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十 (1)
卷十 (1)
1. 卷十
2. 外科
震於瘍科幼科。素所未諳。故不敢選。今擇其與內科有關涉者。略採數條。以作鄰壁之餘光。
白話文:
關於外科、小兒科的疾病,我本來就不熟悉,所以不敢選擇這方面的內容。現在我選擇其中與內科相關的一些條目,稍微摘錄幾條,希望可以提供一點幫助。
3. 疥瘡
陳鬥岩治金臺僧嗣真。遍體生㾦㿔。歲久。藥罔效。陳曰。此太陰之經蘊風邪。風化為蟲病也。初猶未信。翌日。僧持瘡痂數片細看。有蟲如蝨。泣拜求治。乃教以百部、蛇床子、草烏、楝樹葉煎湯一缸。令僧洗浴一二時。落瘡痂蟲無數。一月凡數浴。僧遍體如白癜風狀而愈。
立齋治一男子。年十六。夏作渴發熱。吐痰唇燥。遍身生疥。兩腿尤多。色黯作癢。日晡愈熾。仲冬腿患瘡。尺脈洪數。薛曰。疥。腎疳也。瘡。骨疽也。皆腎經虛證。針之膿出。其氣氤氳。薛謂火旺之際。必患瘵證。遂用六味地黃、十全大補。不二旬。諸證愈而瘵證具。仍用前藥而愈。
抵冬娶妻。至春諸證復作。父母憂之。令其外寢。幸年少謹疾。亦服地黃丸數斤。煎藥三百餘劑而愈。
白話文:
[疥瘡]
陳鬥岩醫治金臺寺的僧人嗣真,他全身長滿了疥瘡,時間很久,吃藥都沒有效果。陳鬥岩說:「這是太陰經脈蘊藏風邪,風邪化成蟲所導致的疾病。」僧人起初不相信,隔天,僧人拿著幾片瘡痂仔細看,發現裡面有像蝨子一樣的蟲,才哭著跪拜請求醫治。陳鬥岩就教他用百部、蛇床子、草烏、楝樹葉煎煮一大缸水,讓僧人洗澡一兩個小時。洗澡時,脫落的瘡痂和蟲子不計其數。一個月洗了幾次,僧人全身皮膚像得了白癜風一樣,就痊癒了。
李時珍(立齋)醫治一位十六歲的男子,夏天時口渴發熱,吐痰嘴唇乾燥,全身長疥瘡,兩條腿特別嚴重,顏色暗沉而且很癢,傍晚時更加劇烈。冬天時,腿上長出瘡,脈象呈現洪數。李時珍說:「疥瘡是腎精不足引起的,瘡則是骨疽,都是腎經虛弱的病症。」用針灸治療後,流出膿液,氣味濃烈。李時珍認為這是火氣旺盛的時候,一定會導致癆病(肺結核),於是就用了六味地黃丸和十全大補湯,不到二十天,所有症狀都減輕,但癆病的徵兆又出現,仍然用之前的藥方才治好。
到了冬天,男子結婚,到了春天,所有病症又復發,父母很擔心,就讓他分房睡。幸好他還年輕,能注意照顧身體,也吃了好幾斤的地黃丸,喝了三百多劑的煎藥才治好。
4. 痱痤
孫東宿治查景川。遍身痱痤。紅而掀癢。諸人以蒺藜、荊芥、升麻、葛根、元參、甘草、石斛、酒芩與之。不愈。又謂為風熱。以元參、蟬蛻、羌、防、赤芍、甘草、生地、當歸、升麻、連翹、蒼耳子服之。飲食頓減。遍身發瘡。痛癢不可言。孫診之。兩手脈俱緩弱。以六君子湯去半夏。
加扁豆、砂仁、苡仁、山藥、藿香、黃耆。一服而飲食進。四帖而痛癢除。十帖瘡疥如脫。
白話文:
孫東宿醫治查景川的病。他全身長滿痱子和痤瘡,紅腫且搔癢難耐。其他醫生用蒺藜、荊芥、升麻、葛根、玄參、甘草、石斛、黃芩等藥給他治療,都沒有效果。又認為是風熱引起的,就用玄參、蟬蛻、羌活、防風、赤芍、甘草、生地、當歸、升麻、連翹、蒼耳子等藥給他服用。結果病人食慾大減,全身反而長出瘡,痛癢難忍。孫東宿診斷後,發現他兩手的脈象都很緩弱。於是開了六君子湯,但去掉了半夏,加入了扁豆、砂仁、薏仁、山藥、藿香、黃耆。服用一劑藥後,食慾就增加了,服用四劑後,痛癢就消除了,服用十劑後,身上的瘡疥就完全好了,就像脫掉一層皮一樣。
5. 瘤贅
浮梁李生。得背癢疾。隱起如覆盆。無所痛苦。惟奇癢不可忍。飲食日減。無能識其為何病。秦德立見之曰。此蝨瘤也。吾能治之。取藥敷其上。又塗一綿帶繞其圍。經夕瘤破。出蝨鬥許。皆蠢蠕能行動。即日體輕。但一竅如箸端不合。時時蝨湧出不勝計。竟死。唐小說載賈魏公鎮滑臺日。
州民病此。魏公云。世間無藥可療。惟千年木梳燒灰。及黃龍浴水。乃能治耳。正與此同。
立齋治一男子。小腹患瘤。膿水淋漓。用補中益氣加麥冬、五味以培脾土。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。更用蘆薈丸以清肝火而斂。
一婦左項腫如雞卵。不作痛。不變色。勞則發熱。怒則寒熱。經候不調。三年矣。薛用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。間服。佐以海藻散堅丸。年許而消。
一男子鬱怒房勞。左脅腫贅如赤桃。服流氣化痰之藥。其大愈甚。虛證悉具。此肝腎過虛也。用前藥及地黃丸而消。
儒者朱宏仁。年二十餘。右手背近中指。患龐五枚。中一大者如黃豆。余皆如聚黍。拔之如絲。長三四寸許。此血燥筋縮。用清肝益榮湯。五十餘劑而愈。
一婦人左手背並次指患五六枚如熟椹。薛曰。此因肝經血熱也。果月經素不及期。當生血涼血為主。不信。乃用艾灸。手脹發熱。手指皆攣。兩腋項兼胸乳間皆患龐。經行無期。薛用加味逍遙散加黃連。十餘劑各患漸愈。乃去黃連。百餘劑經行如期。再用地黃丸三料而全消。
一儒生左腿近環跳患瘤。狀如大桃。按之濡軟。恪服除濕流氣化痰之劑。惡寒發熱。食少體倦。形氣俱虛。脈洪大而虛。氣瘤也。肺主之。蓋膽屬木。肺屬金。此發於膽經部分。乃肺金侮肝木。元氣虧損。而其膿已內潰矣。遂用十全大補湯數劑。出清白稀膿甚多。頓加寒熱。
煩渴頭痛。殊類傷寒。薛謂此因膿泄而血氣益虛耳。仍用前湯。其勢益甚。脈洪數大。按之如無。乃加附子一錢。其勢愈甚。而脈復如前。此虛甚而藥未能及也。更加附子二錢。三劑諸證頓退。乃朝用補中益氣湯。夕用十全大補湯。各三十餘劑。出腐骨五塊。瘡口將完。後因不慎起居。
患處復潰。諸證更發。咽間如焚。口舌無皮。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服之。諸證悉愈。二日不服。內病悉至。患處復潰。二年後又患。服前藥不應。診其尺脈。微細如絲。此屬命門火衰。用八味丸為主。佐以十全大補湯。稍愈。又二年。仍患虛寒之證而歿。
白話文:
浮梁有個姓李的,背部長了個癢的病,凸起像倒扣的盆子,不痛,只是奇癢難忍,食慾也一天天減少,沒人知道是什麼病。秦德立看到後說:「這是蝨瘤啊,我能治。」他拿藥敷在上面,又用棉帶繞著瘤的周圍塗抹,過了一晚,瘤破了,跑出像一斗那麼多的蝨子,都蠕動著能爬行。當天身體就覺得輕鬆,但有一個像筷子頭一樣的小孔沒合起來,不時地有蝨子湧出來,數都數不清,最後就死了。唐朝小說記載,賈魏公鎮守滑臺的時候,當地居民也得這種病,魏公說,世上沒有藥可以治,只有用千年木梳燒成灰,再用黃龍洗澡的水才能治好,這跟李生的病情況一樣。
李東垣(立齋)曾經醫治一個男子,小腹長瘤,流膿水,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來培養脾土,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水,又用蘆薈丸來清除肝火,收斂傷口。
有一個婦人,左邊脖子腫成像雞蛋一樣,不痛,顏色也沒變,勞累就會發熱,生氣就會忽冷忽熱,月經也不正常,已經三年了。薛立齋用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,交替服用,搭配海藻散堅丸,一年左右就消腫了。
有一個男子,因為鬱悶生氣和房事過度,左邊脅肋長了一個像紅桃子一樣的腫塊。吃疏通氣血、化痰的藥,反而腫得更大了,出現各種虛弱的症狀,這是肝腎過於虛弱。用之前的藥加上地黃丸就消腫了。
有一個讀書人朱宏仁,二十多歲,右手背靠近中指的地方,長了五顆肉瘤,中間一顆大的像黃豆,其他都像聚集在一起的黍米。拔出來就像絲一樣,有三四寸長。這是血燥、筋縮,用清肝益榮湯,吃了五十多劑就好了。
有一個婦人,左手背和次指長了五六顆像熟透桑葚的肉瘤。薛立齋說,這是因為肝經血熱。果然她月經常常提前,應該以養血、涼血為主。婦人不相信,就用艾草灸,手腫脹發熱,手指都攣縮,兩邊腋下、脖子、胸部、乳房也都長了肉瘤,月經也不來了。薛立齋用加味逍遙散加黃連,吃了十多劑,各種症狀都漸漸好轉,就去掉黃連,吃了百多劑,月經就正常來了。又吃地黃丸三劑,肉瘤就完全消失了。
有一個讀書人,左腿靠近環跳穴的地方長了個瘤,像大桃子一樣,按下去軟軟的。他一直吃祛濕、疏通氣血、化痰的藥,結果反而怕冷發熱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,明顯是氣虛的狀況,脈搏洪大而無力,這是氣瘤,跟肺有關。膽屬木,肺屬金,瘤長在膽經部位,是肺金欺負肝木,元氣虧損,裡面的膿都已經潰破了。於是就用十全大補湯吃了幾劑,流出很多清白稀薄的膿,反而開始忽冷忽熱,口渴頭痛,很像傷寒。薛立齋說這是因為膿流出來,血氣更虛了,還是用之前的藥方。但情況更嚴重了,脈搏洪大而快,按下去又感覺沒力,就加了一錢的附子,情況還是更嚴重,脈搏又回到之前的樣子,這是虛弱太嚴重,藥力還沒發揮出來。又加了二錢的附子,吃了三劑,所有症狀都明顯減退,就早上吃補中益氣湯,晚上吃十全大補湯,各吃了三十多劑,排出五塊腐爛的骨頭,瘡口快要癒合。後來因為不注意調養,患處又潰爛,各種症狀又出現了,喉嚨像火燒一樣,嘴巴舌頭都沒了皮,就用十全大補湯加一錢附子服用,所有症狀都好了。停藥兩天,所有的病都復發,患處又潰爛。兩年後又發病,吃之前的藥沒效果,診斷他的尺脈,像絲一樣細微,這是命門火衰,就以八味丸為主,配合十全大補湯,稍微好一點。又過了兩年,還是因為虛寒的症狀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