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卷五
2. 七情
3. 喜
戴人曰:昔莊先生治一人,以喜樂之極而病者,莊切其脈,為之失聲,佯曰:「吾取藥去。」數日更不來,病者悲泣,辭其親友曰:「吾不久矣!」莊知其將愈,慰之,詰其故。莊引《素問》曰:「懼勝喜,可謂得元關者也。」然華元化以怒郡守而幾見殺,文摯以怒齊王而竟殺之,欲活他人,反戕厥躬,悲夫!
戴人路經古亳,逢一婦,病喜笑不止,已半年,眾醫治之術窮。戴人以滄鹽成塊者二兩餘,火燒通赤,放冷研細,以河水一大碗,同煎三五沸,稍溫,與飲之,以釵探咽中,吐去熱痰五升,次服火劑,火主苦,解毒湯是也,不數日而笑定矣。《內經》曰:「神有餘則笑不休。」所謂神者,心火是也,火得風而成焰,即笑之象也。
白話文:
戴人說,以前莊先生治療一個因為過度高興而生病的人,莊先生替他把脈後,故意裝作聲音沙啞,說:「我去拿藥。」過了幾天卻沒再來。病人因此悲傷哭泣,向親友告別說:「我快不行了。」莊先生知道他快要痊癒了,就去安慰他,並問他原因。莊先生引用《素問》說:「恐懼可以戰勝喜悅。」這可以說是掌握了疾病的關鍵。然而,華佗因為激怒郡守而差點被殺,文摯因為激怒齊王而被殺。想要救活別人,反而傷害了自己,真是可悲啊!
戴人路過古亳,遇到一位婦人,生病後不停地傻笑,已經半年了,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戴人拿了二兩多的粗鹽,用火燒到通紅,放涼後磨成細末,用一大碗河水一起煮沸三到五次,稍微溫熱後,給婦人喝下去。然後用髮簪探入咽喉,讓她吐出約五升的熱痰。接著服用火藥,火藥味道苦,可以解毒,像是解毒湯之類的。沒過幾天,婦人就不再笑了。《內經》說:「精神過於亢奮就會笑個不停。」所謂的「神」,指的是心火。火遇到風就會形成火焰,就像人發笑的樣子。
4. 怒
項關令之妻,病怒,不欲食,常好叫呼怒罵,欲殺左右,惡言不輟,眾醫處藥,半載無功。戴人視之曰:「此難以藥治。」乃使二娼,各塗丹粉,作伶人狀,其婦大笑;次日又令作角抵,又大笑;復於其旁,常以兩個能食之婦,誇其食美,此婦亦索其食一嘗之。不數日,怒減食增而瘥。
丹溪治一婦人,年十九歲,氣實,多怒不發,忽一日大發,叫而欲厥,蓋痰閉於上,火起於下,上衝故也。與香附末五錢,甘草三錢,川芎七錢,童便、薑汁煎,又與青黛、人中白、香附末為丸,稍愈。後大吐乃安,復以導痰湯加姜炒黃連、香附、生薑,下當歸龍薈丸。
白話文:
項關令的妻子,生病時容易發怒,不想吃飯,常常大聲叫喊、怒罵,想要殺害身邊的人,惡言惡語說個不停。眾多醫生開藥治療,半年都沒有效果。戴醫生診斷後說,這病很難用藥治好。於是找來兩個妓女,各自塗上丹粉,打扮成戲子的樣子,她看了就大笑。隔天又讓她們表演摔跤,她又大笑。之後,又在旁邊安排兩個很會吃飯的婦女,誇耀食物美味。這位婦人也要求嚐嚐,沒幾天,怒氣減少,食慾增加,病就好了。
朱丹溪治療一位婦人,十九歲,體質強壯,經常生氣卻發洩不出來。有一天突然大發作,大叫一聲,幾乎要昏厥。這是因為痰阻塞在上,火氣在下,往上衝的緣故。給她服用香附末五錢、甘草三錢、川芎七錢,用童子小便和薑汁煎煮。又給她服用青黛、人中白、香附末做成的藥丸,病情稍微好轉。之後她大吐,病就好了。之後再給她服用導痰湯,加上薑炒黃連、香附、生薑,並且服用當歸龍薈丸。
5. 憂
丹溪治陳狀元弟。因憂病咳唾血,面黧色;藥之十日不效。謂其兄曰:「此病得之失志傷腎,必用喜解,乃可愈。」即求一足衣食之地處之。於是大喜,即時色退,不藥而愈。由是而言,治病必求其本;雖藥中其病,苟不察其得病之因,亦不能愈也。
徐書記有室女,病似勞。醫僧法靖診曰:「二寸脈微伏,是憂思致病,請示病因。」徐曰:「女子夢吞蛇,漸成此病。」靖謂有蛇在腹,用藥專下小蛇,其疾遂愈。靖密言非蛇病也;因夢蛇過憂成疾;當治意而不治病耳。
白話文:
朱丹溪醫治陳狀元的弟弟,因為憂愁而生病,咳嗽吐血,臉色發黑。用藥治療十天沒有效果,朱丹溪對他哥哥說:「這個病是因為失意而傷到腎,必須用喜悅來解除才能治好。」於是就幫他找了一個能讓他衣食無憂的地方安置他,陳狀元的弟弟因此非常高興,臉色馬上就恢復正常,不用吃藥就痊癒了。由此可知,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,即使藥物對症,如果不了解得病的原因,也不能治好。
徐書記有個女兒,生病像勞損一樣。和尚醫生法靖診斷後說:「寸脈微弱沉伏,是憂思過度引起的疾病。」詢問病因,徐書記說:「女兒夢到吞蛇,漸漸變成這樣。」法靖認為是有蛇在肚子裡,用藥專門排出小蛇,她的病就痊癒了。法靖私下說,其實不是蛇引起的病,而是因為夢到蛇過度憂慮才生病,應該治療的是她的心意而不是疾病本身。
6. 思
一富家婦,傷思慮過甚,二年不寐,無藥可療。其夫求戴人診之,曰:「兩手脈俱緩,此脾受之也,脾主思故也。」乃與其夫以怒激之,多取其財,飲酒數日,不處一方而去。其婦大怒,汗出,是夜困眠。如此八九日不寤,自是食進,脈得其平。
一女新嫁後,其夫經商二年不歸,因不食,困臥如癡,無他病,多向里床坐。丹溪診之,肝脈弦出寸口,曰:「此思男子不得,氣結於脾,藥難獨治,得喜可解。不然,令其怒。脾主思,過思則脾氣結而不食。怒屬肝木,木能剋土,怒則氣升發而沖,開脾氣矣。」其父掌其面,呵責之。
號泣大怒,至三時許,令慰解之,與藥一服,即索粥食矣。朱曰:「思氣雖解,必得喜,庶不再結。」乃詐以夫有書,旦夕且歸。後三月,夫果歸而愈。
丹溪曰:「一蜀僧出家時,其母在堂,及遊浙右,經七年。忽一日,念母之心甚切,欲歸無腰纏,徒爾朝夕西望而泣。以是得病,黃瘦倦怠。」時僧年二十五歲,太無羅先生見之,令其隔壁泊宿,每日以牛肉豬肚甘肥等,煮糜爛與之,凡經半月餘。且時以慰諭之言勞之,又許鈔十錠作路費。
曰:「不望報,但欲救汝之命耳。」察其形稍蘇,脈稍充,與桃仁承氣,一日三帖下之,皆是血塊痰積,方止。次日只與熟菜稀粥將息,又半月,其僧遂如故。又半月有餘,與鈔十錠,遂行。
〔附〕有士人觀書忘食,一日有紫衣人立前曰:「公不可久思,思則我死矣。」問其何人,曰:「我,穀神也。」於是絕思而食如故。
白話文:
有個富裕人家的婦人,因為思慮過度,導致失眠兩年,吃藥也治不好。她丈夫請來一位姓戴的醫生診治。醫生說:「兩手的脈象都很緩慢,這是脾臟出了問題,因為脾臟主管思慮。」於是,醫生就叫她丈夫用激怒她的方式,多拿走她的錢,又連續幾天喝酒,但不給她開藥就走了。這婦人非常生氣,出了很多汗,當晚就疲憊地睡著了。這樣過了八九天,她都沒有再失眠。從此之後,食慾也恢復了,脈象也變得正常了。
有個女子剛嫁人後,丈夫就去經商,兩年沒回家。她因為太想念丈夫而不吃飯,整天躺在床上,像痴呆一樣,也沒有其他疾病,總是面朝床內側坐著。朱丹溪醫生診斷後,發現她的肝脈弦實有力,便說:「這是因為思念丈夫,導致氣結在脾臟,單用藥物很難治好,必須要讓她高興才行,不然,就讓她發怒。脾臟主管思慮,思慮過度會讓脾氣鬱結,導致不吃飯。發怒屬於肝,肝屬木,木能剋土,發怒可以讓氣向上升發,就能疏通脾氣了。」於是,醫生就讓她的父親打她耳光,並責罵她。
這女子大哭大鬧,直到三更半夜才停。之後又安撫她,給她吃了一服藥,她就想吃粥了。朱丹溪說:「雖然鬱結的思慮之氣解開了,但必須讓她高興,才不會再次鬱結。所以就假裝說她丈夫有來信,很快就要回來了。」三個月後,她丈夫真的回來了,她的病也就痊癒了。
朱丹溪說,有個四川的和尚出家時,母親還在世。他到浙江一帶雲遊,過了七年。有一天,他突然非常想念母親,想回家卻沒有盤纏,只能每天早晚向西邊哭泣。因此得了病,變得面黃肌瘦,精神疲憊。當時和尚二十五歲,太無羅先生看到後,就讓他住在隔壁。每天用牛肉、豬肚等肥甘食物煮成稀粥給他吃,持續半個多月,並時常安慰他。又答應給他十錠銀子當路費,說不求回報,只是想救他的命。觀察到他的身體稍微恢復,脈搏也稍有力量後,就給他開了桃仁承氣湯,一天喝三次,排出了很多血塊和痰積才停藥。第二天只給他吃熟菜和稀粥調養。又過半個月,這和尚就恢復了健康。又過了半個月,給了他十錠銀子,他就上路了。
〔附錄〕有個讀書人因為專心讀書而忘了吃飯。有一天,有個穿紫衣的人站在他面前說:「你不能過度思慮,思慮過度我會死!」讀書人問他是誰,紫衣人說:「我是穀神。」於是,讀書人就停止思慮,吃飯也恢復正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