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痢
兵尊張絅菴秋間患痢。凡香、連、枳、樸等劑。用之兩月而病不衰。士材診之。滑而有力。失下之故也。用香、連、歸、芍、陳皮、枳殼。加大黃三錢。下穢物頗多。診其脈尚有力。仍用前方。出積滯如魚腸者約數碗。調理十餘日而痊。
震按此案比前案更高。其得手處總在於能審脈也。
繆仲淳治一少年貴介。暑月出外。飲食失宜。兼以暑熱。遂患滯下。途次無藥。痢偶自止。歸家腹痛不已。遍嘗諸醫之藥。藥入口。痛愈甚。亦不思食。繆視之曰。此濕熱爾。其父曰。醫亦以濕熱治之而轉劇。繆問投何藥。曰。蒼朮、黃連、厚朴、陳皮等。繆曰。誤也。術性溫而燥。
善閉氣。郎君、陰虛人也。尤非所宜。乃以滑石一兩為細末。以牡丹皮汁煮之。別以芍藥五錢。炙甘草二錢。炒黑乾薑五分。煎調滑石末服之。須臾。小便如注。痛立止。
祝茹穹治部堂祖澤遠。夏得痢疾。晝夜七八十次。疼不可言。便出僅血膿數點。飲食不進。已月餘。瘦弱已極。諸醫咸慮之。以為此毒氣熏蒸清道。致胃口遏塞。聞食即吐。凶兆也。祝視之。面熱身涼。脈大而滑。夫病久則邪氣日盛。當身熱。而今身涼。身涼不宜脈大。而今脈大。
細視胃脈。乍大乍小。茹穹豁然曰。此非噤口證也。因感寒不發散。故胃以上有積寒。冒暑不清涼。故胃以下有積熱。宜以溫藥開胃口之寒。以涼藥通穀道之熱。久病虛甚。補之。四五日即可愈耳。聞者大驚。乃以吳茱萸制黃連。薑汁炒黃芩。煨乾薑、白豆蔻各一錢。陳壁土炒白朮八分。
南棗包煨人參八分。煎服。是夜即減病之半。五六服而神氣漸旺。飲食漸進矣。
震按丹皮汁煮滑石。少佐炮姜為從治。制方服法俱妙。祝案議論頗佳。方卻平庸。其效未必如是之速。
孫東宿治溫巽橋子婦。發熱噁心。小腹痛。原為怒後進食。因而成積。左腳痠痛。已十日矣。有南潯女科。始作瘟疫治。嘔噦益加。又作瘧治。粒米不能進。變為滯下。裡急後重。一日夜三十餘行。女科技窮。乃曰。病犯逆矣。下痢身涼者生。身熱者死。脈沉細者生。洪大者死。
今身熱脈大而又噤口。何可為哉。因請東宿診。兩手皆滑大。尺部尤搏指。孫曰。證非逆。誤認為疫為瘧治者逆也。雖多日不食。而尺脈搏指。經云。在下者引而竭之。法從下。可生也。即與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。服下。去稠積半盆。痛減大半。不食已十四日。至此始進粥一甌。
但胸膈仍飽悶。不如飢。又與紅六神丸二錢。胸膈舒而小腹軟。惟兩胯痛。小腹覺冷。用熱磚熨之。子戶中白物綿綿下。小水短澀。改用五苓散加白芷、小茴香、白雞冠花、柴胡服之。至夜滿腹作疼。亟以五靈脂醋炒為末。酒糊丸。白湯送下三錢。通宵安寢。次日精神清健。
白話文:
[痢疾]
張絅菴秋天患痢疾,曾用過香薷、連翹、枳實、厚朴等藥,用了兩個月病卻沒有好轉。士材醫生診治後發現,脈象滑利有力,是因下痢失調所致。於是改用香薷、連翹、當歸、白芍、陳皮、枳殼,並加入大黃三錢,瀉下不少穢物。診脈後發現脈象仍然有力,於是繼續使用之前的處方,排出許多積滯物,像魚腸一樣,大約有幾碗的量。經過十多天的調理,病就好了。
這個病例比之前的病例更棘手,醫生成功治療的關鍵在於正確判斷脈象。
繆仲淳治療一位年輕的貴族,夏天外出飲食不當,加上暑熱,患上了痢疾。旅途中沒有藥,痢疾暫時自己好了,但回家後腹痛不止,看過很多醫生,吃了很多藥,反而疼痛加劇,也不想吃東西。繆仲淳診斷為濕熱,病人的父親說其他醫生也說是濕熱,但治療後病情加重了。繆仲淳詢問用了什麼藥,病人父親說用了蒼朮、黃連、厚朴、陳皮等。繆仲淳說這是錯誤的,蒼朮性溫燥,善於閉塞氣機,病人屬於陰虛體質,更不適合使用。於是用滑石一兩磨成細末,用牡丹皮汁煮,另用白芍藥五錢,炙甘草二錢,炒黑乾薑五分,煎好後調入滑石末服用。很快,小便如同注水般暢通,疼痛立刻停止。
祝茹穹治療部堂祖澤遠,夏天得了痢疾,一天一夜要上七八十次廁所,疼痛難忍,大便僅排出少量血膿,飲食不進,已經一個多月了,人瘦弱極了。其他醫生都很擔心,認為是毒氣熏蒸腸道,導致胃口閉塞,聞到食物就想吐,這是凶兆。祝茹穹診察,發現病人面色發熱,身體卻冰冷,脈象洪大而滑。久病邪氣日盛,應該身體發熱,現在身體冰冷,身體冰冷卻脈象洪大,這是反常的。
仔細觀察胃部脈象,發現時大時小,祝茹穹立刻明白,這不是噤口症,而是因為受寒不發散,所以胃以上有寒邪積聚;又因為冒暑不注意清涼,所以胃以下有熱邪積聚。應該用溫熱的藥物驅散胃部寒邪,用清涼的藥物通利腸道熱邪。久病體虛,需要補益。四五天就能痊癒。聽到這話的人都非常驚訝。於是用吳茱萸制黃連,薑汁炒黃芩,煨乾薑、白豆蔻各一錢,陳壁土炒白朮八分,南棗包煨人參八分,煎服。當天晚上病就好了一半。服藥五六劑後,精神漸漸旺盛,也能吃東西了。
牡丹皮汁煮滑石,少加炮薑是輔助治療,處方和服藥方法都很好。祝氏的論述很好,但處方卻很普通,療效未必如此之快。
孫東宿治療溫巽橋的媳婦,發熱噁心,小腹疼痛,起因是生氣後吃東西,導致積滯。左腳酸痛,已經十天了。一位南潯的女科醫生,一開始當瘟疫治療,嘔吐加重,又當瘧疾治療,連米粒都吃不下,最後變成痢疾,裡急後重,一天一夜要上三十多次廁所。女科醫生束手無策,說病人病情危急,下痢身體冰冷的能活,身體發熱的會死;脈沉細的能活,脈洪大的會死。
現在病人身體發熱,脈象洪大,還噤口,怎麼治呢?於是請孫東宿診治。發現兩手脈象都滑大,尺脈尤其有力。孫東宿說,病情並非危急,誤認為瘟疫或瘧疾治療才是錯誤的。雖然好多天沒吃東西,但尺脈有力,經書上說,下焦的病要從下焦治,可以治癒。於是給予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,服下後排出很多稠狀積滯,疼痛減輕一半。病人已經十四天沒吃東西了,這時開始吃了一碗粥。
但是胸膈仍然飽脹,不想吃東西。又給予紅六神丸二錢,胸膈舒暢,小腹柔軟,只是兩胯疼痛,小腹感覺冰冷,用熱磚熨敷。子宮內有白色粘稠物排出,小便短澀。改用五苓散,加白芷、小茴香、白雞冠花、柴胡服用。晚上腹痛劇烈,急忙用醋炒五靈脂研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,用白湯送服三錢。整夜安睡,第二天精神清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