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八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9)

1.

榮衛不行。故肢節腫痛而熱。病名周痹是也。治當養血舒筋。流濕潤燥。俟痛止後。繼以大補陰血之劑。實其下元可也。乃以五加皮、蒼朮、黃柏、蒼耳子、當歸、紅花、苡仁、羌活、防風、秦艽、紫荊皮。二十劑而筋漸舒。腫漸消。痛減大半。更以生地、龜板、牛膝、當歸、蒼朮、黃柏、晚蠶砂、蒼耳子、秦艽、苡仁、海桐皮。

三十劑而腫痛全減。行人大喜。孫曰。公下元虛憊。非歲月不能充實。須痛戒酒色。則培補乃效。丸方以仙茅為君。人參、鹿角膠、虎脛骨、枸杞、牛膝為臣。熟地、茯苓、黃柏、蒼耳子、晚蠶砂為佐。桂心、秦艽、澤瀉為使。蜜丸。服百日。腿肉長完。精神復舊。

震按此案論治處方。俱極精當。葉案有藍本於此者。

文學閔唇樓令室。軀肥性躁。患痛風。痛處略腫。呻吟喊叫。手足不能舉動。醫用歸、芍、地黃、人參、牛膝之類。其痛愈加。已逾七月。東宿曰。此乃濕痰凝滯經絡作痛。須以燥濕流動之劑疏決一番。但初服不效。須十帖見功耳。因用二陳加烏藥葉、蒼朮、殭蠶、海桐皮、南星。

至六七帖。痛如故。乃以芫花醋炒過三分。海金砂一分。為末。白湯送下。至晚。瀉一次。下稠痰半盆。足痛減大半。稍能動止。更後。腹中大痛而厥。冷汗淋漓。面青息斷。舉家以為死矣。執而診之。手冷如冰。但六脈俱在。惟沉伏耳。知其為痛極使然。用生薑湯灌之而蘇。

語侍女曰。適來腹中痛甚。耳後火光濺出。肛門如焚。大響一聲。不知瀉下何物。群看之。乃血鰍一條。長六寸。闊半寸余。鱗目俱在。盆中尚能遊動。眾皆悚駭。此證本由痰作。治者特為行痰。初不知其有蟲如是。第藥中有芫花。乃殺蟲物。故偶中耳。次日手足皆能動。仍以二陳湯加苡仁、紅花、五加皮。

四帖脫然。

震按此案末藥方甚佳。所謂若藥不暝眩。厥疾不瘳也。然其痛並不由於蟲。蟲下之時。必痰血俱下。故得愈耳。且云血鰍則為濕熱蒸其瘀血所成。復何疑耶。

祝茹穹治閩闈典試。半月前忽腿疼。兩腳筋縮。腳跟縮黏至腿。寸步不能行。將一月。屢藥無效。咸以此為痿痹證。祝曰。非也。察其脈。左寸忽洪忽澀。遲數無定棲。因此人好飲冷酒。酒新則性熱燥。冷飲又犯寒濕。寒熱相搏。遂有此病。乃以川烏二錢去皮臍。麻黃二錢。

二股梢。一股根。蒼朮一錢。以甘草汁拌炒。白蒺藜一錢。去刺。酒蒸熟。焙乾同為末。每服一錢二分。用老酒熱沖服。蓋被出汗。一服即能行動。三服愈。

震按此病甚重。所用川烏。麻黃。雖屬狠藥。然以治痛風。亦甚平常。恐未必速效至此。

〔附〕葉天士先生治嘉善周姓。體厚色蒼。患痛風。膝熱而足冷。痛處皆腫。夜間痛甚。發之甚時。巔頂如芒刺。根根發孔覺火炎出。遍身躁熱不安。小便赤澀。口不乾渴。脈沉細帶數。用生黃耆五錢。生於術三錢。熟附子七分。獨活五分。北細辛三分。漢防己一錢五分。四劑而諸證皆痊。

白話文:

榮衛運行不暢,導致肢體關節腫痛伴有發熱,這就是周痹。治療應著重於養血舒筋,同時疏通濕氣、潤燥止痛。待疼痛減輕後,再服用大補陰血的藥物,以滋補腎元。方劑使用五加皮、蒼朮、黃柏、蒼耳子、當歸、紅花、薏苡仁、羌活、防風、秦艽、紫荊皮,服用二十劑後,筋絡漸漸舒緩,腫脹逐漸消退,疼痛減輕大半。之後再用生地黃、龜板、牛膝、當歸、蒼朮、黃柏、晚蠶砂、蒼耳子、秦艽、薏苡仁、海桐皮,服用三十劑後,腫痛完全消失,病人非常高興。孫醫生說,這位病人的腎元虧虛,非長時間調養不能充實,必須戒酒色,才能收到補益的效果。丸劑以仙茅為主藥,人參、鹿角膠、虎脛骨、枸杞、牛膝為輔藥,熟地黃、茯苓、黃柏、蒼耳子、晚蠶砂為佐藥,桂心、秦艽、澤瀉為引藥,蜜丸服用百日,腿部肌肉恢復飽滿,精神也恢復如初。

此病例的論治和處方都非常精準,葉氏的病例中也有類似的記錄。

文學閔唇樓的夫人,體型肥胖,性情急躁,患有痛風,疼痛部位略微腫脹,呻吟喊叫,手腳無法活動。曾服用當歸、芍藥、生地黃、人參、牛膝等藥物,但疼痛反而加劇,持續了七個月之久。東宿醫生診斷為濕痰凝滯經絡所致疼痛,需服用燥濕化痰的藥物來疏通經絡。但初服無效,需服用十劑才能見效,於是使用了二陳湯加烏藥葉、蒼朮、僵蠶、海桐皮、南星。

服用六七劑後,疼痛如故,於是將芫花用醋炒至三分熟,配以海金砂一分,研成粉末,用白湯送服。當晚瀉下一次,排出半盆稠厚的痰液,腳痛減輕大半,稍微可以活動。之後,腹部劇痛並伴有厥冷,冷汗淋漓,面色青紫,呼吸停止,家人以為她死了。診脈後發現手腳冰冷如冰,但六脈俱在,只是沉伏,知道這是疼痛劇烈所致,於是用生薑湯灌服,病人甦醒。

她告訴侍女,剛才腹部疼痛劇烈,耳後有火光濺出,肛門如火灼燒般疼痛,然後聽到一聲巨響,不知瀉下什麼東西。眾人查看,原來是一條長六寸,寬半寸餘的血鰍,鱗目俱全,在盆中還能遊動。眾人皆驚駭不已。這個病症本是由於痰濕所致,治療者只是為了化痰,一開始並不知道有蟲,只是藥方中含有芫花,芫花有殺蟲之效,所以偶然奏效。第二天,手腳都能活動了,於是繼續服用二陳湯,並加入薏苡仁、紅花、五加皮,服用四劑後病癒。

此病例的最後處方很好,所謂藥物療效不顯著,疾病就不能痊癒。但疼痛並非由蟲引起,蟲排出時,必有痰血一起排出,所以才會痊癒。而且所謂的血鰍,是濕熱蒸煮瘀血所形成的,這又有什麼可疑的呢?

祝茹穹在閩闈典試時患病,半個月前突然腿痛,兩腳筋縮,腳跟縮到小腿,寸步難行,持續近一月,多次服藥無效,大家都認為是痿痹。祝醫生說不是,他察其脈象,左寸脈忽洪忽澀,脈象遲數不定,因此人平時喜歡飲用冷酒,新酒性熱燥,冷飲又犯寒濕,寒熱互搏,才會導致此病。於是用川烏二錢(去皮臍)、麻黃二錢(去梢留根)、蒼朮一錢,用甘草汁拌炒,白蒺藜一錢(去刺),酒蒸熟,焙乾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二分,用老酒熱沖服,蓋被取汗,一劑就能行動,三劑痊癒。

此病症甚重,所用川烏、麻黃,雖然是峻猛之藥,但用於治療痛風,也很平常,但恐怕未必能如此快速見效。

葉天士先生治療嘉善周姓病人,體型肥胖,面色蒼白,患有痛風,膝蓋發熱,腳冷,疼痛部位都腫脹,夜間疼痛加劇,疼痛劇烈時,頭頂像芒刺一樣,每個毛孔都感覺有火燒般疼痛,全身煩躁不安,小便赤澀,口不乾渴,脈沉細而數。用生黃耆五錢,生白朮三錢,熟附子七分,獨活五分,北細辛三分,漢防己一錢五分,四劑後諸證皆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