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中風

震按此條與上丹溪案。俱以實邪治而效。可見辨證宜真。不得專守景岳非風之論。先有成見在胸也。如薛立齋善於用補。而治艾郭武牙關緊。不能言。左體癱。口眼牽動。神昏欲絕。六脈沉細而澀。謂此中寒濕。非中風也。亦用吐痰藥及至寶丹。繼以五積散加木香、南星、附子而人蘇。後大便洞利痰積而全愈。臨斯證者。治虛寒。治風痰。固宜對勘。

薛立齋治一人。年六十餘。素善飲酒。兩臂作痛。服祛風治痿之藥。更加麻木發熱。體軟痰湧。腿膝拘痛。口噤語澀。頭目暈重。口角流涎。身如蟲行。癢起白屑。立齋曰。臂麻體軟。脾無用也。痰涎自出。脾不能攝也。口斜語澀。脾氣傷也。頭目暈重。脾氣不能升也。癢起白屑。

脾氣不能榮也。遂用補中益氣湯加神麯、半夏、茯苓。三十餘劑。諸症悉退。又用參朮膏而愈。

一婦人懷抱鬱結。筋攣骨痛。喉間似有一核。服烏藥順氣散等藥。口眼喎斜。臂難伸舉。痰涎愈甚。內熱晡熱。食少體倦。立齋云。鬱火傷脾。血燥生風所致。用加味歸脾湯。二十餘劑。形體漸健。飲食漸加。又服加味逍遙散十餘劑。痰熱少退。喉核少利。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。諸證漸愈。但臂不能伸。此肝經血少。用地黃丸而愈。

秀才劉允功。形體魁偉。不慎酒色。因勞怒頭暈仆地。痰涎上湧。手足麻痹。口乾引飲。六脈洪數而虛。薛以為腎經虧損。不能納氣歸源而頭暈。不能攝水歸源而為痰。陽氣虛熱而麻痹。虛火上炎而作渴。用補中益氣合六味丸。治之而愈。其後或勞役。或入房。其病即作。用前藥隨愈。

憲幕顧斐齋左半身並手不遂。汗出神昏。痰涎上湧。王竹西用參耆大補之劑。汗止而神思漸清。頗能步履。後不守禁。左腿自膝至足腫脹甚大。重墜如石。痛不能忍。其痰甚多。肝脾腎脈洪大而數。重按則軟澀。立齋朝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五味。煎送地黃丸。晚用地黃丸料加知、柏。數劑諸證悉退。但自弛禁。不能全愈耳。

震按此四案。理精法密。學者所當熟玩。

車駕王用之。卒中昏憒。口眼喎斜。痰氣上湧。咽喉有聲。六脈沉伏。此真氣虛而風邪所乘。以三生飲一兩。加人參一兩。煎服即蘇。立齋曰。若遺尿撒手。口開鼾睡為不治。用前藥亦有得生者。夫前飲乃行經絡治寒痰之藥。有斬關奪旗之功。每服必用人參兩許。駕馭其邪而補助真氣。否則不惟無益。適足以取敗矣。

震按此治中寒寒痰壅塞氣道之藥。肥人脈沉伏。無火象者。可用之。若脈微細者。必加人參。實非中風藥也。折肱漫錄云。三生飲施於中風之寒症。妙矣。或有虛火沖逆。熱痰壅塞。以致昏憒顛仆者。狀類中風。恐烏附非所宜服。立齋治王進士失於調養。忽然昏憒。謂是元氣虛。

白話文:

中風

這些案例都用實證的方法治療,並取得了療效,說明辨證論治的重要性,不能死守景岳關於中風非風邪的論點,要有自己的見解。例如薛立齋善於使用補益的方法治療艾郭武,患者牙關緊閉,不能說話,左半身癱瘓,口眼歪斜,神志昏迷將死,六脈沉細而澀滯,薛立齋認為這是寒濕內蘊,而非中風,於是使用吐痰藥和至寶丹,繼而用五積散加木香、南星、附子,患者最終甦醒,大便通暢排出痰濁而痊癒。遇到這種症狀,治療虛寒和風痰,需要仔細鑑別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六十多歲的病人,平素嗜酒,雙臂疼痛,服用祛風除濕藥後,反而麻木發熱,身體軟弱,痰多,腿膝拘急疼痛,口噤聲澀,頭暈目眩,口角流涎,身體發癢起白屑。薛立齋認為:臂麻體軟是脾氣虛弱無力;痰涎自出是脾氣不能攝納津液;口斜語澀是脾氣受損;頭目暈重是脾氣不能上升;癢起白屑是脾氣不能濡養肌膚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神麴、半夏、茯苓,服藥三十多劑後,諸症悉數消除,之後又服用參朮膏而痊癒。

一位婦女因情志鬱結,導致筋攣骨痛,喉嚨好像有腫塊,服用烏藥順氣散等藥後,反而口眼歪斜,手臂抬舉困難,痰涎更多,午後發熱,食慾不振,身體倦怠。薛立齋認為這是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所致,於是使用加味歸脾湯,服用二十多劑後,形體漸漸強健,食慾也漸漸好轉。之後又服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,痰熱和喉嚨腫塊都減輕許多。最後再服用升陽益胃湯幾劑,諸症逐漸痊癒,只是手臂仍然不能伸直,這是肝經血虛所致,於是服用地黃丸而痊癒。

秀才劉允功,體格健壯,但過度縱慾勞累,因發怒而頭暈仆地,痰涎湧出,手足麻痺,口渴引飲,六脈洪數而虛弱。薛立齋認為這是腎經虧損,不能納氣歸元而頭暈,不能攝水歸元而致痰涎,陽氣虛弱而發熱麻痺,虛火上炎而口渴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治療而痊癒。此後只要勞累或房事過度,病情就會復發,再服用之前的藥物就能痊癒。

憲幕顧斐齋左半身和手不能動彈,出汗,神志昏迷,痰涎湧出。王竹西用參、耆等大補的藥物治療,汗止,神志漸清,能行走。但後來不遵守禁忌,左腿從膝蓋到腳腫脹得很大,沉重如石,疼痛難忍,痰涎很多,肝脾腎脈洪大而數,重按則軟而澀。薛立齋早上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五味子煎服,送服地黃丸;晚上服用地黃丸藥料加黃柏、知母。服藥幾劑後,諸症都消退了,但由於自己不遵守禁忌,未能完全痊癒。

這四個案例,其治療原則精妙,方法嚴謹,學者應該仔細研讀。

車駕王用之,中風昏迷,口眼歪斜,痰氣湧出,咽喉有聲,六脈沉伏。這是真氣虛弱,風邪乘虛而入。薛立齋用三生飲一兩,加人參一兩煎服,患者立刻甦醒。薛立齋說:如果患者遺尿、撒手、口張開鼾睡,則是不治之症。但即使如此,使用之前的藥物也有起死回生的例子。三生飲是通行經絡,治療寒痰的藥物,有斬關奪旗的功效,每次服用都必須加用人參兩錢左右,駕馭邪氣,輔助真氣,否則不僅無益,反而會適得其反。

這個案例是治療寒邪寒痰阻塞氣道,肥胖病人脈象沉伏,沒有火象的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如果脈象微細,必須加入人參。這不是治療中風的常用藥物。《折肱漫錄》中說,三生飲用於中風的寒症,非常有效。如果患者有虛火逆沖,熱痰阻塞,導致昏迷仆倒,症狀類似中風,恐怕烏頭附子不宜服用。薛立齋治療王進士,由於調養失當,突然昏迷,薛立齋認為是元氣虛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