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13)
卷六 (13)
1. 五淋
兩尺澀。據脈。上焦氣血不足。中焦有痰。下焦氣凝血滯。鬱而為火。蓋下焦之疾。肝腎所攝。腰胯乃肝之所經。而二便乃腎之所主也。據證面與手足虛浮。則脾氣極弱。飲食不思。則胃氣不充。不寐由過於憂愁思慮而心血不足。總為七情所傷故耳。內經云。二陽之病發心脾。
女子不月。此病近之。且值火令當權之候。誠可慮也。所幸者脈尚不數。聲音清亮耳。因先為開鬱清熱。條達肝氣。保過夏令後。再為驟補陰血。必戒絕怒氣。使血得循經。方可獲生也。初投當歸龍薈丸。以撤下部之熱。繼以四物湯、膽草、知、柏、柴胡、澤蘭煎吞滋腎丸。
連服四日。腰與小腹之熱始退。後以香薷、石葦、膽草、桃仁、滑石、杜牛膝、甘草梢、柴胡煎吞滋腎丸。大小便痛全減。
東宿曰。族侄孫伍仲。三十歲。善飲好內。小便血淋疼痛。予以滑石、甘草梢、海金沙、琥珀、山梔、青蒿。以茅草根煎膏為丸。每晨燈心湯送三錢而愈。後五年。因子遲。服補下元藥過多。血淋又發。小便中痛極。立則不能解。必蹲下如婦女狀。始能解出。皆大血塊。每行一二碗許。
諸通利清熱藥。遍嘗不應。脈俱洪數。予以五靈脂、蒲黃、甘草梢各二錢。小薊、龍牙草各三錢。二帖而痛減半。血仍舊。改用瞿麥、山梔、甘草梢各二錢。茅根、杜牛膝、車前草葉各三錢。生地、柴胡、川柏、木通各一錢。四帖痛全減。血全止。惟小便了而不了。六脈亦和緩不似前矣。
後以四君子加葛根、青蒿、白芍、升麻、知、柏。調理萬全。
震按上條不用補。次條不用養陰。認證最清。設效立齋景岳。狃於歸脾湯補中益氣六味生脈者。必為二證之戈矛矣。
又治李寅齋。患血淋幾二年不愈。每發十餘日。小水艱澀難出。竅痛不可言。將發。必先面熱牙疼。後則血淋。前數日飲湯水。欲溫和。再二日欲熱。又二日。非冷如冰者不可。煩渴之甚。每連飲井水二三碗。其未發時。大便燥結。四五日一行。發則瀉而不實。脈左寸短弱。
關弦大。右寸下半指與關皆滑大。兩尺俱洪大。據此中焦有痰。肝經有瘀血也。向服滋陰降火。及淡滲利竅之劑。皆無效。且年六十有三。病已久。血去多。何可不兼補治。當去瘀生新。提清降濁。用四物湯加杜牛膝補新血。滑石、桃仁消其瘀血。枳實、貝母以化痰。山梔仁以降火。
柴胡升提清氣。二十帖而諸證漸減。再以滑石、知母、黃柏各一兩。琥珀、小茴、肉桂各一錢五分。元明粉三錢。海金沙。沒藥各五錢。茅根汁熬膏為丸。每服一錢。空心及晚。茅根湯送下而愈。
又治祝芝崗秀才。每喜酒後御女。行三峰採戰對景忘情之法。致成血淋。自仲夏至歲杪未愈。便下或紅或紫。中有塊如筋膜狀。或如蘇木汁色。間有小黑子。三五日一發。或勞心。或勞力。或久立坐亦發。百治不效。東宿觀其色白而清。肌肉削甚。診其脈左寸沉弱。關尺弦細。
白話文:
五淋
小便澀痛,脈象分析顯示上焦氣血不足,中焦痰濕,下焦氣血凝滯,鬱積化熱。這是下焦疾病,與肝腎相關。腰胯是肝經循行之處,大小便功能由腎主宰。患者面部和手腳浮腫,說明脾氣虛弱;食慾不振,胃氣不足;失眠是因憂慮過度,心血不足。總體而言,都是七情所傷造成的。《內經》說,陽明經病症會影響心脾。
女子月經不調也與此病相似,尤其在夏季炎熱季節更需警惕。所幸脈象尚不快速,聲音也清亮。治療應先疏肝解鬱、清熱,度過夏季之後,再慢慢滋補陰血。必須戒除怒氣,讓氣血順利運行,才能康復。先服用當歸龍薈丸,以清除下焦的熱邪;然後服用四物湯、膽草、知母、黃柏、柴胡、澤蘭,並服用滋腎丸。
連服四日,腰腹熱退。之後服用香薷、石葦、膽草、桃仁、滑石、杜牛膝、甘草梢、柴胡,並服用滋腎丸,大小便疼痛明顯減輕。
一位三十歲的伍姓男子,嗜酒好色,小便出血疼痛,我用滑石、甘草梢、海金沙、琥珀、山梔、青蒿,以茅草根煎膏製成藥丸,每天早晨用燈心湯送服三錢,痊癒。五年後,因房事過度,服用補腎藥過多,血淋復發,小便疼痛劇烈,站立時無法排尿,必須蹲下如婦女狀才能排尿,排出大量血塊,每次約一、二碗。
各種通利清熱的藥物都無效,脈象洪數。我用五靈脂、蒲黃、甘草梢各二錢,小薊、龍牙草各三錢,服用兩劑後疼痛減輕一半,出血仍舊。改用瞿麥、山梔、甘草梢各二錢,茅根、杜牛膝、車前草葉各三錢,生地、柴胡、川柏、木通各一錢,服用四劑後疼痛完全消失,出血停止,只是小便仍然排不暢,脈象也變得平和緩慢,與之前不同了。
之後服用四君子湯加葛根、青蒿、白芍、升麻、知母、黃柏,全面調理身體。
上例不必補益,下例不必滋陰,辨證最為清晰。如果採用歸脾湯補益中氣,或六味地黃丸滋陰養血,則會南轅北轍。
又治療一位李姓男子,血淋病患數年不愈,每次發作十多天,小便澀痛難排,尿道疼痛難忍。發病前先出現面紅牙痛,然後血淋。發病前幾天想喝溫水,過兩天想喝熱水,再過兩天則必須喝冰水,口渴嚴重,每次連喝二三碗井水。未發病時大便乾燥,四五天才一次;發病則腹瀉,但非實瀉。脈象左寸脈短弱,關弦脈大,右寸脈下半指與關脈皆滑大,兩尺脈洪大。據此判斷,中焦有痰濕,肝經有瘀血。之前服用滋陰降火及淡滲利竅的藥物都無效,患者年已六十三歲,病久血損,怎能不兼顧補益?應該去瘀生新,清熱降濁。於是使用四物湯加杜牛膝補益新血,滑石、桃仁消除瘀血,枳實、貝母化痰,山梔仁降火,柴胡升提清氣。服用二十劑後,諸證逐漸減輕。之後再用滑石、知母、黃柏各一兩,琥珀、小茴香、肉桂各一錢五分,元明粉三錢,海金沙、沒藥各五錢,以茅根汁熬膏製成藥丸,每次服一錢,空腹及睡前服用,用茅根湯送服,痊癒。
又治療一位祝姓秀才,經常酒後房事過度,導致血淋,從仲夏到年底未愈,小便或紅或紫,其中有塊狀物,如筋膜或蘇木汁,間雜黑色小點,三五天發作一次,勞心勞力或久坐久站也會發作,百治不效。我觀察其面色蒼白清澈,肌肉消瘦,診脈左寸脈沉弱,關尺脈弦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