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二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3)

1. 霍亂

羅謙甫治一人。年近八十。六月。中暑霍亂。吐瀉昏冒。終日不省人事。時夜半。請羅治。脈七八至。洪大有力。頭熱如火。足冷如冰。半身不遂。牙關緊急。蓋年高氣弱。當暑氣極盛。陽明得令之際。中暑明矣。用桂苓甘露飲。甘辛大寒。瀉熱補氣。加茯苓以分陰陽。約一兩。水調灌之。漸漸省事。三日後。諸證悉去。換人參補中湯。以意增減。十日後平復。

又治蒙古百戶昔良海。於戊午春。攻襄陽回。住夏曹州界。因食酒肉。多飲潼乳。得霍亂吐瀉證。從朝至午。精神昏憒。已困急。來告。羅視之。脈皆浮數。按之無力。所傷之物已出矣。即以新汲水。調桂苓白朮散。徐徐服之。稍得安靜。又於牆陰掘地約二尺許。貯新水在內。

攪動。待一時。澄定。用清者一杯。再調服之。吐瀉漸止。至夜安臥。翌日微煩渴。遂煎錢氏白朮散。時時服。良愈。或問用地漿者。何也。曰。坤屬土。土平曰靜順。感至陰之氣。又於牆陰貯新汲水。以收重陰之氣。陰中之陰。能瀉諸陽中之陽。霍亂由暑熱內傷所得。故用地漿而愈。

震按此案重在所傷之物已出。故其用藥全不以多食酒肉過飲潼乳為治也。

汪石山治一人。年三十餘。形瘦弱。忽病上吐下瀉。水漿不入口者七日。自分死矣。汪診脈八至。曰。當夏而得是脈。暑邪深入也。用人參白虎湯進一杯。稍安。後減去知母、石膏。加人參至四五錢。以黃柏、陳皮、麥冬等。隨所兼病而佐使。一月平復。

江篁南治一人。於七月間得霍亂證。吐瀉轉筋。足冷多汗。囊縮。醫以傷寒治之。增劇。江診之。左右寸關皆伏不應。尺極微。口渴欲飲冷水。乃以五苓散與之。覺稍定。向午猶渴。以五苓加麥冬、五味、滑石投之。更以黃連香薷飲。冷進一服。次早脈稍出。按之無根。人形脫。

且呃。手足厥逆。飲食不入。入則吐。大便稍不禁。為灸丹田八九壯。囊縮稍舒。手足稍溫。繼以理中湯。渴猶甚。咽疼熱不解。時或昏沉。飲以竹葉石膏湯而愈。

江應宿治一婦人。六月中旬。病霍亂吐瀉轉筋。醫投霍香正氣散。加煩躁面赤。揭衣臥地。江診之。脈虛無力。身熱引飲。此得之傷暑。宜辛甘大寒之劑瀉其火熱。以五苓散。加石膏、滑石。吐瀉定。再與桂苓甘露飲而愈。

震按霍亂乃最輕之病。何以仲景於傷寒後列為一門。豈北五省之霍亂重於江浙耶。就江浙論。則霍亂因暑濕者多。香薷飲加苓、半、霍香、蒼朮、木瓜等即效。黃連、石膏不可輕用。人參尤不可輕用。石山篁南二案。不得不用人參。然汪案純是寒證。一用理中。即熱渴咽疼。

可知暑月難投溫補也。若冬月霍亂。固有因寒者。香薷又在所戒。予生平於盛暑時。曾以真武湯治霍亂。其人吐瀉腹痛。四肢冷。脈微細。惡寒不渴。故敢用之。取效甚速。亦未嘗用人參也。

白話文:

羅謙甫醫師治療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人,在六月時,因為中暑導致霍亂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昏迷不醒等症狀,整天都沒辦法清醒。半夜請羅醫師來診治,把脈發現脈象快而有力,像是洪水一般,頭部發熱像火,腳卻冰冷,半邊身體沒辦法動彈,牙關緊閉。這應該是年紀大、身體虛弱,又碰上暑氣最旺盛的時候,陽明經脈當令之際,明顯是中暑了。於是使用桂苓甘露飲,這藥方藥性甘甜、辛辣、大寒,能夠瀉熱、補氣,再加入茯苓來調和陰陽,用大約一兩的藥量,用水調勻後灌服,情況逐漸好轉。三天後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接著改用人參補中湯,並根據情況調整藥量,十天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羅醫師又治療一位蒙古百戶昔良海,他在戊午年春天,從襄陽打仗回來,住在夏天的曹州一帶。因為吃太多酒肉,又喝了大量的潼乳,得了霍亂,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,從早上到中午,精神昏昏沉沉,已經非常危急。羅醫師替他診治,發現脈象浮數,但按下去卻沒有力氣,而且已經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了。於是立刻用新打上來的水,調和桂苓白朮散,慢慢讓他服用,情況稍微平穩。又在牆陰處挖了約兩尺深的坑,把新水倒進去,攪動後,等一段時間沉澱,取上面清澈的水一杯,再調藥給他服用,嘔吐腹瀉就漸漸停止了,當晚就能夠安穩睡覺。隔天感到有些口渴,就用錢氏白朮散煎服,隨時服用,病就完全好了。有人問他為何要用地漿,羅醫師回答說,坤屬土,土的特性是平靜順和,能感應到至陰的氣,再加上牆陰處積存的新打上來的井水,更能吸收陰氣中至陰的氣,這種陰中之陰,能夠瀉掉陽中之陽。霍亂是由於暑熱內傷引起的,所以用地漿就能治好。

(震按:這個案例的重點在於患者已經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,所以用藥沒有針對吃太多酒肉或喝太多潼乳。)

汪石山醫師治療一位三十多歲,身體瘦弱的人,他突然上吐下瀉,水都喝不下去,持續七天,自己認為快要死了。汪醫師把脈,發現脈象快而有力,他說,在夏天出現這種脈象,是暑邪深入體內了。於是給他服用人參白虎湯一杯,情況稍微穩定。之後減少了知母和石膏,增加了人參到四五錢,再搭配黃柏、陳皮、麥冬等藥材,根據他同時出現的症狀來輔助用藥,一個月後就康復了。

江篁南醫師治療一位病患,在七月時得了霍亂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抽筋、腳冷多汗、陰囊收縮等症狀,醫生卻當作傷寒來治療,反而加重病情。江醫師診斷後,發現左右寸關脈都摸不到,尺脈非常微弱,口渴想喝冷水。於是給他服用五苓散,覺得稍微穩定,但到中午仍然口渴,就用五苓散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滑石來治療,又用黃連香薷飲,冷服一劑,隔天早上脈象稍微浮現,但按下去卻沒有力量,看起來像是快要虛脫。而且還會打嗝、手腳冰冷,吃不下東西,吃了就吐,大便稍微控制不住。於是灸丹田穴八九壯,陰囊收縮的狀況稍微舒緩,手腳也稍微溫熱。接著用理中湯,但口渴仍然很嚴重,咽喉疼痛發熱也沒改善,有時會昏沉,就用竹葉石膏湯才痊癒。

江應宿醫師治療一位婦人,在六月中旬得了霍亂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抽筋,醫生給她服用霍香正氣散,結果出現煩躁、臉紅等症狀,還把衣服脫掉躺在地上。江醫師把脈,發現脈象虛弱無力,身體發熱想喝水,這是由於中暑引起的,應該用辛甘大寒的藥來瀉火熱。於是使用五苓散,加入石膏和滑石,嘔吐腹瀉止住了,再給予桂苓甘露飲就痊癒了。

(震按:霍亂其實是最輕微的疾病,為什麼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之後把它列為一門?難道是北方五省的霍亂比江浙地區嚴重嗎?就江浙地區來說,霍亂多半是由於暑濕引起的,使用香薷飲,加入茯苓、半夏、霍香、蒼朮、木瓜等藥材就有效,黃連和石膏不應該輕易使用,人參尤其不能輕易使用。石山和篁南這兩個案例,不得不用到人參,但汪醫師的案例完全是寒證,一使用理中湯,就出現口渴和咽喉疼痛等熱證,可知在夏天很難使用溫補的藥。若是冬天得了霍亂,的確有可能是因為寒邪引起的,香薷飲就不應該使用。我(震)平時在盛暑的時候,曾用真武湯治療霍亂,患者出現嘔吐腹瀉、腹痛、四肢冰冷、脈象微細、怕冷但不口渴,所以才敢用真武湯,效果很快,也從來沒有使用人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