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9)

1. 小便澀數

薛立齋治商主客,素膏粱,小便赤數,口乾作渴,吐痰稠黏,右寸關數而有力,此脾肺積熱移於膀胱,用黃芩清肺飲調理脾肺,再用滋腎丸、六味丸以滋腎水,尋愈。

司徒邊華泉少便頻數,澀滯短赤,口乾吐痰,此腎經虛而熱燥,陰無以化,用六味滋腎二丸而愈。

大司徒許函谷因勞發熱,小便自遺,或時不利,此因肝火陰挺,不能約制,午前用補中益氣加山藥、黃柏、知母,午後服地黃丸,月餘全愈。

司馬李悟山小便如淋,莖中作痛,口乾吐痰,此因思色精降而內敗,用補中益氣、六味地黃,尋愈。

一儒者發熱,飲水不絕,每如廁,小便澀痛,大便牽痛,此精極復耗所致,用都氣丸及補中益氣,幸其自守謹篤,尋愈,後兼肢體畏寒,喜熱飲食,用八味丸。

縣令顧榮甫尾閭癢而小便赤澀,左尺脈洪數,屬腎經虛熱,法當滋補,渠不然其言,服黃柏、知母等藥年許,高骨腫痛,小便淋瀝,肺腎二脈洪數無倫,薛曰:「子母俱敗,鮮克濟矣!」果尋卒。

震按:小便數,有熱有虛。數而少,為實熱,宜滲之。頻數不可略忍,又復短少,日數十次,或有餘瀝,為腎大虛之候。數而多,色黃者,為陰虛,宜滋陰。數而多,色白體羸者,為陽虛,升者少而降者多,宜補火。立齋諸案,具備諸法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治療一位富商,他平常吃太多肥膩食物,導致小便赤紅且次數頻繁,口乾舌燥,想喝水,吐出的痰液濃稠黏膩。診斷他的右手寸關脈象呈現快速有力,判斷是脾肺積熱轉移到膀胱。先用黃芩清肺飲調理脾肺,再用滋腎丸、六味丸來滋養腎水,之後就痊癒了。

司徒邊華泉小便次數少且頻繁,排尿時感到澀滯、短少、顏色赤紅,口乾且吐痰。這是腎經虛弱且有燥熱,陰液無法化生所致。用六味丸和滋腎丸後就痊癒了。

大司徒許函谷因為勞累而發熱,小便失禁,有時排尿不順暢。這是因為肝火過旺,陰氣無法約束,導致失禁。早上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山藥、黃柏、知母;下午服用地黃丸,一個多月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司馬李悟山小便像淋雨一樣滴滴答答,陰莖內部疼痛,口乾且吐痰。這是因為過度性慾導致精氣下降而內耗。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後,很快就痊癒了。

一位讀書人發熱,不斷喝水,每次上廁所小便時都感到澀痛,大便時也會牽引疼痛。這是因為精氣耗損過度所致。用都氣丸和補中益氣湯,幸好他能自我節制並謹慎保養,之後就痊癒了。後來他又出現肢體怕冷、喜歡吃熱食的情況,於是改用八味丸。

縣令顧榮甫尾椎處發癢,小便赤紅且澀滯。左手尺脈呈現洪大且快速的脈象,判斷是腎經虛熱,應該滋補。但他不聽勸告,服用黃柏、知母等藥一年多,導致髖骨腫痛,小便淋漓不斷,肺腎二脈呈現洪大且快速的脈象,薛立齋說:「這是母子(指肺腎)都衰敗了,難以救治了。」結果不久就去世了。

震按語:小便次數頻繁,有熱證和虛證之分。次數頻繁但量少,屬於實熱,應該用滲濕的方法治療。小便次數頻繁,且無法忍受,又短少,一天數十次,或小便後仍有餘瀝,屬於腎氣大虛的表現。次數頻繁且量多,顏色發黃,屬於陰虛,應該滋陰。次數頻繁且量多,顏色清淡且身體虛弱,屬於陽虛,應當補火。上升的力量少而下降的力量多,屬於火虛,應該補火。薛立齋的醫案中,具備了各種治療方法。

2. 二便不通

王中陽治一人,弱冠未婚,病遺瀝日久,每作虛寒脫泄治之,愈甚。王診其六部弦數,不記至數,人已骨立,不能自支,乃曰:「苦哉!此三焦不利,膀胱蓄熱,五淋病也。」患者曰:「膏血砂垢,每溺則痛不可言。」遂用局方五淋散加山梔、赤芍、木通、瞿麥、鮮車前、滑石作大劑,入燈心二十莖煎服,五七日全愈,無奈頻發。

一日忽來告急云:「九日便溲俱不通,秘悶將死。」王即令用細灰,於患人連臍帶丹田作一泥塘,徑如碗大,下令用一指厚灰,四圍高起,以新汲水調朴硝一兩許令化,漸漸傾入灰塘中,勿令漫溢橫流。須臾,大小便迸然而出,溺中血條如指。

若非熱解氣快,其如龜竅之小,何由連出三四日惡物,復得回生?再令服黃連解毒丸三載,約四斤,乃不復發。

丹溪治一婦,痹疼後,大小便不通,此痰隔中焦,氣聚下焦,二陳加木通煎服,再一服探吐之。

李時珍曰:「外甥柳喬,素多酒色,病下極脹痛,二便不通,不能坐臥,立哭呻吟者七晝夜。醫用通利藥不效,遣人叩予。予思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,壅脹隧路,病在二陰之間,故前阻小便,後阻大便,病不在大腸膀胱也。乃用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諸藥,入牽牛加倍煎服,一服減,三服平。牽牛達右腎命門,走精隧,人所不知。」

震按:二便不通,脈實者,八正散倍大黃,或倒換散亦妙。若形弱及老人,或病後產後有此,悉從虛秘治,潤燥養陰為主,下用導引法。若體健神旺,二便秘澀者,必脾胃氣滯不轉輸,加以痰飲食積,阻礙濁道,脈沉實者,升、柴、二陳、二術湯。今所選王案,取其外治之法,及服黃連解毒丸三載為大奇;而李時珍之用甲片、牽牛,走精隧以通淤塞為更奇,直可與東垣滋腎丸並垂天壤!

白話文:

王中陽治療一個人,這人年紀輕,還沒結婚,但長久以來都有遺精的毛病。每次出現虛寒脫泄的症狀,就用相關藥物治療,但反而更加嚴重。王中陽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六部脈都呈現弦數的狀態,已經衰弱到記不住脈搏次數,整個人瘦得只剩下骨頭,連站都站不穩。王中陽說:「這實在太糟糕了!這是三焦運作不順暢,導致膀胱積熱,是淋病。」病人說:「尿液中常有膏狀物、血絲和砂狀物,每次小便都痛得難以忍受。」於是王中陽就用了《局方》的五淋散,再加上山梔子、赤芍、木通、瞿麥、鮮車前子和滑石,開了很大劑量。

另外又加入二十根燈心草一起煎煮服用。五到七天後就完全康復了,但是這個毛病卻時常復發。有一天,病人突然來求救,說已經九天大小便都無法排出,胸悶到快要死掉了。王中陽立刻用細灰,在病人肚臍以下到丹田的地方做成一個像碗一樣大小的泥塘,周圍用一指厚的灰圍起來,再將新打來的水,調和一兩左右的樸硝,慢慢地倒入灰塘中,不要讓水流出來。過了一會兒,大小便就一下子噴出來了,尿液中還有像手指一樣粗的血條。

如果不是熱氣散開、氣機順暢,以龜頭那樣狹小的出口,怎麼可能連續排出三四天的穢物,並恢復生命呢?王中陽又讓他服用黃連解毒丸,大概吃了三年,將近四斤,這才沒有再復發。

朱丹溪治療一位婦人,她因為痹症疼痛後,出現大小便不通的情況。這是因為痰阻隔在中焦,氣聚在下焦。所以用了二陳湯再加上木通來煎煮服用,再吃一服藥後就讓她探吐出來。

李時珍說,他的外甥柳喬,平常嗜酒又好色,結果得了下腹部極度脹痛的毛病,大小便都不通,無法坐立,只能站著哭泣呻吟,持續了七天七夜。醫生用了通利藥都沒有效果,於是派人來找他求救。李時珍認為這是因為濕熱邪氣侵入了精道,阻塞了通道,病灶是在陰部之間,所以小便和大便都排不出來,病因並不在大腸和膀胱。於是就用了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等藥,再加倍牽牛子來煎煮服用。服用一帖後病情就減輕,服用三帖就痊癒了。牽牛子能夠到達右腎命門,行走於精道,這是人們所不知道的。

我認為,大小便不通,脈象強實的,可以用八正散加倍大黃,或是倒換散也很好。如果是體質虛弱的人,或是老人,或是產後出現這種情況,都應該以虛秘來治療,以潤燥養陰為主,並用導引的方法。如果體格強健、精神旺盛,但大小便秘澀的,一定是脾胃氣滯,無法運化,加上痰飲食物積滯,阻礙了濁道。這種情況,脈象是沉實的,可以用升、柴、二陳、二術湯。我現在選用王中陽的案例,是看中他的外治法,

以及服用黃連解毒丸三年這種做法,實在很奇特。而李時珍使用甲片和牽牛子,疏通精道,解除淤塞,更是神奇,可以和東垣的滋腎丸相提並論,並列於醫學史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