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十 (7)
卷十 (7)
1. 乳瘍
一產婦因乳少。服藥通之。致乳房腫脹。發熱作渴。以玉露散補之而愈。夫乳汁乃氣血所化。在上為乳。在下為經。若衝任之脈盛。脾胃之氣壯。則乳汁多而膿。衰則淡而少。所乳之子。亦弱而多病。又有屢產無乳。或大便澀滯。乃亡津液也。當滋化源。
一婦人右乳內結三核。年餘不消。朝寒暮熱。飲食不甘。此乳岩。用益氣養榮湯百餘劑。更以木香餅熨之。年餘而消。
一婦人年二十有五。素虛弱。多鬱怒。時疫後脾胃愈虛。飲食愈減。又值氣忿。右乳脅下紅腫。應內作痛。用炒麥麩熨之。腫雖少散。內痛益甚。轉側。胸中如物懸墜。遂與加減四物湯。內腫如鵝卵。外大如盤。胸脅背心相應而痛。夜熱勢甚。時治者皆以攻毒為言。薛云。此病後脾弱。
而復怒傷肝。治法惟主於健脾氣。平肝火。則腫自消而病自愈矣。方以八物加陳皮、黃耆、柴胡、山梔、白芷。服八劑。病減六七。去白芷。加青皮、木香、桔梗。又六劑而全愈。若用攻毒之劑。病胡能瘳。
〔附〕一婦產後忽兩乳細小。下垂過小腹。痛甚。名乳懸。用芎、歸各一斤。內用八兩水煎。余用燒煙燻口鼻。二料乃效。
白話文:
乳癰
一位產婦因為奶水少,服用通乳藥物後,導致乳房腫脹、發熱口渴,用玉露散調理後痊癒了。乳汁是由氣血化生的,在上是乳房,在下是經脈。如果衝任二脈旺盛,脾胃之氣強壯,則乳汁充足;如果衰弱,則乳汁稀少。所哺育的孩子,也容易體弱多病。還有一些婦女多次生產卻沒有奶水,或者大便乾燥,這是因為津液不足,應該滋養氣血的根本。
一位婦人右乳房內長了三個硬塊,一年多沒有消退,早上畏寒晚上發熱,飲食不香,這是乳岩(乳癌)。服用益氣養榮湯一百多劑,並用木香餅熨敷,一年後硬塊才消退。
一位二十五歲的婦人,體質虛弱,經常鬱怒,疫病之後脾胃更加虛弱,食慾減退,又因生氣,導致右乳房脅下紅腫,內部疼痛。用炒麥麩熨敷,腫脹雖然稍微消退,但內部疼痛加劇,翻身困難,胸中感覺像有東西懸掛著下墜。於是服用加減四物湯。腫塊內部像鵝蛋大小,外部像盤子一樣大,胸脅背心都疼痛,晚上發熱嚴重。當時的治療者都主張攻毒,薛氏(指薛雪,文中未明確提及,推測為某位醫家)認為,這是產後脾胃虛弱,又因憤怒傷肝,治療方法應該著重於健脾益氣、平肝瀉火,腫塊自然會消退,疾病自然會痊癒。處方用八珍湯加陳皮、黃耆、柴胡、山梔子、白芷,服用八劑後,病情減輕六七成,去掉了白芷,加了青皮、木香、桔梗,又服用六劑就痊癒了。如果用攻毒的藥物,病情怎麼可能好轉呢?
附:一位婦女產後乳房突然變小下垂,甚至垂到小腹,疼痛難忍,稱為乳懸。用川芎、當歸各一斤,內服八兩水煎,其餘用火烤煙熏乳房口鼻。兩種方法一起使用才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