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2)
卷六 (2)
1. 癇
丹溪治一婦人。有孕六閱月。發癇。手足揚擲。面紫黑。閤眼流涎昏憒。每蘇。醫與鎮靈丹五十帖。時作時止。至產後方自愈。其夫疑丹毒發求治。脈舉弦按澀。至骨則沉滯數。朱意其癇必於五月復作。應前舊時。至則果作。皆巳(脾)午(心)時。乃制防風通聖散減甘草。加桃仁、紅花。或服或吐。四五劑漸輕。發疥而愈。
一婦人積怒嗜酒。病癇。目上視。揚手擲足。筋牽喉響流涎。定則昏昧。腹脹疼。衝心。頭至胸大汗。病與癇間作。晝夜不息。此肝有怒邪。因血少而氣獨行。脾受刑。肺胃間久有酒痰。為肝氣所侮。鬱而為痛。酒性喜動。出入升降。入內則痛。出外則癇。乘其入內之時。用竹瀝、薑汁、參、術膏等藥甚多。
癇痛間作無度。乘痛時。灸大敦行間中脘。間以陳皮、芍藥、甘草、川芎湯。調膏與竹瀝。服之無數。又灸大沖然谷巨闕及大指半甲肉。且言鬼怪。怒罵巫者。朱曰。邪乘虛而入。理或有之。與前藥。佐以荊瀝除痰。又用秦承祖灸鬼法哀告我自去。餘證調理而安。
一少年夏間。因羞怒發昏。手搐如狂。時作時止。發則面紫黑。睪丸能動。左右相過。醫與金箔鎮心丸、抱龍丸、妙香散、定志丸。不效。脈微弦。六至。輕重有。朱曰。此內素有濕熱。因激起厥陰相火。又時令相火。不宜服麝香之藥。況肝病先當救脾土。諸藥多燥血壞脾者。
遂以黃連為君。人參為臣。酒浸芍藥和白陳皮為佐。生甘草為使。生薑一片。煎服八帖而安。
一女八歲病癇。遇陰雨及驚則作。羊鳴吐涎。知其胎受驚也。但病深不愈。乃以燒丹丸。繼以四物湯入黃連、生甘草。隨時令加減。且令淡味以助藥力。半年而愈。
汪石山治一人。年三十餘。久病癇證。多發於晨盥時。或見如黃狗走前。則昏瞀仆地。手足瘛瘲。不省人事。良久乃蘇。或作痰火治。而用苓、連、二陳湯。或作風痰治。而用全蠍、殭蠶、壽星丸。或作痰迷心竅。而用金箔鎮心丸。皆不中病。汪診之。脈皆緩弱頗弦。曰。此木火乘土之病也。
夫早辰陽分。而狗陽物。黃土色。胃屬陽土。虛為木火所乘矣。經曰。諸脈皆屬於目。故目擊異物而病作矣。理宜實胃瀉肝而火自息。越人云。泄其肝者緩其中。遂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陳皮、神麯、茯苓、黃芩、麥冬、荊芥穗。煎服十餘帖。病減。再服月餘而安。
震按癇證案雖少而法頗備。能細閱之。已可長進學問。臨證指南癇案僅四條。皆用豁痰清火。苦泄肝膽。辛通心絡。以治實證則可。若予生平所見。多系虛證。河車六味丸、人參定志丸、天王補心丹、龜鹿二仙膠。服者疾發之期遠。勢亦漸輕。因不敢浪用克代藥。蓋癇與癲狂。
虛實不同。癲狂實者八九。癇證虛者八九也。又常見息癇之人。少年多夭折。中年得此病者。亦無高壽。其為虛也可知矣。
白話文:
癲癇
丹溪曾經治療一位懷孕六個月的婦人,她突然發作癲癇,手腳不停揮舞,臉色發紫發黑,眼睛閉著流口水,昏迷不醒。每次清醒後,醫生給她吃了五十帖鎮靈丹,但癲癇還是時好時壞。直到生產後才自己痊癒。她的丈夫懷疑是藥物中毒引起的,來求診。診斷後發現,她的脈象舉起來是弦脈,按下去則是澀脈,按到深處則感覺沉滯而且跳動頻繁。朱丹溪認為她的癲癇一定會在五月份再次發作,發作時間應該跟之前一樣,結果真的如他所料,都在巳時(早上9-11點)和午時(中午11點-下午1點)發作。於是,他開了防風通聖散,減去甘草,加入桃仁和紅花。讓病人服用或者讓她吐出來,服用了四五劑後,病情逐漸減輕,後來長了疥瘡就痊癒了。
另一位婦人因為長期生氣和嗜酒,得了癲癇。發作時眼睛向上翻,手腳亂動,筋脈牽拉喉嚨發出聲響,流口水,平靜下來就昏迷不醒。腹部脹痛,感覺衝到心臟,頭部到胸部大量出汗。癲癇和疼痛交替發作,白天晚上都不停歇。這是因為肝臟有怒氣邪氣,加上血虛導致氣運行獨自旺盛,脾臟受到肝氣的壓制,肺和胃之間長期有喝酒產生的痰。肝氣侮辱脾胃之氣,導致氣鬱而產生疼痛。酒的性質喜好動,會出入升降,當酒氣進入體內就會引起疼痛,當酒氣發散到體外就會引起癲癇。趁著酒氣進入體內的時候,用了竹瀝、薑汁、人參、白朮等膏藥,效果很好。
癲癇和疼痛頻繁發作,沒有規律。在疼痛發作的時候,用艾灸大敦穴、行間穴、中脘穴。不發作的時候,用陳皮、芍藥、甘草、川芎煎湯,調入膏藥和竹瀝服用。服用了多次都沒有效果,又艾灸了大沖穴、然谷穴、巨闕穴以及大拇指指甲一半的肉。病人還說看到鬼怪,憤怒地罵巫師。朱丹溪說,邪氣會趁虛而入,這個道理可能存在。於是開了之前的藥方,加上荊瀝來去除痰液,又用了秦承祖的艾灸驅鬼方法,讓鬼自己離開。其他的症狀則慢慢調理而好。
一位少年在夏天的時候,因為羞愧和憤怒導致昏迷,手腳抽搐像瘋了一樣。癲癇時好時壞,發作的時候臉色發紫發黑,睪丸會左右移動。醫生給他用了金箔鎮心丸、抱龍丸、妙香散、定志丸都沒有效果。診斷後發現,脈象微弱而弦,一息跳動六次,脈象的輕重不均。朱丹溪說,這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濕熱,被憤怒激發了厥陰肝經的相火。加上季節也是相火旺盛的時候,不應該用麝香這種燥熱的藥物。而且肝病首先要調養脾土,這些藥物大多是燥熱耗血、傷害脾胃的。
於是,用黃連作為主要藥物,人參作為輔助藥物,用酒浸泡過的芍藥和白陳皮作為佐藥,生甘草作為引經藥,加上一片生薑煎服,服用了八帖就好了。
一位八歲的女孩得了癲癇,遇到陰雨天氣或受到驚嚇就會發作,像羊叫一樣,口吐唾液。朱丹溪知道她是在懷孕時受到驚嚇導致的。但是病情很深,久治不癒。於是用燒丹丸,接著用四物湯,加入黃連和生甘草,並隨著季節變化調整藥方,同時讓她吃清淡的食物來幫助藥效發揮,半年就痊癒了。
汪石山曾經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,長期患有癲癇,多在早上洗漱的時候發作。發作時看到像是黃狗在前面走,然後就昏倒在地,手腳抽搐,不省人事,過很久才會醒來。有的醫生按照痰火來治療,用苓連二陳湯,有的醫生按照風痰來治療,用全蠍、殭蠶、壽星丸,有的醫生按照痰迷心竅來治療,用金箔鎮心丸,都沒有效果。汪石山診斷後發現,脈象都比較緩弱而且略弦,他認為這是木火侵犯脾土的病。
早晨是陽氣升發的時候,而狗是屬陽的動物,黃色是土的顏色,胃是屬陽土的,現在虛弱被木火所侵犯。經典上說,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,所以眼睛看到奇怪的東西就會導致發病。應該要補益脾胃,瀉肝火,火氣自然就會平息。越人說過,瀉肝氣可以緩解其中的鬱滯。於是用了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陳皮、神麴、茯苓、黃芩、麥冬、荊芥穗煎服十多帖,病情減輕,再服用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
震按語:癲癇的醫案雖然不多,但是治療方法卻很完善。如果能夠仔細閱讀,就可以增進學問。臨證指南中關於癲癇的醫案只有四條,都是用祛痰清火,苦味瀉肝膽,辛味通心脈的方法來治療實證的。但是根據我平時所見,大多數癲癇都屬於虛證。河車六味丸、人參定志丸、天王補心丹、龜鹿二仙膠,這些藥服用後可以延長癲癇發作的時間,而且使病情逐漸減輕。因此,不敢隨便使用過於猛烈的藥物。癲癇與癲狂,虛實不同。癲狂大多是實證,癲癇則大多是虛證。而且常常看到患癲癇的人,少年時就夭折,中年得病的人也很少長壽,由此可知癲癇屬於虛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