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

一婦無故悲泣不止。或謂之有祟。祈禳請禱不應。許學士曰。金匱云。婦人臟燥。喜悲傷欲哭。象如神靈所作。數欠伸者。甘麥大棗湯主之。用其方十四帖而愈。蓋悲屬肺。經云。在臟為肺。在志為悲。又曰。精氣並於肺則悲是也。此方補脾而能治肺病者。虛則補母之義也。

息城司侯。聞父死於賊。乃大悲。哭罷。便覺心痛。日增不已。月餘成塊。狀若覆杯。大痛不任。藥皆無功。乃求於戴人。戴人至。適巫者在其旁。乃學巫者。雜以狂言。以謔病者。至是大笑不忍。回面向壁。一二日。心下結硬皆散。所謂喜勝悲。內經自有此法也。

資生經曰。王執中母久病。忽泣涕不可禁。知是心病也。灸百會而愈。後遇憂愁悽愴者。灸此穴。無不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無緣無故地悲傷哭泣不止。有人說她是被邪魔纏身,於是祈求祭拜,但都沒有效果。許學士說,《金匱要略》提到,婦人因體內陰液不足而乾燥,容易悲傷想哭,這種情況看起來好像是神靈作祟。如果還頻頻打哈欠,就應該用甘麥大棗湯來治療。他用了這個方子,服用了十四帖藥就痊癒了。因為悲傷屬於肺,醫書說:「在臟腑中對應的是肺,在情志中對應的是悲傷。」又說:「精氣都聚在肺的時候,就會出現悲傷的症狀。」這個方子能夠補養脾胃,卻能治療肺的疾病,這是因為中醫認為,虛弱的時候要補養其母(五行理論中,脾為肺之母)。

息城的司侯,聽聞父親被強盜殺害,極度悲傷,哭過之後,就感到心痛,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。一個多月後,心痛處形成一個像倒扣杯子一樣的硬塊,疼痛難忍,吃藥都沒有效果。於是他就去找戴人醫生求診。戴人到他家時,剛好有一個巫師在旁邊,這個巫師就學著巫師的樣子,說一些瘋言瘋語,來嘲弄這位病人。病人看到巫師的樣子,忍不住大笑,笑到背過身去面對牆壁。一兩天後,心下的硬塊就都消散了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喜能勝悲」,《內經》中就有用這種方法治療疾病的記載。

《資生經》記載,王執中的母親長年患病,忽然哭泣不止,無法控制。王執中知道這是因為心病引起的,就用艾灸百會穴的方法治療,病就好了。後來遇到憂愁悲傷的人,都用這個穴位來治療,沒有不見效的。

2.

高逢辰表侄。嘗遊惠山。暮歸。遇一巨神臥寺門。恐懼奔避。自是便溺日五六十次。周恭曰。驚則心無所倚。恐則傷腎。是為水火不交。二臟俱病。故其所合之府受盛失職。州都不禁矣。

震按此證當死。或用參、耆溫補之藥以圖僥倖。

白話文:

高逢辰的表侄,曾經到惠山遊玩,傍晚回家時,在寺廟門口遇到一個巨大的神祇躺在那裡,他感到非常恐懼,趕緊逃跑。從那之後,他每天大小便次數多達五六十次。周恭說,驚嚇會讓心神失去依託,恐懼則會損傷腎臟,這是因為水火無法協調,導致心、腎兩個臟器都生病了,所以與腎相合的膀胱也跟著失去貯藏功能,才會導致小便無法控制。

張震認為,這個病症應該會死。或許有人會用人參、黃耆等溫補藥物,試圖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治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