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虛損
則夢寐弗寧而神弗藏於心。不能養筋,則筋骨疼痛而魂弗藏於肝。神魂失所,安得不遺乎?經曰:「氣固形實,陽虛則不能固,而精門失守。」此遺之所以頻而不禁也。經曰:「腎者胃之關也。」今若助陽以使其固,養胃以守其關,何慮遺之不止?乃以參、耆各二錢,白朮一錢,甘草五分,枳實、香附、山楂、韭子各五分,煎服半載。隨時令寒暄升降,而易其佐使,遂全安。
震按:以上諸案,皆與今之所謂損怯者不同,故亦無用滋陰潤肺藥者。下條則全似今之損怯,而用藥卻平正可法。又一人年逾三十,質弱而色蒼。初覺右耳時或冷氣呵呵如箭出。越兩月餘,左耳氣出如右。早則聲啞。胸前有塊攢熱。晨後聲啞稍開,攢熱暫息。少間攢熱復爾。或嗽惡酸水。小溲頻赤。大便溏泄。雖睡熟,亦被嗽而寤。噦惡二三聲。胸腹作脹。頭腦昏痛不堪。時或發熱。渾身疼痛。天明前證少息,惟攢熱勿休。且近來午後背甚覺寒。兩腿麻冷。用參二錢五分,茯苓、門冬、白朮各一錢,黃連、甘草、枳實各五分,貝母、歸身各一錢,白芍八分,煎服尋愈。
江應宿治祁門人周三。年近三十。潮熱咳嗽咽啞。診之:六脈弦數。周故以酒豪,先年以醉後嘔血數升,遂咳不止。百治不應。肌食遞減。煩躁喘滿。江與四物換生地,加貝母、丹皮、麥冬、五味、阿膠煎服。加蔗漿一小杯,薑汁少許。嗽漸止,食少。再加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。食漸進。夜噙太平丸。晨服六味合生脈,加枸杞為丸。兩月嗽止。半年肥白如初。
震按:此條純是今人治損怯法。兩月嗽止,半年全愈,亦頗有之,但不能盡如是耳。
李士材治福建何金陽令郎。患虛損夢遺盜汗,羸頓已極。檢其所服:以四物、知、柏為主,芩、連、二冬為加減。診其脈大而數,按之極軟。李曰:「中氣大寒,反為藥苦矣。」乃以歸脾湯,入肉桂一錢,人參五錢。當晚得熟寐。居十日而汗止精藏。更以還少丹兼進,補中益氣間服,一月而瘥。
震按:脈大而數,按之極軟,誠宜溫補矣。然用溫補,得數脈退則愈;數脈不退則仍不愈也。亦惟大而數,按之極軟,故可溫補。若細而數,按之極軟,死期已近,溫補何益也?
又治刑部主政唐名必。勞心太過,因食海鮮吐血。有痰。喉間如鯁。日晡煩熱。喜其六脈不數;惟左寸澀而細,右關大而軟。思虑伤心脾也。以归脾汤大料,加丹皮、麦冬、生地。二十剂而证减六七。兼服六味丸三月,遂不复发。
吴门张饮光发热乾咳。呼吸喘急。服苏子降气,不应。服八味丸,喘益急。迎士材视之:两颊俱赤。六脉数大。曰:「此肺肝蕴热也。」以逍遥散用牡丹皮一两,苡仁五钱,兰叶三钱。连进二剂而喘顿止。以地黄丸料用麦冬、五味煎膏,及龟胶为丸,至十斤而康。
白話文:
虛損
睡不好,精神不集中,無法滋養筋脈,導致筋骨疼痛,魂魄不安於肝臟,神魂失所,自然會遺精。經書上說,氣足則形體強健,陽氣不足就無法固攝精氣,導致精門失守,遺精頻繁且難以控制。經書上也說,腎臟是胃氣的關口。如果能補益陽氣使其固攝,滋養胃氣以守住關口,遺精的問題自然就能解決。因此,我用人參、黃耆各兩錢,白朮一錢,甘草五分,枳實、香附、山楂、韭菜子各五分,煎服半年,並根據季節的寒暑變化調整藥物。最終痊癒。
以上這些案例,都與現代所說的虛損體弱不同,因此不需要使用滋陰潤肺的藥物。下一個案例則完全類似現代的虛損體弱,但用藥卻平穩有效。
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,體質虛弱,面色蒼白。起初右耳偶爾會感覺有冷氣像箭一樣射出,兩個多月後,左耳也出現同樣症狀。早上聲音嘶啞,胸前有塊狀腫脹發熱,早晨聲音嘶啞稍有緩解,腫脹發熱也暫時停止,但不久又會復發。還會咳嗽,吐出酸水,睡著了也會被咳嗽驚醒,呃逆二三聲,胸腹脹滿,頭腦昏痛難忍,有時發熱,渾身疼痛。天亮前症狀略微減輕,只有腫脹發熱持續不斷。最近下午背部感覺很冷,兩腿麻木冰冷。我用人參二錢五分,茯苓、麥冬、白朮各一錢,黃連、甘草、枳實各五分,貝母、熟地黃各一錢,白芍八分煎服,不久便痊癒。
江應宿醫治祁門人周三,年近三十,潮熱咳嗽,聲音嘶啞。診脈,脈象弦數。周三嗜酒,以前醉酒後嘔血數升,之後就咳嗽不止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,體重減輕,煩躁喘息,胸悶。江應宿用四物湯,換生地黃,加入貝母、丹皮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阿膠煎服,加蔗漿一小杯,薑汁少許。咳嗽逐漸減輕,但食慾不佳,於是再加入白朮、茯苓、人參,食慾逐漸恢復。晚上含服太平丸,早晨服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,加枸杞製成丸藥服用。兩個月咳嗽停止,半年後恢復健康,面色紅潤。
這個案例完全是現代治療虛損體弱的方法,兩個月咳嗽停止,半年痊癒,也有這樣的例子,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如此。
李士材治療福建何金陽的兒子,患有虛損,遺精盜汗,身體極度虛弱。檢查他服用的藥物,以四物湯、知母、黃柏為主,黃芩、黃連、二冬加減。診脈,脈象大而數,按之極軟。李士材說,中氣大寒,反用寒涼藥物了。於是改用歸脾湯,加入肉桂一錢,人參五錢。當晚就能熟睡,十天后汗止,精氣收斂。再服用還少丹,間服補中益氣湯,一個月痊癒。
脈象大而數,按之極軟,確實應該溫補。但是溫補之後,脈象由數轉為平緩則痊癒,如果脈象仍然數,則仍然不能痊癒。只有脈象大而數,按之極軟,才能溫補。如果脈象細而數,按之極軟,生命垂危,溫補也無益。
又治療刑部主政唐名必,因勞心過度,食用海鮮後嘔血,有痰,喉嚨好像有魚骨卡住,下午煩熱。喜其脈象不數,只有左寸脈澀而細,右關脈大而軟。認為是思慮過度傷及心脾。用歸脾湯加大量藥材,加入丹皮、麥冬、生地黃。二十劑後症狀減輕六七成,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三個月,便不再發作。
吳門張飲光發熱乾咳,呼吸急促。服用蘇子降氣湯無效,服用八味丸,喘息更加急促。迎請李士材診治,兩頰通紅,脈象數大。李士材說,這是肺肝蘊熱。用逍遙散,用牡丹皮一兩,薏苡仁五錢,蘭葉三錢,連續服用兩劑,喘息頓時停止。用地黃丸藥材,加入麥冬、五味子煎成膏,加龜膠製成丸藥,服用十斤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