身覺得像芒刺在身一樣不舒服。我判斷她是因為淋雨受寒,邪氣仍在體表,因此用蒼朮為主藥,附子為輔藥,發散體表邪氣。服用一次後就出汗了,小便也立刻通暢了。
又有一次,治療馬參政的父親,八十歲,起初小便短澀,因為服用瀉利藥過度,導致小便閉塞,一點也排不出。我認為他是飲食過度,傷了脾胃之氣,導致氣陷下焦,於是用補中益氣湯,服用一次後小便就通了。因為之前用了太多瀉利藥,損傷了腎氣,所以小便通暢後,又出現了一夜不停地遺尿,必須先補益腎氣才能痊癒。凡是治療這種疾病的醫生,幾乎都使用瀉利藥物,怎麼能顧及腎氣虛弱呢?
附錄:本事方中記載,曾經在毗陵,一位官員的妻子小便不通,腹部脹痛難忍,許多醫生都當作淋證治療,用八正散等藥方,結果都不通,病情反而加重。許某說,這是血瘀導致的,必須用峻猛的藥物才能去除瘀血,於是用了桃仁煎劑。第一次服用到中午時,疼痛難忍,臥床休息一會兒,排出幾塊像拳頭一樣大的血塊,小便像黑豆汁一樣排出了一二升,疼痛停止,病也就好了。這種藥性猛烈,氣虛血弱的人,應該慎重使用。
震按:仲景說,小便通暢則有血瘀,小便不通則無血瘀,這是辨別傷寒蓄血的規矩。但這個病例卻是因為蓄血而小便閉塞,難道規矩不也需要靈活變通嗎?
孫東宿治療一位富家婦女,在仲秋時節,大小便不通暢已經三天了,醫生用巴豆丸服用了兩次,大便通了,但小便卻更加閉塞,腹部脹悶,肚臍凸出二寸多,外陰腫脹裂開,不能坐臥,哭泣不止。這是膀胱脹滿的病症。用桕樹東側樹根皮一寸,滑石三錢,延胡索、桃仁、當歸、瞿麥各一錢,水煎服,加入韭菜汁半杯。服藥後一會兒,小便略微通暢,但外陰疼痛劇烈。
小便必須用力才能排出,於是改用升麻、桔梗、枳殼、延胡索煎服,加入元明粉二錢,這是提氣清熱降濁的意思,大小便都通暢了,病也就好了。
僧慎柔治療一位五十歲的婦人,每次小便時,總有一塊雪白冰塊狀的東西堵塞陰戶,想小便必須用手摳出來才能排尿,否則很難。慎柔說,這是胃寒濕導致的,因為脾胃虛寒,寒濕凝結下墜到陰戶口,但沒有立刻排出,是因為脾胃之氣還沒有完全虛脫,只是下陷而已,於是用六君湯加薑、桂,二十劑就痊癒了。
震按:小便不通,是危急重症,本書所選病例只有十一條,似乎簡略,但各種方法都齊全,而且沒有重複,學習者如果能夠觸類旁通,一定會有無窮的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