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0)

1. 大便秘結

虞恆德治一婦。年五十餘。身材瘦小。得大便燥結不通。飲食少進。小腹作痛。虞診之。六脈皆沉伏而結澀。作血虛治。用四物湯加桃仁、麻仁煨大黃等藥。數服不通。反加滿悶。與東垣枳實導滯丸及備急丸等藥。下咽片時即吐出。蓋胃氣虛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藥耳。遂以備急丸。

外用黃蠟包之。又以細針穿一竅。令服三丸。蓋以臘匱者制其不犯胃氣。故得出幽門。達大小腸也。明日下燥屎一升許。繼以四物湯加減。煎吞潤腸丸。如此調理月餘。得大便如常。飲食進而安。

一男子因出痘。大便秘結不通。兒醫云。便實為佳兆。自病至痘瘡愈後。不如廁者凡二十五日。肛門連大腸痛甚。叫號聲徹四鄰。用皂角末及蜜煎導法。內服大小承氣湯。及枳實導滯丸、備急丸。皆不效。計無所出。虞曰。此痘瘡餘毒鬱熱。結滯於大小腸之間而然。以香油一大盞令飲。

自朝至暮亦不效。乃令婢者口含香油。以小竹筒一個套入肛門。以油吹入。過半時許。病者自云。其油入腸內。如蚯蚓漸漸上行。再過片時許。下黑糞一二升。困睡而安。

薛立齋治一婦。年七十三。痰喘內熱。大便不通。兩月不寐。脈洪大。重按微細。此屬肝肺腎虧損。朝用六味丸。夕用逍遙散。各三十餘劑。計所進飲食百餘碗。腹始痞悶。乃以豬膽汁導而通之。用十全大補調理而安。若間前藥。飲食不進。諸證復作。

汪石山治一婦。因改醮。乘轎勞倦。加以憂懼。成婚之際。遂病小腹脹痛。大小便秘結不通。醫以硝、黃三下之。隨通隨閉。病增胸膈胃腕脹痛。自汗食少。汪診之。脈皆濡細近快。心脈頗大。右脈覺弱。汪曰。此勞倦憂懼傷脾也。蓋脾失健運之職。故氣滯不行。以致秘結。

今用硝、黃。但利血而不能利氣。遂用人參二錢。歸身一錢五分。陳皮、枳殼、黃芩各七分。煎服而愈。

李時珍曰。一宗室夫人。年幾六十。平生苦腸結病。旬日一行。甚於生產。服養血潤燥藥。則膩膈不快。服硝黃通利藥。則若罔知。如此三十餘年矣。予診其人。體肥膏粱而多憂鬱。日吐酸涎碗許乃寬。又多火病。此三焦之氣壅滯。有升無降。津液皆化為痰飲。不能下滋腸腑。

非血燥比也。潤劑留滯。硝黃徒入血分。不能通氣。俱為痰阻。故無效也。乃用牽牛末。以皂莢膏丸與服。即便通利。自是但覺腸結。一服即瘥。亦不妨食。且復精爽。蓋牽牛走氣分。通三焦。氣順則痰逐飲消。上下通快矣。

高果哉治溫相國體仁。初謝政歸烏程。患大便燥結不通。胸膈塞悶而不食。腎脈沉小而無神。以枳殼五錢。蓯蓉二兩。洗淨。水煎服即效。後又秘結。以當歸、生首烏。大劑煎服。遂全愈。

李士材治少宰蔣恬庵。服五加皮酒。遂患大便秘結。腹中脹悶。服大黃一錢。通後復結。李曰。腎氣衰少。津液不充。誤行疏利。是助其燥矣。以六味湯加人乳一鍾。白蜜五錢。三劑後即通。十日而康復矣。

白話文:

大便秘結

一位年過五十、身材瘦小的婦女,因大便秘結、食慾不振、小腹疼痛求診。醫生診斷為血虛,處方四物湯加桃仁、麻仁、煨大黃等藥,但服藥後未見效,反而更加腹脹。後改用枳實導滯丸及備急丸等藥,但藥物一下咽就吐了出來,說明胃氣虛弱,無法承受峻猛的藥物。於是醫生將備急丸用黃蠟包裹,再用細針在藥丸上扎個小孔,讓病人服用三丸。黃蠟包裹可避免藥物刺激胃氣,使其順利通過幽門,到達大小腸。次日,病人排出大量乾燥糞便,之後再用加減四物湯及潤腸丸調理,一個多月後,大便恢復正常,食慾也好了起來。

一位男子因出痘,大便秘結二十五天,肛門及大腸疼痛難忍,鄰里都能聽到他的叫聲。兒科醫生認為便秘是好兆頭,但各種導瀉藥物如皂角末、蜜、大小承氣湯、枳實導滯丸、備急丸等均無效。醫生診斷為痘瘡餘毒鬱熱,阻塞大小腸,於是讓病人服用大量香油,但無效。最後改用婢女以竹筒將香油灌入肛門,油入腸後,病人感覺如蚯蚓般向上移動,不久後排出大量黑糞,隨後便安然入睡。

一位七十三歲的婦女,患有痰喘、內熱及便秘,兩個月無法入睡,脈象洪大,重按則微細。醫生診斷為肝肺腎虧損,先後使用六味丸和逍遙散,服用大量藥物後,腹部才開始脹悶,最後用豬膽汁導瀉才使其通便,之後再用十全大補湯調理,病情才得以好轉。若中途停藥,則諸症復發。

一位婦女因改嫁,乘轎勞累加上憂慮,婚禮當天小腹脹痛,大小便不通。其他醫生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治療,但通便後又立即便秘,病情加重,出現胸膈、胃腕脹痛、自汗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醫生診斷為勞倦憂慮傷脾,脾失健運導致氣滯不通,而硝石、黃連只能瀉血,不能行氣,於是處方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枳殼、黃芩等藥物,服用後痊癒。

李時珍記載,一位宗室夫人年近六十,長期便秘,十天才能排便一次,甚至比生產還困難。服用養血潤燥藥則感到噁心,服用硝石、黃連等通利藥物則無效,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十多年。醫生診斷為三焦之氣壅滯,津液化為痰飲,阻礙腸道,並非單純血燥,因此潤燥藥和瀉下藥均無效。於是醫生用牽牛子末加皂莢膏丸,服藥後立即通便,之後只需服用一次藥物即可緩解便秘,而且不影響食慾,精神也好了起來。這是因為牽牛子能行氣通三焦,氣順則痰飲消除,上下通暢。

高果哉醫生治療一位大臣便秘,伴有胸膈阻塞、食慾不振,腎脈沉小無神。醫生用枳殼、蓯蓉煎服,很快見效。之後再次便秘,醫生改用當歸、生首烏大劑量煎服,最終痊癒。

李士材醫生治療一位官員因服用五加皮酒而導致便秘,腹脹,服用大黃後雖一時通便,但隨即又便秘。醫生診斷為腎氣衰少,津液不足,服用大黃反而加重病情,於是處方六味地黃丸加人乳、白蜜,三劑後通便,十日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