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1)

1. 大便秘結

文學顧以貞素有風疾。大便秘結。經年不愈。士材曰。此名風秘。治風先治血。乃大法也。用十全大補湯。加秦艽、麻仁、杏仁、防風、煨皂角仁。半月而效。三月以後。永不患矣。

張景岳治朱翰林太夫人。年近七旬。於五月時。偶因一跌。即致寒熱。醫為之滋陰清火。用生地、芍藥、丹皮、黃芩、知母之屬。其勢日甚。張診之。見其六脈無力。雖頭面上身有熱。而口則不渴。且足冷至股。乃曰。此陰虛受邪。非跌之為病。實陰證也。遂以理陰煎加人參、柴胡。

二劑而熱退。日進粥食二三碗。而大便以半月不通。腹且漸脹。群議燥結為火。復欲用清涼等劑。張謂如此之脈。如此之年。如此之足冷。若再一清火。其原必敗。不可為矣。經曰。腎惡燥。急食辛以潤之。正此謂也。仍以前藥。更加薑、附。倍用人參、當歸。數劑而便即通。

脹即退。日漸復原矣。

震按花溪峻藥急攻。妙在臘包穿竅。而香油解毒。妙在上飲下吹。薛案汪案之用補。輕重不同。高公李公之用潤。淡濃微別。李時珍之牽牛、皂莢。疏通迥異硝、黃。張景岳之薑、附、參、歸。辛熱遠殊寒滑。精華既錄。淺陋可刪。

白話文:

大便秘結

文學家顧以貞素來有風疾,大便秘結多年未癒。士材說:「這叫做風秘,治療風疾要先治血,這是大原則。」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,再加入秦艽、麻仁、杏仁、防風、煨皂角仁,半個月就見效,三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張景岳治療朱翰林的太夫人,這位夫人將近七十歲,五月時因為跌倒,導致寒熱交加。醫生為她滋陰清火,使用生地、芍藥、丹皮、黃芩、知母等藥物,病情卻日益嚴重。張景岳診治後,發現她的脈象無力,雖然頭面和上身發熱,但口不渴,而且腳冷到大腿。於是說:「這是陰虛受邪,並非跌倒導致的疾病,實際上是陰虛證。」於是用理陰煎,加入人參、柴胡,兩劑藥後熱退,每天能吃二三碗粥,但大便半個月不通,肚子也漸漸脹起來。大家認為這是燥結化火,想再用清熱的藥物。張景岳說:「以這樣的脈象、年齡,還有腳冷的症狀,如果再清熱,元氣必定受損,不可行。」經書上說:「腎臟怕燥熱,要趕快用辛溫的藥物滋潤它。」正是這個道理。於是仍用之前的藥方,再加入生薑、附子,人參、當歸的劑量加倍,幾劑藥後大便通暢,腹脹也消退,身體日漸恢復健康。

震按:花溪的峻猛藥物急劇攻邪,其妙處在於像臘月裏的包裹能穿透阻礙,而香油能解毒;妙處也在於上面飲服,下面灌腸。薛氏、汪氏用補法,輕重不同;高氏、李氏用潤法,濃淡各有差異;李時珍的牽牛子、皂莢,其通便作用與硝石、黃連迥然不同;張景岳的生薑、附子、人參、當歸,辛熱之性與寒涼滑利之品大相徑庭。這些精華已記載在案,粗淺的部分可以刪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