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0)

1. 帶下

吳茭山治一婦人。久患白帶。瘦削無力。倦怠欲睡。腰痠腿痛。飲食無味。面黃。日晡煩熱。小便淋瀝。以歸身、茯苓各一錢。炒芍藥、地骨皮、白朮、川芎、人參各八分。黃芩、鹿角膠各一錢。炙草、熟地、車前子各五分。棗二枚。水煎服。數服而愈。後治數婦皆驗。

程明佑治一婦。病帶下不止。醫投調經劑。血愈下。復投寒涼藥。遂下泄。肌肉如削。不能言。四肢厥逆。程診其脈細如絲。曰。陽氣微而不能營陰。法當溫補。陽生則陰長而血不下漏。遂以人參二兩。附子三片。濃煎。一服手足微溫。再服思食。繼服八珍四十劑愈。

立齋治一婦人。頭暈吐痰。胸滿氣喘。得食稍緩。苦於白帶。二十餘年矣。諸藥不應。薛曰。此氣虛而有痰飲也。飲愈帶始愈。遂用六味地黃丸。不月而驗。

震按六味地黃。豈能治飲。就此證宜六君與腎氣丸並用。即如首案。熟地僅用五分。次案附子僅用三片。俱不可解。

一婦人吞酸胸滿。食少便泄。月經不調。服清氣化痰丸。兩膝漸腫。寒熱往來。帶下黃白。面黃體倦。此脾胃虛濕熱下注。用補中益氣倍參、術。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而愈。若因怒。發熱少食。或兩腿赤腫。或指縫常濕。用六君加柴胡、升麻。及補中益氣。

孫東宿治吳太夫人。年六十餘。久患白帶。歷治不效。變為白崩。診得右寸滑。左寸短弱。兩關濡。兩尺皆軟弱。孫曰。據脈心腎俱不足。而中焦有濕。今白物下多。氣血日敗。法當燥脾。兼補心腎。乃制既濟丹。用鹿角霜、當歸、茯苓各二兩。石菖蒲、遠志各一兩五錢。龍骨、白石脂各一兩。

益智仁五錢。山藥糊丸。空心服以補心腎。又制斷下丸。用頭二蠶沙炒三兩。黃荊子炒二兩。海螵蛸磨去黑甲、樗根白皮各一兩。麵糊丸。午後服以燥中宮之濕。不終劑而愈。

震按今之婦人。患帶下者十居八九。而帶下之虛證。亦十居八九。虛證挾肝火。挾濕熱者。又十居八九。若不虛而只是肝火與濕熱者。僅十之一二而已。故此門集案雖少。其治法大旨。已約略可見。

白話文:

吳茭山治療一位婦人,長期患有白帶,身體瘦弱無力,疲倦想睡,腰痠腿痛,吃東西沒味道,臉色發黃,每天下午會覺得煩躁發熱,小便淋漓不盡。他用了歸身、茯苓各一錢,炒芍藥、地骨皮、白朮、川芎、人參各八分,黃芩、鹿角膠各一錢,炙甘草、熟地、車前子各五分,加上兩顆紅棗,用水煎服。服藥數次後就痊癒了。後來用這個方法治療其他婦女也都很有效。

程明佑治療一位婦人,白帶不斷,醫生用調經的藥,結果血流更多,又改用寒涼的藥,導致腹瀉,肌肉消瘦,虛弱到說不出話,四肢冰冷。程明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細如絲,認為是陽氣虛弱,無法滋養陰血,應該用溫補的方法。陽氣恢復後,陰血自然會增長,白帶也會停止。於是用了人參二兩、附子三片,濃煎服用。服藥一次後手腳微微溫暖,再服一次就想吃東西,接著服用八珍湯四十劑後就痊癒了。

立齋治療一位婦人,頭暈、吐痰、胸悶氣喘,吃點東西會稍微緩解,但長期受白帶困擾,超過二十年,吃很多藥都沒效。薛立齋認為這是氣虛導致痰飲,痰飲治好後白帶才會好,於是用了六味地黃丸,不到一個月就見效。

我認為六味地黃丸怎麼可能治好痰飲呢?這個案例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腎氣丸一起使用。像是第一個案例,熟地只用了五分,第二個案例附子只用了三片,這實在令人費解。

一位婦人容易吐酸水、胸悶、吃得少、容易腹瀉、月經不調,吃了清氣化痰丸後,兩膝開始腫脹,忽冷忽熱,白帶呈黃白色,臉色發黃、身體疲倦。這是脾胃虛弱,濕熱下注引起的,應該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人參、白朮,再加茯苓、半夏、炮薑。如果是因為生氣而發熱、食慾不佳,或兩腿紅腫、指縫常濕,就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、升麻,以及補中益氣湯。

孫東宿治療吳太夫人,年過六十,長期患有白帶,各種治療都沒效,後來變成白崩。診斷後發現右寸脈滑,左寸脈短弱,兩關脈濡,兩尺脈都軟弱無力。孫東宿認為這是心腎不足,加上中焦有濕,現在白帶量多,氣血逐漸衰敗,應該用燥濕健脾,同時補益心腎。於是調配了既濟丹,用鹿角霜、當歸、茯苓各二兩,石菖蒲、遠志各一兩五錢,龍骨、白石脂各一兩,益智仁五錢,山藥糊成丸。早晨空腹服用,以補益心腎。又調配斷下丸,用頭二蠶沙炒三兩、黃荊子炒二兩、去黑甲的海螵蛸、樗樹根白皮各一兩,用麵糊製成丸。下午服用,以燥中宮的濕氣。還沒服完藥就痊癒了。

我認為現在的婦女,患有白帶的十個有八九個,而白帶屬於虛證的也佔了八九成。虛證又夾雜肝火、濕熱的,也佔了八九成。如果不屬於虛證,只是肝火或濕熱引起的,只有十分之一二。所以這本醫案集中的案例雖然不多,但治療方法的大致方向,已經可以略知一二了。

2. 妊娠睹病

徐文伯從宋後廢帝出樂遊苑門。逢一婦人。有娠。帝以善診。診之曰。此腹有女也。問文伯。曰。腹有兩子。一男一女。男左邊青黑。形小於女。帝性急。便欲剖視。文伯惻然曰。若刀斧。恐其變異。請針之立墮。便瀉足太陰隱白穴。補手陽明合谷穴。胎便應針而落。兩兒相續出。果如其言。

魏曰。可見墮胎之證。以脾為主。則知安胎之法。亦以脾為主。

震按徐公之術精矣。而奏對尤善。蓋宋廢帝荒淫無道。若以驗胎致殺孕婦為諫。帝必不從。乃云。若用刀斧恐其變異。則帝方欲其說之不驗而無所文飾也。斯聽其用針矣。仁人之言。其利溥哉。

陳鬥岩治葉南洲妻。經閉五月。下白或赤。午後發熱。咳嗽嘔吐。醫以為癆瘵。陳視之曰。兩尺脈皆實。此必有孕。外受風邪。搏激故耳。飲清和之劑而安。未半年。生一子。

薛立齋治妊娠三月。其經月來三五次。但不多。飲食精神如故。此血盛有餘。兒大能飲。自不來矣。果然。

震按此二條似孕似病。近亦最多。必須善診。方能不惑。

一妊娠每至五月。肢體倦怠。飲食無味。先兩足腫。漸至遍身。後及頭面。此是脾肺氣虛。朝用朝中益氣。夕用六君子加蘇梗。而愈。

程文彬治孕婦七個月。胸膈飽悶。氣喘。忽吐出一物。如小腸寸許。舉家驚疑其胎爛。程至。診得寸口脈洪滑。知其氣盛血少。胎氣湊上。中焦蓄有濕熱。濕生痰。知所吐之物。乃痰結聚。病名子懸。以紫蘇飲加芩、連、貝母。十劑獲全。

震按此二案。乃子腫子懸治法之大略也。

孫東宿治一匠婦。懷妊五月而患心痛。究其所由起。謂由失足墜樓也。始教飲韭菜汁一盞。痛止。其夫又從鄰醫取藥煎服。服後心復痛。吐鮮血盈益。胸間沖沖上抵。疼不可言。孫診之。六脈洪大。汗出如雨。喘息不休。其婦樓居低小。令亟移居樓下。隨與益元散五錢。用紫蘇湯調服。

即熟睡至曉。汗斂喘定。痛亦止。再與固胎飲一帖全安。鄰醫私詢曰。吐血脈忌洪大。加以喘汗。危益甚矣。且妊婦禁汗。禁下。禁利小便。先生之藥悉犯之。而反獲效。何哉。孫曰。醫貴審證。此婦之汗。以樓居低小。當酷暑而熱逼故也。汗多血去而胎失養。故忡忡上抵。

喘息不續。移樓下以避暑氣。益元散為解暑聖藥。而紫蘇又安胎下氣之妙品。氣下則血歸原而病痊矣。此對證之藥。法出五海藏醫壘元戎四血飲是也。特諸君檢閱不遍。即檢閱亦不知為胎產之治。余不過融會前人之法。用而不謬耳。

震按胎前而用滑石。汗多而用紫蘇。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。乃引四血歙以證之。實系附會。因此方惟紫蘇、丹參、蒲黃、滑石四味。遂可假託耳。

一婦妊已七月。夢見亡故祖母。揮拳打背一下。驚醒。即覺胎動不安。血已下。大小便皆急。腰與小腹脹疼者五日。此亦事之奇也。孫診其脈。兩寸俱短弱。此上焦元氣太虛。當驟補之。人參、耆、朮、阿膠各二錢。歸、芍、條芩、杜仲各一錢。砂仁、香附各五分。苧根嫩皮三錢。

白話文:

妊娠睹病

徐文伯陪宋朝廢帝出遊時,遇到一位懷孕的婦人。廢帝自詡醫術高明,診斷說婦人腹中是女兒。徐文伯則說腹中有兩個孩子,一男一女,男孩在左側,膚色青黑,體型比女孩小。廢帝性子急,想立刻剖腹查看。徐文伯心生憐憫,說如果動刀,恐怕會造成胎兒畸形,建議用針灸使其胎兒排出。於是,他針刺婦人的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,並補益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。胎兒很快順利出生,果然是一男一女。

魏氏評論說:由此可見,治療墮胎的關鍵在於脾,那麼安胎的方法也應以調理脾為主。

震按:徐公的醫術精湛,應對也十分巧妙。宋廢帝荒淫無道,如果直接以驗胎為由要殺害孕婦,廢帝肯定不會聽從。所以徐公說「若用刀斧恐其變異」,讓廢帝以為自己的判斷失誤,沒有話可說,從而同意用針灸的方法。這是仁者之言,其益處深遠啊!

陳鬥岩治療葉南洲的妻子,經閉五月,白帶或帶血,午後發熱,咳嗽嘔吐,醫生診斷為肺癆。陳鬥岩診脈發現兩尺脈皆實,斷定是有孕,只是外感風邪,導致衝擊身體。他給予溫和的藥物調理,不到半年,葉妻生下一子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懷孕三個月,月經來潮三五次,但量不多,飲食和精神狀態都正常。他判斷是血氣充盈,胎兒發育良好,月經自然就不會來了,果然如此。

震按:這兩個案例都像是孕婦的疾病,如今這類情況很常見,必須精準診斷才能避免錯誤。

有一位孕婦懷孕五個月,肢體疲倦,食慾不振,先從雙腳腫脹,逐漸腫到全身,最後蔓延到頭面。這是脾肺氣虛所致,早上服用補益氣血的藥方,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加蘇梗,很快就痊癒了。

程文彬治療一位懷孕七個月的孕婦,胸膈飽脹,氣喘,突然吐出一塊類似小腸,長約一寸的東西。全家都驚慌失措,以為胎兒壞了。程文彬診脈發現寸口脈洪滑,判斷是氣盛血虛,胎氣上逆,中焦積聚濕熱,濕邪化生痰液,所吐出的東西是痰結。此病名為「子懸」,他用紫蘇飲加黃芩、黃連、貝母等藥物,十劑藥後痊癒。

震按:這兩個案例概括了治療子腫、子懸的大致方法。

孫東宿治療一位懷孕五個月的婦女,患有心痛。追問病因,原來是從樓梯上摔下來造成的。他一開始讓病人喝一杯韭菜汁,疼痛就止住了。但婦人的丈夫又請鄰居醫生開藥服用,服藥後心痛復發,還吐出很多鮮血,胸部感到堵塞,疼痛難忍。孫東宿診脈發現六脈洪大,汗出如雨,喘息不止。因為婦女居住的樓層低矮悶熱,他立即讓病人搬到樓下,並給予益元散五錢,用紫蘇湯送服。

病人很快睡著,直到天亮,汗止喘定,疼痛也消失了。之後再服用一帖固胎藥,就完全康復了。鄰居醫生私下詢問說,吐血的病人脈象洪大,再加上出汗喘息,病情更加危險,而且孕婦忌諱出汗、下瀉、利尿,先生的藥方都犯了這些禁忌,為何反而有效?孫東宿回答說:行醫要仔細審察病症。這位婦女的汗是因居住環境低矮悶熱,酷暑天氣逼迫所致。汗多導致血虛,胎兒失養,所以才會胸悶,喘息不止。搬到樓下避暑,益元散是解暑良藥,紫蘇又能安胎降氣。氣降則血歸於原位,病自然就好了。這個藥方是根據病症對證下藥,方法來自五海藏醫壘元戎四血飲,只是很多人沒仔細研讀,就算研讀了也不一定知道這是治療胎產的藥方。我只是將前人的方法融會貫通,應用得當而已。

震按:孕期服用滑石,汗多服用紫蘇,所謂「有因無害」。文中引用四血飲來佐證,其實是牽強附會。因為這個藥方只有紫蘇、丹參、蒲黃、滑石四味藥,所以才能勉強附會。

一位孕婦懷孕七個月,夢見已故祖母揮拳打她的背,驚醒後感覺胎動不安,已經出血,大小便頻數,腰腹脹痛持續五天。這也是一件奇特的病例。孫東宿診脈發現兩寸脈皆短弱,這是上焦元氣太虛,應該迅速補益。他開了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阿膠各二錢,川芎、芍藥、黃連、杜仲各一錢,砂仁、香附各五分,苧麻嫩皮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