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3)

1. 轉胞

丹溪治一婦。年四旬。孕九月。轉胞。小便閉三日矣。腳腫形瘁。左脈稍和。而右澀。此必飽食氣傷。胎系弱。不能自舉而下墮。壓膀胱。偏在一邊。氣急為其所閉。所以水竅不能出也。當補血養氣。血氣一正。胎系自舉。以參、朮、歸尾、芍藥、帶白陳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生薑濃煎四帖。

任其叫號。次早以四帖渣作一服煎。頓飲探吐之。小便大通。皆黑水。後遂就此方加大腹皮、炒枳殼、青蔥葉、砂仁。作二十帖與之。以防產前後之虛。果得平安。產後亦健。

一孕婦七月。小便不通。百醫不得利。轉加急脹。脈細弱。乃氣血虛不能乘載其胎。故胎壓膀胱下口。所以溺不能出。用補藥升起。恐遲。反加急滿。遂令穩婆以香油抹手入產戶。托起其胎。溺出如注。脹急頓解。卻以參、耆、升麻大劑服之。或少有急滿。再托如前。

江云。不如將孕婦眠於榻上。將榻倒豎起。胎自墜轉。其溺濺出。勝於手托多矣。

震按二案皆用補藥。則可知利水破氣藥之謬。觀前案任其叫號。四日方用探吐。後學宜藉以壯膽。毋事紛更自誤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治療一位四十歲的婦人,懷孕九個月,發生轉胞(指小便不通的狀況),小便已經三天排不出來了。她腳腫,身體虛弱,左脈稍微平和,但右脈澀滯。這一定是她飲食過飽,傷了氣,導致胎兒繫帶虛弱,無法自行向上提舉而下墜,壓迫到膀胱,偏向一側。氣機阻塞,所以小便孔無法排尿。應該補血養氣,當氣血調正,胎兒繫帶自然會提舉起來。於是開了人參、白朮、當歸尾、芍藥、帶白陳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生薑,濃煎四帖。

任憑她叫喊,隔天早上用這四帖藥渣再煎一次,讓她一次喝完並催吐。小便就大量排出,都是黑水。之後就依照這個藥方,加上大腹皮、炒枳殼、青蔥葉、砂仁,開了二十帖給她,以預防產前產後的虛弱。結果平安生產,產後也很健康。

另一個孕婦懷孕七個月,小便不通,看了許多醫生都無法讓她排尿,狀況反而更加嚴重,肚子脹痛。脈象細弱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承載胎兒,所以胎兒壓迫膀胱的出口,導致無法排尿。用補藥來升提,恐怕太慢,反而會加劇脹滿。於是就請穩婆用香油塗抹手,伸入產道,托起胎兒,小便就如注般排出,脹痛立刻緩解。然後再用人參、黃耆、升麻大量服用。如果稍微感到脹滿,就再用同樣方法托起。

江氏說,不如讓孕婦睡在床上,將床倒豎起來,胎兒自然會向下墜落,尿液就會噴出,比用手托起更好。

震按:這兩個案例都使用補藥,就可以知道那些利水破氣藥是錯誤的。看前一個案例,任憑她叫喊,四天後才用催吐,後學者應該藉此增長膽識,不要隨意更改藥方而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