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八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5)

1. 癥瘕

史記曰。臨菑女子薄吾病甚。眾醫皆以為寒熱篤。當死。臣意診其病。曰。蟯瘕為病。腹大。上膚黃粗。循之慼慼然。臣意飲以芫花一撮。即出蟯可數升。病已。三十日如故。蟯得之寒濕。寒濕氣鬱篤不發。化為蟲。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。切其脈。循其尺。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發。是蟲氣也。其色澤者。中藏無邪氣及重病。

白話文:

《史記》中記載:臨淄有一名女子叫薄吾生了場大病。眾多醫生都認為是寒熱交迫導致的,勢必會死。但我診斷後認為是蟯蟲引起的疾病。她腹部膨脹,皮膚黃糙,用手按壓時會感覺到有東西在蠕動。我便讓她喝下一撮芫花,不久便排出了數升蟯蟲,因此病就好了。三十天後,她恢復了健康。蟯蟲是因寒濕而生的。寒濕之氣積聚不發散,就會化為蟲子。我能知道薄吾的病是因為我切脈時發現,她的尺脈粗糙,毛髮豐美,這是蟯蟲的徵狀。她的面色紅潤,說明體內積聚的邪氣和重病已被清除。

震按此條辨證最佳。上膚黃粗者。腹大而腹上膚黃粗也。循之慼慼然者。如以手摸老松樹皮之枯燥也。其尺索刺粗者。亦是枯燥之象。然倉公望毛髮潤美。面色又光澤。知為蟲病也。若齊中尉潘滿如病小腹痛。謂之遺積瘕。病由於酒且內。當溲血死一條。不講證。但講脈。辭義古奧難明。不敢因其講脈而錄之。

白話文:

震氏認為這一條辨證方法最好。上半身膚色黃且粗糙。腹部長大,且腹部上面的皮膚也是黃色且粗糙。撫摸起來感到有枯萎粗糙的現象,就像用手撫摸老鬆樹皮的枯燥感一樣。尺脈索脈粗壯,也是枯燥的象徵。然而,倉公觀察到患者的毛髮潤澤靈美,面色光澤,知道這是蟲病引起的。如果齊中尉潘滿生病的時候小腹疼痛,稱為遺積瘕。疾病是由於喝酒且在體內積存下來。當小便帶血去世一條。不講證,只講脈。因為書中的辭義深奧難懂,不敢因為書中講脈而記錄下來。

隋有患者。飢而吞食。至胸即便吐出。醫作噎膈反胃治之。無驗。有老醫任度視之曰。非此三疾。蓋因食蛇肉不消而致。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。病者曰。素有大風。常食蛇肉。風稍愈。復患此疾。遂以大黃芒硝飲之而愈。此蛇瘕也。

白話文:

隋朝有個病人,飢餓時吞下了一塊肉,到了胸中立馬吐了出來。醫生診斷他得了噎膈反胃的毛病,於是對他進行了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有一位老醫生任度診治了這個病人後說:「他不是得了這三種病,而是因為吃了蛇肉不消化導致的。只要摸一摸心腹部位,肯定有蛇的形狀。」病人說:「我本來就有大風(皮膚病),經常吃蛇肉,大風病稍微好一點。現在又得了這種病。」於是老醫生就給他喝了大黃芒硝飲,病人就治癒了。這就是蛇瘕病。

〔附〕春夏間。蛇精及液沾菜上。人誤食之。腹內生蛇。須用赤頭蜈蚣一條。炙為末。分二服。酒下。

白話文:

〔附錄〕春季和夏季的時候,蛇的精子和液體沾附在蔬菜上面,人們不小心吃了沾附了蛇的精液的蔬菜,腹部就會長出蛇。需要用一條紅頭蜈蚣,烘烤後研成粉末,分成兩次服用,用酒送服。

徐文伯善醫術。宋明帝宮人。患腰痛牽心。發則氣絕。眾醫以為肉瘕。文伯視之曰。此發瘕也。以油灌之。即吐物如發。稍引之。長三尺。頭已成蛇。能動。懸柱上。水瀝盡。惟餘一發而已。遂愈。

白話文:

徐文伯擅長醫術。宋明帝的宮女患有腰痛,疼痛會蔓延到心臟,發作時會氣絕。眾多醫生都認為是肉瘤。徐文伯看過後說:「這是發瘤。」於是用油灌入宮女體內。宮女隨即吐出像頭髮一樣的東西。徐文伯一點一點地把它拉出來,竟然長達三尺。頭部已經長成蛇的形狀,還能動。徐文伯把它掛在柱子上,直到裡面的水全部瀝乾,只剩下一根頭髮。宮女終於痊癒了。

〔附〕唐書載甄權弟立言善醫。時有尼明律年六十餘。患心腹膨脹。身體羸瘦。已經二年。立言診之曰。腹內有蟲。當是誤食發為之耳。因令服雄黃。須臾吐一蛇如手小指。惟有眼。燒之猶有發氣。其疾乃愈。又一人好飲油。每飲四五升。方快意。乃誤吞發入胃。血裹化為蟲也。亦用雄黃五錢。水調服愈。

白話文:

唐朝醫書記載,甄權的弟弟立言精通醫術。有一位60多歲的尼姑明律,肚子像鼓一樣脹,身體消瘦,已經2年了。立言為她診斷後說,腹中有蟲子,應該是誤食了頭髮所致。於是讓她服下雄黃。不久吐出一條像小指一樣大的蛇,只有眼睛。燒牠時仍有頭髮的氣味。她的疾病因此痊癒。又有一個人喜歡喝油,每次喝三四升才過癮。有一次誤吞頭髮入胃,頭髮在血液中凝結變成了蟲子。也用5錢雄黃調水服用,病好了。

乾德中。江浙間有慎道恭。肌瘦如勞。惟好食米。闕之則口出清水。情似憂思。食米頓便如常。眾醫莫辨。後遇蜀僧道廣。以雞屎及白米各半合。共炒為末。以水一盞調。頓服。良久。病者吐出如米形。遂瘥。病源謂米瘕是也。

白話文:

乾德年間,江浙一帶有個叫慎道恭的人,他身體瘦弱,好像得了癆病,惟獨喜歡吃米。如果不讓他吃米,他的嘴裡就會流出清水,神情也好像憂思過度。只要一吃米,立刻就會恢復正常。很多醫生都不明白這是什麼病。後來,他遇到蜀地僧人道廣,道廣用雞屎和白米各一半混合在一起,炒成粉末,用水一杯調勻,讓他一次喝下。過了很久,病人吐出像米一樣的東西,於是病就痊癒了。病源學上稱這種病為米瘕。

續搜神記載一人共奴俱患鱉瘕。奴前死。遂破其腹。得白鱉尚活。有人乘馬來看鱉。適白馬尿。正落鱉上。即縮頭。尋復以馬尿灌之。鱉化為水。其主曰。我將瘥矣。即服之。如言而愈。

白話文:

續搜神記記載有一個人和他家奴一起得了鱉瘕病,奴隸先於他死去,他就剖開奴隸的肚子,看到白色的鱉還活著,有人騎著馬來看這個鱉,恰好白馬撒尿,正落在鱉身上,鱉就縮回頭去,於是那人又用馬尿澆灌它,鱉就化成水,鱉的主人說:「我將會痊癒了。」於是喝下鱉水,果然如他所說立刻痊癒了。

〔附〕一人患鱉瘕。痛有來止。或食鱉即痛。用雞屎一升。炒黃。投酒中浸一宿。焙為末。原浸酒調下而愈。

白話文:

另有一個病人,患有鱉瘕病。疼痛時發作時停止。有時吃鱉肉就會疼痛。用一升雞糞,炒到發黃,放入酒中浸泡一晚。烘乾成粉末,以原先浸泡過的酒服用,病就好了。

宣室志載永徽中崔爽者。每食生魚三斗乃足。後飢。作鱠未成。忍飢不禁。遂吐一物如蝦蟆。自此不復能食鱠矣。

白話文:

宣室志中記載,在永徽年間有個叫崔爽的人,每次吃生魚三鬥才覺得飽。後來他餓了,正在做魚生,還沒做好,就忍不住吐出一件東西,像一隻蟾蜍。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能吃魚生了。

太平御覽載元嘉中。有人啖鴨肉。乃成瘕病。胸滿面赤。不得飲食。醫令服秫米。須臾煩悶。吐一鴨雛。身喙翅背已成就。惟左腳故綴昔所食肉。遂瘥。

白話文:

太平御覽記載元嘉年中。有個人吃了鴨肉。之後就得了瘕病。胸滿面赤。不能進食。醫生讓他服用秫米。不久煩悶,吐出一隻鴨雛。身體、喙、翅、背都已長成。只是左腳仍然附著著當初所吃的肉。這個人於是痊癒了。

南史載褚澄治李道念。有冷疾五年。澄曰。汝病是食白瀹雞子過多。取蒜一斤。令煮服之。吐一物如升。涎裹之。乃是雞雛。羽翅爪距皆見。凡十三頭而病愈。

白話文:

《南史》記載褚澄治癒了李道唸的疾病。李道念患有冷疾五年,褚澄說:「你的病是因為吃了太多煮熟的雞蛋。取一斤大蒜,煮熟後讓李道念服用。李道念吐出一物,約有一升,用唾液包著。打開一看,竟然是一隻小雞。雞的羽毛、翅膀、爪子、距刺都清晰可見。總共有十三隻小雞,吐完後李道唸的病就好了。

震按蛇鱉有毒。鱠系生食。固有成瘕者。若食鴨肉與白瀹雞子而生雛。將食豬肉者生小豬。食羊肉者生小羊乎。未可信也。

白話文:

震先生認為,蛇和鱉的肉是有毒的,鱠是用生食。所以,有成形的瘕結(腫瘤)病症的人,吃了鴨肉就會生出小鴨,吃了用白水煮的雞蛋就會生出小雞;吃了豬肉的人將會生出小豬,吃了羊肉的人將會生出小羊。這些說法是不可信的。

明皇雜錄載一黃門奉使交廣回。周顧謂曰。此人腹中有蛟龍。上驚問黃門曰。卿有疾否。曰。臣馳馬大庾嶺。時大熱。因口渴。遂飲水。覺腹中堅痞如石。周用硝石、雄黃煮服之。立吐一物。長數寸。大如指。鱗甲具。投之水中。俄頃。長數尺。復以苦酒沃之。如故。以器覆之。明日。已生一龍矣。上甚為之驚訝。

白話文:

《明皇雜錄》中記載,有一位黃門奉命出使交廣回朝。周某仔細觀察他後說:「這個人的肚子裡有蛟龍。」皇帝聽了大吃一驚,問黃門:「你身體有什麼不適嗎?」黃門回答說:「我在馳馬經過大庾嶺時,因為天氣炎熱,口渴難耐,便喝了路邊的水。之後就覺得腹部堅硬、疼痛,像有一塊石頭壓著一樣。」周某於是用硝石和雄黃煮成藥,讓黃門服用。黃門服藥後,立即吐出一物,長數寸,大如手指,鱗甲俱全。周某把它扔進水中,片刻之後,它長到了數尺長。周某又用苦酒澆灌它,它又恢復了原狀。周某用器皿把它蓋住,第二天,它已經長成了一條龍了。皇帝聽了非常驚訝。

〔附〕廣異記載一患者。飲食如故。發則如癲。面色青黃。小腹脹滿。狀如妊孕。醫診其脈。與證皆異。而難明主療。忽有一山叟曰。聞開皇六年。灞橋人患此病。蓋因三月八日。水邊食芹菜得之。有識者曰。此蛟龍瘕也。為龍游於芹菜之上。不幸食之而病也。遂以寒食餳每劑五合。服之數劑。吐出一物。形雖小而狀似蛟龍。且有兩頭。獲愈。

白話文:

【附錄】一本名為《廣異》的古書記載了一位病患,他飲食與常人無異,發病時就像癲癇,面色青黃,小腹腫脹,就像懷孕一樣。醫生診斷他的脈象,與他的症狀完全不同,難以確定主症以施予治療。忽然有一位山間老翁說,聽說隋朝開皇六年,灞橋有一個人患了這種病。因為他在三月八日,在靠近水的地方吃了芹菜感染的。一位聰明人說:這是蛟龍瘕,因為龍在芹菜上遊玩,不小心吃了它而生病了。於是,醫生開給他寒食餳,每次五合分量。服用了幾劑之後,吐出了一樣東西,它的形狀雖然很小,但是樣子像蛟龍,而且有兩個頭。於是,這個病人痊癒了。

石藏用。蜀人。良醫也。名甚著。一士人嘗因承檐溜盥手。覺為物觸入指爪中。初若絲髮然。既數日。稍長如線。伸縮不能如常。始悟其為龍伏藏也。乃扣治療之方於石。石曰。此方書所不載。當以意去之。歸可末蜣螂塗指。庶不深入胸膜。冀他日免震雷之患。士人如其言。後因迅雷。見火光遍身。士人懼。急以針穴指。果見一物自針穴躍出。不能災。

白話文:

石藏用是蜀地一位著名的良醫。有一天,有個士人因為在屋簷下洗手時,覺得有東西跑進了指甲裡。一開始像頭髮一樣細,幾天後,就慢慢長出了一條線,讓手指無法正常伸縮。這才意識到是龍蟲隱藏在裡面,於是請教石藏用治療的方法。石藏用說:「這種情況書上沒有記載,我用我的意念來去除它。你可以把蜣螂碾碎塗抹在手指上,希望它不要深入到胸膜,冀望將來能避免雷電的傷害。」那士人照著石藏用的方法去做。後來,在劇烈的雷暴中,他看到自己的身體周圍閃著火光。他很害怕,趕緊用針刺破手指,果然看到有一個東西從針孔裡跳出來,沒有造成任何傷害。

名醫錄載汾州王氏。得病右脅有聲如蝦蟆。常欲手按之。不則有聲。聲相接。群醫莫能辨。聞留陽山人趙巒善診。求之。趙曰。此因驚氣入於臟腑。不治而成疾。故常作聲。王氏曰。因邊水行次。有大蝦蟆躍高數尺。驀作一聲。予不覺驚叫。便覺右脅牽痛。自後作聲。常似蝦蟆也。

白話文:

名醫錄中記載了汾州王氏的案例。他患有右脅有聲如蝦蟆的疾病,常想用手按壓它,否則就會有聲音。聲音連續不斷,眾多醫生都無法辨別病因。他聽說留陽山人趙巒擅長診斷,便求見他。趙巒說:「這是因為驚嚇之氣進入臟腑,不治療就會形成疾病,所以才會經常發出聲音。」王氏說:「因為在邊水行進的時候,有一隻大蝦蟆跳起數尺高,突然發出一個很大的聲音。我不禁驚叫,然後就感覺右脅疼痛。從那以後就開始發出聲音了,一直像蝦蟆的聲音。」

巒乃引王氏脈訣右關脈伏結。積病也。正當作積病治。用六神丹泄下青涎。類蝦蟆之衣。遂瘥。

白話文:

巒先生引用王氏脈訣中提到,右關脈隱伏而不流動,這屬於積久難治的病症。應該按照治療積病的方法來治療。使用六神丹來瀉除青色的涎液,類似蝦蟆衣。經過治療,病人痊癒了。

齊諧記云。隆安中。江夏安陸縣有人。姓郭名坦。得天行病後。遂大善食。一日消鬥米。家貧不能給。行乞於市。一日大飢不可忍。人家後門有三畦薤。因竊啖之。盡兩畦。便大悶極。臥地。須臾大吐。吐一物如籠。因出地漸小。主人持飯出食之。不復食。因撮飯著所吐物之上。即化為水。此病尋瘥。

白話文:

《齊諧記》中記載,隆安年間,江夏安陸縣有個人,姓郭名坦,得了一場瘟疫後,就特別愛吃飯,一天能吃掉一斗米。家裡很窮,無法滿足他的食量,只能乞討度日。

有一天,他飢餓難耐,路過人家後門時,發現三畦韭菜,於是偷吃了兩畦韭菜。吃完後,他感到肚子脹悶難忍,倒在地上。過了一會兒,他吐出一件東西,像籠子一樣,慢慢地變小。主人拿飯給他吃,他不肯吃。他把飯放在自己吐出來的東西上,飯就變成水了。這個怪病不久後就痊癒了。

桓宣武有一督將。因時行病後虛熱。便喜飲茗。必一斛二斗乃飽。裁減升合。便以為大不足。後有客造之。更進五升。乃大吐。一物出如升大。有口。形縮縐。狀似牛䐗。客乃令置之盆中。以斛二斗復茗澆之。此物吸之都盡。而止覺小脹。又增五升。便悉混然從口中湧出。既吐此物。遂瘥。或問客此何病。答曰。此病名斛茗瘕。

白話文:

桓宣武王有一位監軍,生病後虛熱,喜歡喝茶。一定要喝一斛二斗才覺得飽,減一點就會覺得很不夠。後來有客人來看他,又進了五升茶,他就大吐起來。吐出的東西像升斗那麼大,有嘴巴,形狀像牛的胃。客人讓把吐出的東西放在盆裡,又用二斗茶澆上去。這個東西吸了茶後都喝光了,只覺得肚子稍微脹了一點。再加五升,就全部混在一起從嘴裡湧出來。吐出這個東西後,病就好了。有人問客人這是什麼病。客人回答說,這種病叫作「斛茗瘕」。

夷堅志載一人自幼好酒。片時無酒。叫呼不絕。全不進食。日漸羸瘦。或執其手縛柱上。將酒與看而不與飲。即吐一物如豬肝。入酒內。其人自此遂惡酒。

白話文:

《夷堅志》中記載一個人自幼就喜好喝酒,一會兒沒有酒就會大喊大叫,完全不進食,日漸消瘦。有人把他抓住並綁在柱子上,把酒拿給他看而不給他喝,他就會吐出一種像豬肝的東西,吐到酒裡。從此以後,他就討厭喝酒了。

又鎮陽有士人。嗜酒。日嘗數斗。至午夜。飲興一發。則不可遏。一夕大醉。嘔出一物如舌。視無痕竅。至欲飲時。眼遍其上。矗然而起。家人沃之以酒。立盡。至日常所飲之數而止。遂投之猛火。爆裂為十數片。士人由是不能飲。

白話文:

有個住在鎮陽的讀書人,十分嗜酒,每天都要喝好幾斗酒。常常喝到半夜,興致一上來,就停不下來。有一天晚上,他喝得酩酊大醉,吐出一團東西,形狀像舌頭,但看不到任何痕跡或竅孔。當他想喝酒的時候,那團東西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,而且直挺挺地豎起來。家人用酒澆灌它,它就慢慢地縮下去。直到他平時喝的酒量,它就停止出現。讀書人於是把它丟進猛火中燃燒,那團東西爆裂成十幾片。從此以後,讀書人再也不能喝酒了。

震按此種案可助麈談。難充診則。惟諸病名。亦所當知。故選其不同者而刪其同者。但嗜茗嗜酒。尚非怪異。如鮮于叔明嗜臭蟲。權長孺嗜人爪。劉邕嗜瘡痂。唐舒州刺史張懷肅。左司郎中任正名、李棟服人精。唐書高仙芝傳載賀蘭進明好啖狗糞。明初僧宗泐嗜糞浸芝麻雜米煮粥。

白話文:

依據這類案例,可以提供閒談時的聊天內容。若是病情難以診斷,就可以參考諸病的名稱。為增加理解,案例中選擇了特殊的嗜好,將其他案例刪去。嗜茶或嗜酒還不算是奇怪的嗜好,像鮮於叔明的嗜好是臭蟲。權長孺的嗜好是人指甲。劉邕嗜好是瘡痂。唐舒州刺史張懷肅、左司郎中任正名和李棟服用人的精液。唐書的高仙芝傳中寫到賀蘭進明喜歡吃狗糞。明初時,僧宗泐嗜好是將糞便浸泡在芝麻雜米中煮粥。

駙馬都尉趙輝喜食女人陰精月水。南京祭酒劉俊喜食蚯蚓。吳江婦人喜食死屍腸胃。此種皆系癖疾。惜無有治之者。遂作小說傳流至今。令人絕倒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