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)

1. 卷九

2. 女科

葉杏林指掌賦曰。醫學之傳,首自黃農。女科之始,則由扁鵲。邯鄲為帶下之醫,史遷所載。產寶著愈風之散,華佗所傳。病機不等,巢元方之立論最詳。精血攸關,褚侍中之遺書甚善。熱入血室,臟燥悲傷,胃氣下泄而陰吹,非張長沙孰能辨此。三十六病,轉女為男,巧奪造化之樞機。

舍孫真人其誰與歸。唐白敏中,訪昝殷備集驗方三百七十八首而為產寶。宋郭稽中,補濮陽李師聖產論二十一篇以為產方。作大全陳自明之勳最,補醫按薛立齋之功多。高賓刻便產須知,杜荍著產育寶慶。朱丹溪之百問可傳,陳無擇之三因宜讀。蒐羅眾善,王宇泰之女科準繩。

分晰群方,武叔卿之濟陰綱目。議論具備於經綸,方法謹承夫家秘。東垣河間,各有名言。春甫養葵,亦多妙義。諸書悉當誦習,臨證自探淵微。學問思辨,不辭人十而己千。補瀉寒溫,可即一隅而反四。功行滿則青城有望,怠惰久則白首無成。

白話文:

葉杏林在《指掌賦》中說:「醫學的傳承,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和神農氏;而婦科的開端,則是由扁鵲開啟的。邯鄲這個人,因為擅長治療婦女的白帶疾病而被記載在史書中。產寶撰寫了能治療風病的散劑,是華佗所傳授的。因為疾病的機理各有不同,巢元方的論述最為詳盡。精血的關係至關重要,褚侍中的著作也非常好。至於熱邪進入血室,導致臟腑乾燥而悲傷,或是胃氣下洩而產生陰道放屁的症狀,如果不是張仲景,誰能分辨清楚呢?還有,三十六種婦女疾病,能夠轉變為男性疾病,這種巧妙的醫術真是奪取了造化的樞紐。如果捨棄了孫思邈,還能歸功於誰呢?

唐朝的白敏中,拜訪了昝殷,收集了三百七十八個有效的婦科方子,寫成了《產寶》。宋朝的郭稽中,補充了濮陽李師聖的《產論》二十一篇,寫成了《產方》。陳自明撰寫的《大全》功勞最大。薛立齋補充了醫學上的許多不足,功績也很高。高賓刻印了《便產須知》,杜荍寫了《產育寶慶》。朱丹溪的《百問》可以流傳後世,陳無擇的《三因》值得仔細閱讀。收集了眾多的優點之後,有王宇泰的《女科準繩》。

仔細分析了各種方劑,有武叔卿的《濟陰綱目》。這些理論都具備了經典的綱要,方法謹慎地繼承了家傳的秘訣。李東垣和劉河間,各自都有著名的言論。養葵的醫理也多有精妙之處。所有的醫書都應當熟讀,臨床時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奧妙。學習和思考,不怕反覆研究,從一個地方就能推廣到四面八方。如果能勤奮努力,醫術就能達到高超的境界;如果懶惰懈怠,就會到老都一事無成。」

3. 經水

東垣治一婦。年三十餘。每洗浴後。必用冷水淋身。又嘗大驚。遂患經來時。必先小腹大痛。口吐涎水。經行後。又吐水三日。其痛又倍。至六七日。經水止時方住。百藥不效。診其脈。寸滑大而弦。關尺皆弦大急。尺小於關。關小於寸。所謂前大後小也。遂用香附三兩。半夏二兩。

茯苓、黃芩各一兩五錢。枳實、延胡、丹皮、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桃仁各一兩。黃連七錢。川楝、遠志、甘草各五錢。桂三錢。吳茱萸一錢五分。分十五帖。入薑汁兩蜆殼。熱服之。後用熱湯洗浴。得微汗乃已。忌當風坐臥。手足見水。並忌吃生冷。服三十帖全愈。半年後。

因驚憂。其病復舉。腰腹時痛。小便淋痛。心惕惕驚悸。意其表已解。病獨在裡。先為灸少衝、勞宮、崑崙、三陰交。止悸定痛。次用桃仁承氣湯大下之。下後用醋香附三兩。醋蓬朮、當歸身各一兩五錢。醋三稜、延胡索、醋大黃、醋青皮、青木香、茴香、滑石、木通、桃仁各一兩。

烏藥、甘草、砂仁、檳榔、苦楝各五錢。木香、吳茱萸各二錢。分作二十帖。入新取牛膝濕者二錢。生薑五片。用荷葉湯煎服愈。

震按冷水淋身致病。似宜溫經散寒。後因驚憂復病。似宜調氣安神。乃前則寒藥多於熱藥。繼則灸心與心胞絡膀胱及脾之穴。即能止悸定痛。痛已定而復用桃仁承氣大下之。立法甚奇。且前用參。後不用參。而大下之後又用稜、朮、桃、黃、青、檳等二十帖。幾如國手下子。不可思議。誠非明季清初諸醫所能及也。

丹溪治一婦。年四十八歲。因有白帶。口渴。月經多。初來血黑色。後來血淡。倦怠食少。臍上急。以白朮一錢五分。紅花、豆大陳皮、白芍各一錢。木通、枳殼各五分。黃芩、砂仁、炙甘草各三分。煎湯下保和丸三十粒。抑青丸三十粒。

震按初來血黑。後來血淡。是本虛而標熱也。來既多。又倦怠食少。虛象顯然。何以不用補藥。試觀第四條女年十五之案。則此案治法似未盡善。或者此婦之脈弦大而數耶。下二案如黃漿。如黑豆汁。制方極當。

一婦行經色淡若黃漿。心腹嘈雜。此脾胃濕痰故也。以二陳湯合四物入細辛、蒼朮。數服即止。

一婦子經水下如黑豆汁。此絡中風熱也。以四物加黃芩、川連、荊芥穗、蔓荊子。數服血清色轉。

一女年十五。脈弦而大。不數。形肥。初夏時。倦怠。月經來時多。此稟受弱。氣不足攝血也。以白朮一錢五分。生耆、陳皮各一錢。人參五錢。炒柏三分。

一婦年四十餘。月經不調。行時腹疼。行後又有三四日淋瀝。皆穢水。口渴面黃。倦怠無力。以白朮一兩。歸身尾、陳皮各七錢。黃連三錢。木通二錢。生耆、黃芩各二錢。炙甘草一錢。分作八帖。下五靈脂丸四十粒。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經水

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,每次洗完澡後都用冷水沖淋身體,又曾受過很大的驚嚇,因此月經來潮時,必定先小腹劇痛,並伴隨嘔吐涎水,月經結束後,還會持續嘔吐三天,疼痛加倍,直到六七天月經停止後才緩解。各種藥物都無效。診斷脈象,寸脈滑大而弦,關脈和尺脈都弦大而急,尺脈比關脈弱,關脈比寸脈弱,也就是所謂的前大後小。於是醫生用香附三兩、半夏二兩、茯苓、黃芩各一兩五錢、枳實、延胡、丹皮、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桃仁各一兩、黃連七錢、川楝、遠志、甘草各五錢、桂三錢、吳茱萸一錢五分,分成十五帖,每帖加入兩枚蜆殼的薑汁,熱服。服用後用熱水洗浴,微微出汗即可停止,忌諱在風中坐臥、手腳沾水,以及食用生冷食物。服用三十帖後痊癒。半年後,因驚憂,舊病復發,腰腹時痛,小便淋痛,心驚悸,醫生認為表證已解,病在裡證,於是先用艾灸少衝、勞宮、崑崙、三陰交穴位,以止悸定痛。然後服用桃仁承氣湯使其大便通暢。通暢之後,再用醋香附三兩、醋蓬朮、當歸身各一兩五錢、醋三稜、延胡索、醋大黃、醋青皮、青木香、茴香、滑石、木通、桃仁各一兩、烏藥、甘草、砂仁、檳榔、苦楝各五錢、木香、吳茱萸各二錢,分成二十帖,每帖加入新取的濕牛膝二錢和五片生薑,用荷葉湯煎服,最終痊癒。

醫生分析,冷水淋身導致疾病,似乎應該溫經散寒;後來因驚憂復發,似乎應該調氣安神。然而,最初的處方寒藥多於熱藥,之後卻用灸法治療心臟及與心臟、胸腔、膀胱和脾臟相關的穴位,就能止悸定痛。疼痛止住後,再用桃仁承氣湯大瀉,這種治療方法非常奇特。而且,之前的處方用人參,後來的處方不用人參,大瀉之後又用三稜、蓬朮、桃仁、大黃、青皮、檳榔等二十帖藥物,如同國手精妙的治療手法,令人難以置信,絕非明末清初的醫生所能比擬。

另一位四十八歲的婦人,因白帶、口渴、月經量多,初次來潮時經血顏色黑,後來變淡,伴隨倦怠、食慾不振、臍上脹痛。醫生用白朮一錢五分、紅花、豆大陳皮、白芍各一錢、木通、枳殼各五分、黃芩、砂仁、炙甘草各三分,煎湯服用,並服用保和丸三十粒、抑青丸三十粒。

醫生分析,初次來潮經血黑,後來變淡,是本虛標熱,月經量多,又倦怠食慾不振,虛象明顯,為何不用補藥?與第四個案例(十五歲少女)相比,這個病例的治療方法似乎不夠完善,或許這位婦女的脈象是弦大而數?

一位婦人的月經顏色淡黃如黃漿,心腹嘈雜,這是脾胃濕痰所致,於是用二陳湯合四物湯,加入細辛、蒼朮,服藥幾次就痊癒了。

一位婦人的經血顏色黑如黑豆汁,這是絡中風熱所致,於是用四物湯加黃芩、川連、荊芥穗、蔓荊子,服藥幾次後,經血顏色轉清。

一位十五歲的少女,脈象弦大,但不數,體型肥胖,初夏時感覺倦怠,月經量多,這是先天稟賦不足,氣虛不能攝血所致,於是用白朮一錢五分、生耆、陳皮各一錢、人參五錢、炒柏樹葉三分。

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,月經不調,來潮時腹部疼痛,結束後還有三四天小便淋漓不斷,都是污穢之水,口渴、面色發黃、倦怠無力,於是用白朮一兩、當歸尾、陳皮各七錢、黃連三錢、木通二錢、生耆、黃芩各二錢、炙甘草一錢,分成八帖,並服用五靈脂丸四十粒,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