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三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3)

1.

豈能搜導下行,徒傷脾氣,痰愈窒塞,此法亦不可用。 今三部脈象虛軟無力,邪盛正衰,不易開散。用藥貴有節次矩矱。 蓋驚痰之來始於肝膽。冬月木氣歸根,不敢攻治,但當理脾清肺,使脾能健運,肺能肅降,痰乃下行耳。 今四末腫麻,氣壅已甚,須藥餌與飲食相參。白飯、香蔬、苦茗,便為佳珍。 不但厚味當禁,即粥亦不宜食。以粥飲之,結為痰飲,易易耳。 不但雜食當禁,即飲食亦宜少減。以脾氣不用以消穀,轉用之消痰,較藥力更捷耳。 其辛辣酒脯及煎爆日曝之物,俱能傷肺,並不宜食。 依此調理,至春月木旺,才用四君子湯加龍膽草、蘆薈、代赭石、黃連、青黛等藥,為丸服之。 痰迷之症,果獲全瘳,後遂不發。

震按:內經仲景所謂厥者,手足逆冷耳,故有寒厥熱厥之辨。 今人所謂厥者,乃暈厥耳,亦兼手足逆冷,而其重在神昏若死也。 向來混於一處,最誤後學。 今只選暈厥,不選厥逆,庶幾頭緒稍清。 故丹溪案是怒厥也,又名肝厥;戴汪江三案是虛厥也;孫案是血厥也,又名薄厥;李案是虛厥之極,即脫厥也;喻案是痰厥,亦兼怒厥。 法已略備矣。

白話文:

厥證的治療,不能強行使其向下運行,這樣反而會傷及脾胃,導致痰液更加阻塞,所以這種方法不可行。現在患者三部脈象虛弱無力,邪氣盛而正氣衰,不宜使用辛散的藥物。用藥必須有節制,循序漸進。因為驚痰的產生最初源於肝膽,而冬季木氣歸根,不敢用攻伐之法治療。只能調理脾胃,清肅肺氣,使脾胃功能健運,肺氣肅降,痰液自然向下運行。現在患者四肢腫脹麻木,氣機壅塞已甚,需要藥物和飲食雙管齊下調理。白米飯、清淡蔬菜、苦茶,這些都是好的食物。不僅要禁止肥甘厚味,即使稀粥也不宜食用,因為粥容易導致痰飲積聚。不僅要禁止各種雜食,飲食也要減少,讓脾胃的力量用來消化痰飲,比單純依靠藥物更有效。辛辣食物、醃製肉類、油炸煎烤的食物,都會傷肺,都不能食用。按照這個方法調理,等到春季木氣旺盛時,再服用四君子湯,加入龍膽草、蘆薈、代赭石、黃連、青黛等藥物,製成丸劑服用。這樣,痰迷的症狀就能痊癒,以後也不會再發作。

關於「厥」的理解,《內經》和張仲景所說的「厥」,是指手腳冰冷。因此有寒厥和熱厥之分。現代人所說的「厥」,是指暈厥,也伴有手腳冰冷,但其主要症狀是神志昏迷,如同死亡。過去常常混淆兩者,誤導後學。本文只選擇討論暈厥,不討論厥逆,以便理清思路。丹溪的病例是怒厥,也叫肝厥;戴、汪、江三人的病例是虛厥;孫氏的病例是血厥,也叫薄厥;李氏的病例是虛厥的極端,即脫厥;喻氏的病例是痰厥,也兼有怒厥。這些病例的治療方法,已經大致說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