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0)

1. 便濁

丹溪曰。一婦年近六十。形肥味厚。中焦不清。積為濁氣。流入膀胱。下注而成白濁。濁氣即是濕痰。用二陳湯加升、柴、蒼白朮四帖。濁減半。覺胸滿。因升、柴升動胃氣。痰阻而滿悶耳。用二陳加炒麵、白朮、香附以泄其滿。素無痰者。升動亦不悶也。繼以青黛、樗皮、蛤粉、黃柏、乾薑、滑石為末。神麯為丸。服之全安。

丹溪又治一人。便濁半年。或時夢遺形瘦。作心虛治。以珍珠粉丸合定志丸。服之愈。

〔附〕南安太守張汝弼。曾患渴疾白濁。久服補腎藥不效。遇一道人。俾服酒蒸黃連丸。以川連一斤。煮酒浸一宿。甑上累蒸至黑。曬乾為末。蜜丸桐子大。日午臨臥。酒吞三十丸。遂全瘳。

潘見所弱冠患白濁。醫治三年不愈。其脈兩寸短弱。兩關滑。兩尺洪滑。孫東宿曰。君疾易愈。第待來春之仲。一劑可瘳。而今時不可。因問何以必待來年。孫曰。經云。升降浮沉必順之。又云。天時不可伐。君脈為濕痰下流證也。洪大而見於尺部。是陽乘於陰。法當從陰引陽。

但今冬令。為閉藏之候。冬之閉藏。實為來春發生根本。天人一理。若不顧天時。而強用升提之法。是伐天和而泄元氣。根本既虧。來春何以發生。聞言不信。別尋醫藥。仍無效。至春分。東宿以白螺螄殼火煅存性四兩。牡蠣二兩。半夏、葛根、柴胡、苦參、川柏各一兩。曲糊丸。

早晚服。名曰端本丸。不終劑而全愈。

震按醫書向有精濁、溺濁之分。以予驗之。濁必由精。溺則有淋無濁也。凡患濁者。竅端時有穢物黏滲不絕。甚則結蓋。溺時必先滴出數點而後小便隨之。小便卻清。惟火盛則色黃。亦不混濁。古書乃云漩面如油。光彩不定。漩腳下澄。凝如膏糊。此是膏淋與下消證。非白濁也。

白濁之因。有欲心萌而不遂者。有漁獵勉強之男色者。有醉酒及用春方以行房。忍精不泄者。皆使相火鬱遏。敗精瘀腐而成。故白濁多有延成下疳重候。豈溺病乎。內經謂水液混濁。皆屬於熱。熱甚則為赤濁。或白濁久而血不及化為精。亦變赤濁。此則危矣。治法不外養陰清熱。

佐以堅腎利水。蓋癸竅宜閉。壬竅宜通也。初起者。當兼疏泄敗精之品。如滑石、冬葵子、牛膝、萆薢之類。日久者。當兼補元實下之品。如人參、熟地、湘蓮、芡實之類。亦無甚艱難。茲選四案。濕痰濕熱居其二。蓋恐人只守定治腎一法耳。夫濕痰濕熱。似非精病。不知濕熱內侵腎臟。

則精不清而為濁。生生子案。及世人用腐漿沖滑石。或白果漿者。去其濕熱。精自固也。濕痰下注腎臟。則精不寧而為濁。丹溪首案。及李士材治武科張姓案。消其濕痰。精自駐也。若系溺病。何以不用淋證門石葦散、八正散等方耶。即日久而元氣下陷。有用補中益氣湯者。

白話文:

[便濁]

朱丹溪說,一位年近六十的婦人,體型肥胖,飲食口味濃厚,導致中焦(脾胃)不清爽,積聚成濁氣,流到膀胱,往下滲透就形成白濁。這種濁氣其實就是濕痰。用二陳湯加上升麻、柴胡、蒼朮、白朮,服用了四帖藥後,白濁減少了一半,但感覺胸悶。這是因為升麻、柴胡升提胃氣,導致痰阻礙而胸悶。於是改用二陳湯加上炒麵、白朮、香附來疏導胸悶。如果平素沒有痰的人,升提胃氣也不會悶。之後,又用青黛、樗皮、蛤粉、黃柏、乾薑、滑石磨成粉末,用神麯做成藥丸,服用後完全康復。

朱丹溪還治療過另一人,小便混濁半年,有時會遺精,身體消瘦。醫生按心虛來治療,用珍珠粉丸合定志丸,服用後就好了。

[附]

南安太守張汝弼,曾患有口渴、小便白濁的病,長期服用補腎藥卻沒有效果。後來遇到一位道士,讓他服用酒蒸黃連丸。方法是用一斤黃連,用酒浸泡一晚,然後用蒸籠蒸到黑色,曬乾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的藥丸。每天中午臨睡前,用酒送服三十丸,就完全康復了。

潘見所年輕時患有小便白濁,治療了三年都沒有好。他的脈象是兩寸短而弱,兩關脈滑,兩尺脈洪大而滑。孫東宿說,你的病容易治好,只要等到明年春季仲月(二月),一劑藥就可以治癒,現在時機不對。潘問為何要等到明年?孫說,醫書說,升降浮沉要順應自然,又說天時不可違背。你的脈象是濕痰往下流的證候,洪大的脈象出現在尺部,是陽氣侵入陰位。治法應該從陰引導陽。

但現在是冬季,是閉藏的時候。冬季的閉藏,是來年春季生發的根本。人與自然是相通的,如果不考慮天時,強行用升提的方法,就是違背天道,洩耗元氣。如果根基虧損,來年春天怎麼生發呢?潘見所聽了不相信,另尋其他醫生,仍然沒有效果。到了春分,孫東宿用白螺螄殼煅燒後研磨成粉四兩,加上牡蠣二兩,半夏、葛根、柴胡、苦參、川柏各一兩,用米糊做成藥丸。

早晚服用,藥名為端本丸。沒服完一個療程就痊癒了。

作者認為,醫書上向來有精濁和溺濁的區別。根據他的經驗,濁必定是精液的問題,溺則是有淋病而不是濁。凡是患有濁的人,尿道口時常有穢物黏液不斷滲出,嚴重的話會結成痂皮。小便時一定先滴出幾點然後小便才跟著出來,小便本身是清的,只有火盛的時候顏色才黃,但不混濁。古書說的像漩渦一樣的油,光澤不定,漩渦腳下沉澱,凝結如膏狀,這是膏淋和下消的症狀,不是白濁。

白濁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情慾萌動卻無法發洩,有的是勉強漁色,有的是醉酒或使用壯陽藥後行房事,忍精不洩,這些都會使相火鬱結,敗精腐爛而形成白濁。所以白濁常常會發展成下疳等嚴重疾病,哪裡是單純的尿病呢?《內經》說,水液混濁,都屬於熱。熱盛就會形成赤濁,或是白濁久了血不能化為精,也會變成赤濁。這樣就很危險了。治療方法不外乎滋養陰液、清除熱邪,輔以固腎利水。因為陰竅應該閉藏,陽竅應該疏通。初期發病,應當兼顧疏泄敗精的藥物,如滑石、冬葵子、牛膝、萆薢之類。病程較長者,應當兼顧補益元氣,固攝下焦的藥物,如人參、熟地、湘蓮、芡實之類。也沒有什麼困難。這裡選了四個醫案,其中兩個是濕痰或濕熱引起的。這是擔心大家只用固腎的方法來治療。濕痰濕熱好像不是精液的病,其實濕熱內侵腎臟,就會使精液不清而形成白濁。就像人們用腐漿沖服滑石粉或用白果漿來治療,是為了去除濕熱,精液自然就會固澀。濕痰下注腎臟,就會使精液不安寧而形成白濁。像丹溪的第一個醫案,以及李士材治療武科張姓的案例,都是通過消除濕痰來使精液固攝。如果說是尿病,為什麼不用淋病門的石葦散、八正散等方劑呢?即使是病久元氣下陷,有用補中益氣湯的,也是通過補益元氣,使精液升舉,不使其滲漏。只有夏天因暑熱引起的白濁,用辰砂六一散,以及筋疝引起的白色像精液的東西,隨著小便排出,用龍膽瀉肝湯,這兩種情況才是尿病,但和赤白濁的情況有明顯區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