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八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2)

1. 前陰病

東垣治一人。前陰臊臭。又因連日飲酒。腹中不和。求治。曰。夫前陰者。足厥陰肝之脈絡循陰器出其挺末。凡臭者。心之所主。散入五方為五臭。入肝為臊。當於肝經瀉行間。是治其本。後於心經瀉少衝。乃治其標。如惡針。當用藥除之。酒者氣味俱陽。能生里之濕熱。是風燥熱合於下焦為邪。

經云。下焦如瀆。又云。在下者引而竭之。酒是濕熱之物。亦宜決前陰以去之。治以龍膽瀉肝湯。又治陰邪熱癢。柴胡梢二錢。澤瀉二錢。車前子二錢。木通五分。生地黃、當歸梢、草龍膽各三分。作一服水煎。以美膳壓之。

震按龍膽瀉肝湯治前陰病之由於濕熱者。今人亦因此案而知之。然此案分量之輕重。與此病則為恰合。非不可移易之數。又當隨病情損益為妥。

丹溪治一人。年少玉莖挺長。腫而痿。皮塌常潤。磨股不能行。二脅氣上衝。先以小柴胡加黃連。大劑行其濕熱。次又加黃柏。降其逆上之氣。挺腫漸收及半。但莖中有一堅塊未消。遂以青皮為君。佐以散風之劑。為末服之。外以絲瓜汁調五倍子末敷之而愈。

一人色蒼黑。年五十餘。素善飲。忽玉莖堅挺。莫能沾裳。不可屈腰作揖。常以竹篦為彎弓狀。攔於玉莖之前。但小溲後即欲飲酒。否則氣不相接。蓋濕熱流入厥陰經而然也。專治厥陰濕熱而愈。

震按此亦龍膽瀉肝湯證。上案之用小柴胡加黃連者。以兩脅氣上衝也。下案不認作肝火濕熱。洵是高手。於此見辨病宜詳細。不容少涉模糊。

一婦產後。因子死。經斷不行者半年。一日少腹忽痛。陰戶內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。眾醫不識。青林曰。此石瘕病也。用四物加桃仁、大黃、三稜、檳榔、元胡索、附子、澤瀉、血竭為湯。二劑而愈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。胸膈不利。內熱作渴。飲食不甘。肢體倦怠。陰中悶癢。小便赤澀。此鬱怒所致。用歸脾加山梔、芎、歸、芍藥而愈。但內熱晡熱。用逍遙散加山梔。亦愈。後因勞役發熱。患處脹腫。小便仍澀。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丹皮而愈。

一婦人陰中突出如菌。四圍腫痛。小便頻數。內熱晡熱。似癢似痛。此肝脾鬱結之病。蓋肝火濕熱而腫痛。脾虛下陷而重墜也。先以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車前、青皮。以清肝火。升脾氣。漸愈。更以歸脾湯加山梔、茯苓、川芎調理。更以生豬脂和藜蘆末塗之。而收。

一婦人陰中挺出一條。五寸許。悶痛重墜。水出淋澀。小便澀滯。夕與龍膽瀉肝湯分利濕熱。朝與補中益氣湯升補脾氣。諸證漸愈。再與歸脾加山梔、茯苓、川芎、黃柏間服。調理而愈。後因勞役。或怒氣。下部濕癢。小水不利。仍用前藥而愈。亦有尺許者。亦有生諸蟲物者。用此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前陰病

古代一位醫生治療一位男子,其前陰臊臭,且因連日飲酒,腹中不適,來求診。醫生說:前陰是足厥陰肝經脈絡循行經過陰器末端的地方。凡是臭味,都是心所主宰的,散佈到五臟就產生五種臭味,進入肝經則為臊臭。應該從肝經瀉穴行間穴來治療根本病因,再從心經瀉穴少衝穴來治療標誌性症狀。如果病人怕針灸,就應該用藥物治療。酒的氣味都屬陽性,容易產生體內的濕熱,這些風燥濕熱聚集在下焦成為邪氣。

經典記載:「下焦如同水道」,又說:「下焦的病症,要引導邪氣排出」。酒是濕熱之物,也應該通過疏通前陰來排出濕熱。治療方法是用龍膽瀉肝湯。另有一例陰部濕熱瘙癢的病例,處方為:柴胡梢二錢、澤瀉二錢、車前子二錢、木通五分、生地黃、當歸梢、草龍膽各三分,水煎服,以美味的食物壓服藥物。

評論:龍膽瀉肝湯用於治療因濕熱導致的前陰病,現代人也可以從這個病例中得到啟示。但是,這個病例中藥物的劑量,與病情恰好相符,並非一成不變的,應該根據病情增減藥量才妥當。

另一位醫生治療一位年輕男子,其陰莖腫脹萎軟,皮膚鬆弛潮濕,大腿摩擦行走困難,兩脅部氣體上衝。先用小柴胡湯加黃連,大量服用以消除濕熱,然後再加黃柏,下降逆衝之氣。腫脹逐漸消退一半,但陰莖中仍有一個硬塊未消,於是用青皮為主藥,輔以散風藥,研成粉末服用,外用絲瓜汁調和五倍子粉末敷貼,最終治癒。

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,平素嗜酒,突然陰莖堅挺,無法穿衣,無法彎腰行禮,常用竹片作成弓形,擋在陰莖前方。只有小便後才想喝酒,否則氣就不通暢。這是濕熱流入厥陰經引起的。專門治療厥陰經濕熱而痊癒。

評論:這也是龍膽瀉肝湯的證候。上面那個病例用小柴胡湯加黃連,是因為兩脅部氣體上衝。下面這個病例沒有認為是肝火濕熱,確實是高明的醫生。由此可見,辨病應該仔細,不能含糊不清。

一位婦女產後因子女夭折,經血停止半年。有一天,忽然小腹疼痛,陰道內有如石頭般堅硬的物體堵塞,疼痛難忍,多位醫生都束手無策。一位醫生說:這是石瘕病,使用四物湯加桃仁、大黃、三稜、檳榔、元胡索、附子、澤瀉、血竭水煎服,兩劑即愈。

另一位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胸膈不舒,內熱口渴,飲食無味,肢體倦怠,陰部悶癢,小便赤澀,這是鬱怒所致。使用歸脾湯加山梔子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而癒。但內熱午後加重,使用逍遙散加山梔子,也痊癒。後來因勞累發熱,患處腫脹,小便仍然澀滯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、茯苓、丹皮而癒。

一位婦女陰部突出物體,像菌狀,周圍腫痛,小便頻數,內熱午後加重,似癢似痛。這是肝脾鬱結的病症,肝火濕熱導致腫痛,脾虛下陷導致下墜。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、茯苓、車前子、青皮,以清肝火,升脾氣,逐漸痊癒。再用歸脾湯加山梔子、茯苓、川芎調理。再用生豬油和藜蘆粉末塗抹,而痊癒。

一位婦女陰部突出物體,約五寸長,悶痛下墜,白帶淋漓澀滯,小便澀滯。晚上服用龍膽瀉肝湯利濕熱,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升補脾氣,諸症狀逐漸痊癒。再用歸脾湯加山梔子、茯苓、川芎、黃柏間斷服用調理,而痊癒。後來因勞累或生氣,下部濕癢,小便不利,仍用之前的藥物而痊癒。也有長達一尺的,也有長出蟲子的,都用此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