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二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3)

1. 傷食

葉新宇停食感冒。而兩寸關皆澀數模糊。兩尺皆沉弦。而按之益堅。雖其人尚能行走。而脈少衝和。此必向有陳氣在少腹。詢之。果患寒疝數年。因緩辭不便用藥。是夜即腹暴滿而逝。門人問曰。葉子偶抱小恙。何以知其必死而辭之。曰。凡人胃滿則腸虛。腸滿則胃虛。更實更虛。

其氣乃居。今胸有食而腹有積。上下俱困。能保其不交攻為患乎。當知厥疝入腹。腳氣衝心等疾。皆是陰邪搏結。鬱積既久。則挾陰火之勢而上升。若胸中陽氣有權。則陰邪仍歸陰位而止。今胸中先為宿食填塞。腹中陳氣。不逆則已。逆則上下俱滿。正氣無容身之地。往往有暴絕之虞。

所以不便用藥。實未知其即死也。故凡診六部中。病脈有不相應處。即當審其有無宿病。不可輕忽以招誹謗也。

震按傷食原非重病。故所選不多。然諸法咸備。靡巧不臻。毋庸買菜求益矣。

白話文:

傷食

葉新宇停食感冒,寸關脈都澀滯模糊,尺脈沉弦,按壓更堅硬。雖然他還能行走,但脈象缺乏衝和之氣。這一定是先前腹部有陳舊寒邪積聚。詢問後,果真患有寒疝多年,因為病情較輕,所以沒有用藥。當天晚上腹部突然脹滿而死。學生問道:葉先生只是稍微有點小病,為何能預知他必死而拒絕治療呢?回答說:一般人胃脹則腸道虛弱,腸道脹則胃虛弱,總是實則虛,虛則實,氣機停滯。現在他胸部有食積,腹部有陳舊積滯,上下都受阻,怎麼能保證它們不會相互攻伐而致病呢?要知道,寒疝入腹、腳氣衝心等疾病,都是陰邪阻塞凝結,積累已久,就會挾帶陰火之勢上升。如果胸中陽氣充足,陰邪就會歸於陰位而停止。現在他的胸中先是被宿食阻塞,腹部又有陳舊寒邪,如果不逆行還好,一旦逆行,則上下都脹滿,正氣無處容身,往往會有暴亡的危險。

所以才沒有用藥,並不是知道他立刻就會死。因此,診斷六脈時,如果病脈不相符,就要仔細審察是否有宿疾,不可輕忽而招致誹謗。

震按:傷食本來不是重病,因此選錄的治療方法不多,但各種方法都齊備,技巧也都很精妙,不用再尋求其他的方法了。

2. 不食

丹溪治一室女因事忤意。鬱結在脾。半年不食。但日食熟菱大棗數枚。遇喜。食饅頭彈子大。深惡粥飯。朱意脾氣實。非枳實不能散。以溫膽湯去竹茹。數十帖而安。

又治一少婦。年十九。因不如意。遂膈滿。不食累月。憊甚。不能起坐。巳午間發熱面赤。酉戌方退。夜間小便數而點滴。月經極少。脈沉澀短小。重取皆有。此氣不遂而鬱於胃口。內有瘀血。卻因病久。元氣已虛。中宮又以勉強進食。鬱而生痰。法宜補瀉兼施。以參、術各二錢。

茯苓、橘皮各一錢。紅花六分。食前煎服。少頃。與神佑丸減輕粉牽牛為細丸。如芝麻大。唾津咽十五丸。日夜二藥各四服。次日食進。三日熱退而愈。

〔附〕四明僧奉真治天章閣待制許元之子。瞑目不食。已逾宿矣。奉真曰。脾已絕。不可治。死在明日。元曰。予方陛對。能延數日之期否。奉真曰。如此自可。諸臟皆衰。惟肝獨盛。脾為肝所勝。其氣先絕。一臟絕則死。若急瀉肝氣。令肝衰。則脾少緩。可延三日。過此無術也。

乃投藥。至晚稍清爽。能張目。漸進稀粥。明日更輕安能食。病家喜。奉真笑曰。此不足喜。肝氣暫舒耳。無能為也。後三日。果卒。

震按不食之因甚多。而因郁因怒。其大端也。所載三案。可以為式。至因他病而不食者。不在此例。夫人身以胃氣為本。經年累月。粥飯全廢。似無不死者。然予曾見兩家閨女。皆十餘歲。皆無病。漸漸厭惡粥飯。每日略啖菱慄棗橘落花生芝麻薄脆豆腐乾之類。或飲酒一二杯。

或腐漿數口而止。其父母甚憂之。予視其形色不變。起居如常。六脈勻平。乃許以無事。亦不處方。後皆婚嫁生子。蓋穀肉蔬果。均以養生。去谷而猶存三項。與絕食者原不同耳。但女與男又別有說。陽動陰靜。陽開陰閣。若童男不食粥飯。究非所宜。

白話文:

案例一:

朱丹溪治療一位年輕女子,因為生氣不順心,導致情緒鬱悶積在脾胃,半年都吃不下飯,每天只吃幾顆煮熟的菱角和大棗。後來遇到開心的事情,稍微能吃一點像彈珠大小的饅頭,但非常討厭稀飯和米飯。朱丹溪認為這是脾氣壅塞導致,只有用枳實才能疏散,於是開了溫膽湯,去除竹茹,吃了幾十帖藥後就痊癒了。

案例二:

又治療一位十九歲的少婦,因為不如意的事情,導致胸膈脹滿,幾個月都吃不下飯,身體非常虛弱,無法坐立。每天中午前後會發熱臉紅,傍晚時才退燒,晚上小便次數多但每次量少,月經量也極少。把脈發現脈象沉澀、短小,重按也有脈,這屬於是氣機不順導致鬱結在胃部,體內有瘀血。又因為生病很久,元氣已經虛弱,加上勉強進食,導致痰濁產生。治療方法應當補氣和疏散兼顧,於是開了人參、白朮各二錢,茯苓、橘皮各一錢,紅花六分,飯前煎服。過一會兒,再給她服用減少了牽牛子的神佑丸,將藥丸磨細,做成芝麻大小的藥丸,用唾液送服十五顆。早晚各服用兩次,第二天就開始能吃東西了,三天後就退燒痊癒了。

附註案例:

四明僧人奉真治療天章閣待制許元之子,他閉著眼睛不吃東西,已經超過一天了。奉真說:「他的脾氣已經斷絕了,無法醫治,明天就會死。」許元說:「我正準備上朝,可以讓他多活幾天嗎?」奉真說:「這樣的話可以,他身體各個臟器都衰弱了,只有肝氣特別旺盛,脾被肝壓制,所以脾氣先斷絕。一個臟器功能斷絕就會死亡。如果趕緊瀉肝火,讓肝氣衰弱,這樣脾氣可以稍微緩和,可以多活三天,超過這個時間就沒辦法了。」

於是奉真給他用藥,到了晚上,病人稍微清醒一點,能睜開眼睛了,也開始能吃一些稀粥。第二天,病情更加好轉,能吃飯了,病人家裡非常高興。奉真卻笑著說:「這不值得高興,只是肝氣暫時舒緩而已,無法長久。」結果三天後,那人果然去世了。

總結:

作者認為,不吃飯的原因有很多,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情緒鬱悶和憤怒。上面記載的三個案例,可以作為參考。至於因為其他疾病導致不吃飯的情況,就不在這裡討論了。人體以胃氣為根本,如果長時間不吃飯,看起來沒有不死的道理。然而我曾經看到兩戶人家的女兒,都是十幾歲,都沒有生病,只是慢慢地討厭吃稀飯和米飯。每天只吃一點菱角、栗子、棗子、橘子、花生、芝麻、薄脆、豆腐乾之類的東西,或者喝一兩杯酒,或喝幾口豆漿就停止了。她們的父母非常擔心,但我觀察她們的氣色、活動都和常人一樣,把脈也很正常,就認為沒有什麼問題,也沒有給她們開藥。後來她們都結婚生子了。因為穀物、肉類、蔬菜水果都可以養生,她們雖然不吃穀物,但還吃其他的食物,和絕食的人完全不同。但是,女人和男人的情況又有所不同,男人屬陽主動,女人屬陰主靜,男人屬陽氣發散,女人屬陰氣收斂。如果年輕男子不吃稀飯米飯,終究是不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