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一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0)

1. 傷寒

投以十全大補合六味地黃湯、生脈散。再加附子。服一劑。熟寢良久。脈證各減三四。再與八味丸服之。諸證悉退。後忌冷物而痊。

震按少妾入房。病者之隱事。頭痛發熱。必自疑感冒外邪。觀其口渴舌刺等證。及脈洪大有力。醫者必以溫疫論傷寒直格一致思矣。白虎瀉心。死復何疑。此惟張景岳可與談心。

張景岳曰。余在燕都。治一王生。患陰虛傷寒。年出三旬。而舌黑之甚。其芒刺干裂。焦黑如炭。身熱便結。大渴喜冷。而脈則無力。神則昏沉。群醫謂陽證陰脈。必死無疑。余察其形氣未脫。遂以甘溫壯水等藥。大劑進之以救其本。仍間用涼水以滋其標。蓋水為天一之精。

涼能解熱。甘可助陰。非若苦寒傷氣者之比。故於津液乾燥。陰虛便結。而熱渴火盛之證。亦所不忌。由是水藥並進。前後凡用人參、熟地輩各一二斤。附子、肉桂各數兩。冷水亦一二斗。然後諸證漸退。飲食漸進。神氣俱復矣。但察其舌黑則分毫不減。余甚疑之。莫得其解。

再後數日。忽舌上脫一黑殼。而內則新肉燦然。始知其膚腠焦枯。死而復活。使非大為滋補。安望再生。若此一證。特舉其甚者紀之。此外凡舌黑用補而得以保全者。蓋不可枚舉矣。所以凡診傷寒者。當以舌色辨表裡。以舌色辨寒熱。皆不可不知也。若以舌色辨虛實。則不能無誤。

蓋實固能黑。以火盛而焦也。虛亦能黑。以水虧而枯也。若以舌黃舌黑。悉認為實熱。則陰虛之證。萬無一生矣。

楊乘六治吳長人。於三月初。身大熱。口大渴。唇焦裂。目赤色。兩顴嬌紅。語妄神昏。手冷過肘。足冷過膝。其舌黑滑而胖。其脈洪大而空。一醫欲用白虎。楊曰。身雖壯熱如烙。而不離覆蓋。口雖大渴引飲。而不耐寒涼。面色雖紅卻嬌嫩。而遊移不定。舌胎雖黑。卻浮胖而滋潤不枯。

如果屬白虎。則更未有四肢厥冷而上過乎肘下過乎膝。六脈洪大。而浮取無倫。沉取無根者也。此為格陽戴陽。若用白虎。必立斃矣。遂以大劑八味加人參。濃煎數碗。冷飲。諸證乃退。繼以理中加附子。六君加歸、芍。各數劑調理而愈。

又治歸安醫者張學海。疲於臨證。微寒壯熱。頭痛昏沉。服發散藥數劑。目直耳聾。口渴便閉。改用瀉火解毒等劑。熱勢尤熾。油汗如珠。譫語撮空。惡候悉具。云峰觀之。其脈洪大躁疾而空。其舌乾燥焦黃而胖。楊曰。證有真假憑諸脈。脈有真假憑諸舌。果系實證。則脈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愈有力者也。

果系實火。則舌必乾燥焦黃而斂束且堅卓者也。豈有重按全無脈者。而尚得謂之實證。滿舌俱胖壯者。而尚得謂之實火哉。用養營湯。參、附各三錢。服後得睡。熱退。舌變紅潤而愈。

震按楊氏謂陰虧而乾燥。其舌必堅斂。火旺而焦黑。其舌必蒼老。萬無乾燥焦黑。屬陰虛火旺。而舌見胖嫩者。說亦奇矣。實未曾試。不敢輕信。

白話文:

傷寒

病人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地黃湯、生脈散,再加附子,一劑之後,睡得很好,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許多。之後再服用八味丸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病後忌食寒涼食物而痊癒。

有人認為少婦患病是隱私,頭痛發熱,必然懷疑是外感風寒。但觀察其口渴、舌苔尖銳等症狀,以及脈象洪大有力,醫生必定會認為是溫疫,與傷寒的症狀完全一致,而使用白虎湯瀉心火,病人必死無疑。只有張景岳才能與他討論病情。

張景岳說,我在燕京治療一位王姓病人,患陰虛傷寒,三十多歲,舌頭非常黑,舌苔尖銳乾裂,焦黑如炭,身體發熱,大便秘結,非常口渴,喜歡喝冷水,但脈象卻無力,精神昏沉。很多醫生認為是陽證陰脈,必死無疑。我觀察他的形氣尚未衰竭,便用甘溫壯水等藥物,大量服用以救治根本,同時間隔使用涼水以滋潤表症。因為水是天一生之精,涼可以解熱,甘可以滋陰,不像苦寒傷氣的藥物。所以對於津液乾燥、陰虛便秘、以及熱渴火盛的症狀,也並不忌諱。因此水藥同時服用,前後共用人參、熟地等藥物各一兩斤,附子、肉桂各數兩,冷水也用了一兩斗,然後症狀逐漸減輕,飲食逐漸增加,精神也恢復了。但是觀察他的舌頭,黑色卻絲毫未減,我非常疑惑,找不到原因。

幾天後,舌頭上脫落了一層黑殼,裡面是鮮紅的新肉,才知道他的肌膚焦枯,死而復生。如果不是大補,怎麼能再生?這個病例,特別記載了最嚴重的例子。除此之外,舌頭發黑而用補法保全的病例,多不勝數。所以診斷傷寒,應該用舌色辨別表裡,用舌色辨別寒熱,都不可不知。但如果用舌色辨別虛實,就會出錯。

因為實證也能舌黑,是因為火盛而焦;虛證也能舌黑,是因為津液虧損而枯。如果把舌黃舌黑都認為是實熱,那麼陰虛的病例,就沒有一個能活下來了。

楊乘六治療吳長人,三月初,全身發熱,口渴,嘴唇乾燥裂開,眼睛發紅,兩顴潮紅,神志不清,手冷到肘部以上,腳冷到膝蓋以上,舌頭黑而滑且腫大,脈象洪大而虛。一個醫生想用白虎湯,楊乘六說:雖然身體發熱像烙一樣,但是不嫌蓋被子;雖然口渴想喝水,但是受不了寒涼;雖然面色紅潤,但是顏色不穩定;雖然舌苔發黑,卻腫大而滋潤不枯。

如果屬白虎湯的證候,那麼從來沒有四肢厥冷到肘下膝蓋以上,六脈洪大,浮取無倫,沉取無根的情況。這是陽氣衰敗,如果用白虎湯,必定立即死亡。於是用大量八味丸加人參,濃煎幾碗,冷飲,症狀才減退。然後用理中湯加附子,六君子湯加生地、芍藥,幾劑藥調理後痊癒。

又治療歸安醫生張學海,因疲於診治而病,輕微發冷,身體發熱,頭痛昏沉,服用發散藥幾劑後,眼睛直視,耳朵聾,口渴,便秘,改用瀉火解毒的藥物,病情更加嚴重,汗如雨下,胡言亂語,惡劣的症狀都出現了。云峰觀察他的脈象,脈象洪大,躁急而虛。舌頭乾燥、焦黃而腫大。楊乘六說:證候有真假,要憑脈象;脈象有真假,要憑舌苔。如果是實證,那麼脈象必定洪大,躁急,重按更有力。

如果是實火,那麼舌苔必定乾燥、焦黃、收斂而堅硬。怎麼會有重按沒有脈象,還能說是實證?舌苔全部腫大,還能說是實火嗎?用養營湯,人參、附子各三錢,服藥後睡著了,發熱減退,舌苔變成紅潤而痊癒。

有人認為陰虛乾燥,舌頭必定堅斂;火旺而焦黑,舌頭必定蒼老,絕不會乾燥焦黑,屬陰虛火旺,而舌苔卻腫大而柔軟。這種說法很奇怪,我沒有試過,不敢輕易相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