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8)
卷九 (18)
1. 難產
震按兩尺脈絕。易認作子死腹中。若非陳氏辨法。寧不誤殺兩命。
滑伯仁治一婦人產難。七日而不乳。且食甚少。伯仁視之。乃以涼粥一盂。擂碎楓葉煎湯調啖之。旋乳。或詰其理。滑曰。此婦食甚少。未有無穀氣而能生者。夫楓葉先生先落。後生後落。故以作湯飲也。
吳茭山治一婦產難。三日不下。服破血行經之藥。俱罔效。吳制一方。以車前為君。冬葵子為臣。白芷、枳殼為佐使。已服午產。眾醫異之。吳曰。本草謂催生以此為君。毛詩採芣莒以防難產。
魏云。車前以鮮者為妙。
劉復真遇府判女。產不利。已死。劉以紅花濃煎。扶女於凳上。以綿帛蘸湯遏之。連以澆帛上。以器盛水。又暖又淋。久而甦醒。遂生男子。蓋遇嚴冬。血冷凝滯不行。溫則產。見亦神矣。
一醫宿客店。值店婦數日不產。下體已冷。無藥。甚窘。以椒、橙葉、茱萸等煎湯。可下手。則和臍腹人門處皆淋洗之。氣溫血行。遂產。
震按催生之方甚多。或效或不效。總無定局。要在用得恰好。如此數則。聊示機括。若能學後案孫公之思路。方是巨靈神開山手也。
一婦人分娩最易。至四十妊娠。下血甚多。產門不開。與加味芎歸湯一劑。又用無憂散斤許。一劑煎熟。時時飲之。以助其血。而產。
孫東宿曰。侄元素內人。季夏難產。叩其狀。曰。產已及戶。不能下。用力則胸膈間有物上衝。痛不可忍。予思少頃。曰。此必雙胎。胞已分而一上一下也。及戶者在下欲產。在上者以用力而上衝。惟上衝胸膈。故痛也。熱亦險矣。奈產科諸書。俱未論及何法以處。因詳思其治法。
必安上而下始用力產也。即取益元散一兩。以紫蘇湯送下。取紫蘇安胎下氣。滑石滑以利竅。亦催生之良品也。飲藥入腹而胸膈痛止。不逾時。產二女。母亦無恙。
白話文:
難產
診脈發現兩尺脈絕,很容易誤認為胎兒死在腹中。如果不是依循陳氏的辨證方法,很可能誤殺母子兩條性命。
滑伯仁治療一位難產的婦女,已經七天沒有哺乳,而且吃得很少。伯仁診治後,用一盂涼粥,加上搗碎的楓葉煎湯調和給她吃。很快她就開始哺乳了。有人詢問其中的道理,滑伯仁說:這位婦女吃得很少,沒有充足的穀氣,怎麼可能順利生產呢?楓葉先落後生,所以我用它煎湯給她喝。
吳茭山治療一位難產的婦女,已經三天沒有生產。她服用過破血行經的藥物,都沒有效果。吳茭山開了一個處方,以車前子為主藥,冬葵子為輔藥,白芷、枳殼為佐藥。服藥後,當天下午就生產了,眾多醫生都感到驚奇。吳茭山說:《本草綱目》記載催生用車前子為主藥,《詩經》中也有採集車前草以預防難產的記載。
魏云說:用新鮮的車前子效果最好。
劉復真遇到府判的女兒難產,已經死亡。劉復真用紅花濃煎,將女子扶到凳子上,用棉布蘸取熱湯擦拭下體,並不斷澆淋熱水,用器皿盛著熱水,一邊加熱一邊淋洗。過了一段時間,女子甦醒過來,順利生下一個男孩。因為是嚴冬,血液寒冷凝滯不通,溫暖後才能生產,這真是神乎其神啊!
一位醫生投宿客棧,遇到客棧的婦女難產數日,下體已經冰冷,身邊沒有藥物,非常窘迫。醫生用花椒、橙葉、茱萸等煎湯,用手溫暖下體,並將藥湯淋洗臍腹及陰部,使氣血溫暖運行,婦女最終順利生產。
催生的方法很多,有的有效,有的無效,沒有固定的方法。關鍵在於恰當的使用。以上幾個案例,只是略微展示一些方法的原理。如果能夠學習並運用孫公的思路,那才是真正的妙手回春。
一位婦女生產原本很順利,到妊娠四十週時,卻出血很多,產門卻打不開。醫生給她服用加味芎歸湯一劑,又用無憂散約一斤,煎好後讓她時時服用,以幫助她補充血液,最終順利生產。
孫東宿說:我的侄子元素的妻子,在季夏時節難產。我詢問情況,她說:胎兒已經到達產道口,但無法娩出,用力時胸膈之間有東西往上衝,疼痛難忍。我思考了一會兒,說:這一定是雙胞胎,胎兒已經分開,一個在上一個在下。到達產道口的是下面的胎兒,想要生產;上面的胎兒因為用力而往上衝,所以衝擊胸膈,才會疼痛,而且情況很危險。但是產科書籍都沒有記載如何處理這種情況。因此我仔細思考治療方法。
必須先讓上面的胎兒下降,下面的胎兒才能用力生產。於是我取益元散一兩,用紫蘇湯送服。用紫蘇安胎降氣,滑石利竅,也是催生的良藥。服藥後,胸膈疼痛立即停止,不久就生下兩個女兒,母子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