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十 (7)
卷十 (7)
1. 瘛瘲
錢乙治皇子病瘛瘲。國醫莫能療。聞乙有異能。召之。進黃土湯而愈。神宗問此何以能愈此疾。對曰。以土勝水。木得其平。則風自止。帝悅。擢太醫丞。
白話文:
錢乙治療皇子的病症。國內的醫生都無法治療。聽說錢乙有特殊的能力,於是召見了他。錢乙進獻了黃土湯,皇子喝了以後就痊癒了。神宗皇帝問他,為什麼能夠治好這個疾病。錢乙回答說,用土能夠勝過水。木元素得到了平衡,於是風就自然停止了。皇帝很高興,提拔他為太醫丞。
江應宿治一富家兒。病手足瘛瘲。延至二十餘日轉篤。江後至。曰。此氣虛也。當大補之。以參、朮、歸、耆、茯、芍、黃連、半夏、甘草。佐以肉桂。助參、耆之功。補脾瀉肝。一飲遂覺少定。數服而愈。所以知兒病者。左脈滑大。右脈沉弱。似有似無。右手主於氣。故曰氣分大虛。
白話文:
江應宿替一位富家子弟治病。富家子弟的手腳關節扭曲變形,病情延宕二十多天轉為嚴重。江應宿後來到了,說:「這是氣虛引起的,應當用大補藥方。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熟地黃、茯苓、芍藥、黃連、半夏、甘草,佐以肉桂,幫助人參、熟地黃的功用,補脾瀉肝。」富家子弟服用一次湯藥後,就覺得病情稍有好轉,服用數次後痊癒了。江應宿之所以知道富家子弟的病情,是因為他把脈時,發現富家子弟的左手脈搏滑大,右手脈搏沉弱,好像有又好像沒有。右手主氣,所以說氣分大虛。
經所謂土極似木。亢則害。承乃制。脾虛為肝所侮而風生焉。證似乎風。治風無風可治。治驚無驚可療。治痰無痰可行。主治之法。所謂氣行而痰自消。血榮而風自滅矣。見肝之病。知肝當傳脾。故先實其脾土。治其未病。否則成慢脾風而危殆矣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土的極端像是木,亢盛的話就會造成傷害。承接就制約。脾虛被肝侵犯,然後就產風。症狀看起來像風,但治風卻沒有風可治。治驚卻沒有驚可療。治痰卻沒有痰可治。主要的治療方法,是氣血運行而痰就會自行消失。血氣充盈而風就會自然消滅。看到肝的病,知道肝應該傳給脾。所以先實其脾土。在病沒有形成之前就治療它。否則就會形成慢性脾風,因而危及生命。
2. 黃疸
羅謙甫云。一兒季夏。身體蒸熱。胸膈煩滿。皮膚如潰橘之黃。眼中白睛亦黃。筋骨痿弱。不能行立。此由季夏之熱。加以濕令。而蒸熱薄於經絡。入於骨髓。使臟氣不平。故脾逆乘心。濕熱相合而成此疾也。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。胸膈煩滿。脾濕勝則皮膚如潰橘之黃。有餘之氣。
白話文:
羅謙甫說。有一個小孩在季夏之時,身體發熱,胸膈煩悶、腫脹,皮膚像潰爛的橘子一樣黃,眼中的眼白也黃了。筋骨萎弱,不能行走站立。這是由於季夏的暑熱,加上濕氣的影響,暑熱侵襲經絡,進入骨髓,使臟氣不平。因此,脾氣逆行侵犯了心臟,濕熱相合,形成了這種疾病。心火實則身體發熱,胸膈煩悶腫脹。脾濕勝則皮膚像潰爛的橘子一樣黃。有餘之氣。
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。是腎肝受邪。而筋骨痿弱不能行。內經云。脾熱色黃而肉蠕動。又言濕熱成痿。豈不信哉。所謂子能令母實。則瀉其子也。蓋脾土退其本位。腎水得復。心火自平矣。又經曰。治痿獨取陽明。正謂此也。乃以加減瀉黃散主之。方以黃連、茵陳各五分。黃柏、黃芩各四分。
白話文:
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攻擊對手的弱點。這是因為腎臟和肝臟受到了邪氣的侵襲,導致筋骨痿弱,無法行走。《內經》說,脾胃有熱,臉色就會發黃,肌肉也會蠕動。又說濕熱會導致痿症。這些都是真實可靠的。所謂“子能令母實,則瀉其子也”,就是說,如果孩子能讓母親充實起來,就要瀉掉孩子的氣血。這是因為脾土退出了原本的位置,腎水恢復了功能,心火自然就平息了。經典著作中也說,治療痿症只要治療陽明經就可以了,就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可以用加減瀉黃散來治療,方劑中用黃連、茵陳各五分,黃柏、黃芩各四分。
茯苓、梔子各三分。澤瀉二分。作一服煎。熱服食前。一服減半。待五日。再服而愈。內經曰。土位之主。其瀉以苦。又云。脾惡濕。急食苦以燥之。故用黃連、茵陳之苦寒除濕熱為君。腎欲堅。急食苦以堅之。故以黃柏之苦辛寒強筋骨為臣。濕熱成煩。以苦瀉之。故以黃芩、梔子之苦寒。
止煩除滿為佐。濕淫於內。以淡泄之。故以茯苓、澤瀉之甘淡。利小便。導濕熱為使也。
白話文:
茯苓、梔子各三份。澤瀉二份。做成一服藥煎服。熱飲在飯前服用。一服藥減半服用。等五天。再服用一服藥就可以痊癒。內經說。土位之主。洩熱以苦味藥。又說。脾臟厭惡濕氣。緊急服用苦味藥來燥濕。所以用黃連、茵陳的苦寒來除濕熱做為君藥。腎臟想強壯。緊急服用苦味藥來強壯。所以用黃柏的苦辛寒來強筋健骨做為臣藥。濕熱造成煩躁。用苦味藥來瀉熱。所以用黃芩、梔子的苦寒做為佐藥。
魏云。陽明為胃土。而方中獨瀉脾土。故曰。土位之主。其瀉以苦。所以清燥湯治痿。用黃連、黃柏。良有以也。治痿獨取陽明。不得專主人參、黃耆。
白話文:
魏氏說:陽明是胃土。而方中只有瀉脾土。所以說:土位的主宰,用苦味來瀉。所以清燥湯治療痿症,用黃連、黃柏。這有一定的道理。治療痿症只取陽明,不能只用人參、黃耆。
3. 癖積
劉仲安治一兒。病癖積。左脅下硬如覆手。肚大青筋。發熱肌瘦。自汗咳嗽。日晡尤甚。牙疳。口臭惡。宣露出血。四肢困倦。飲食減少。病甚危篤。先與沉香海金砂丸。一服。下穢物兩三行。次日。合塌氣丸服之。十日。復與沉香海金砂丸利之。又令服塌氣丸。如此互換。服至月餘。其癖減半。百日良愈。
白話文:
劉仲安曾經治療一個男孩,這個男孩得了癖積的病。在左脅下方有一塊硬塊,就像手背一樣。肚子大,青筋暴露。發熱,肌肉瘦弱。自汗咳嗽,下午和傍晚的時候病情尤其嚴重。牙齦潰爛,口臭難聞。牙齦出血,四肢無力,飲食減少。病情非常危重。
劉仲安先給他服用了沉香海金砂丸,一服藥後,排出了兩三次穢物。第二天,讓他服用塌氣丸。十天後,又讓他服用沉香海金砂丸,以利於排泄。然後又讓他服用塌氣丸。如此交替服用,一個多月後,病情減輕了一半。一百天後,痊癒了。
明宗室富順王一孫。嗜燈花。但聞其氣。即哭索不已。時珍診之。曰。此癖也。以殺蟲治癖之藥丸服。一料而愈。
白話文:
明朝宗室富順王有一個孫子,非常嗜好燈花。只要聞到燈花的味道,就會哭著不停地索要。當時,李時珍診斷後說:「這是癖好引起的,應該用殺蟲的藥丸來治療。」他服用了李時珍開的一副藥之後,就好了。
震按沉香海金砂丸乃牽牛頭末一兩。海金砂一錢。沉香、輕粉各一錢。獨囊蒜研泥丸之。木香塌氣丸乃陳皮去白、蘿蔔子炒各五錢。草豆蔻、胡椒、木香、青皮各三錢。蠍尾去毒二錢五分。水法丸。所服丸數皆三十丸。多至四五十丸。出東垣十書。
白話文:
震按沉香海金砂丸是牽牛頭末一兩,海金砂一錢,沉香、輕粉各一錢,獨囊蒜研成泥丸。木香塌氣丸是陳皮去白、蘿蔔子炒各五錢,草豆蔻、胡椒、木香、青皮各三錢,蠍尾去毒二錢五分。水法丸的服丸數皆三十丸,最多可達四五十丸。出自《東垣十書》。
4. 疳積
陳孝廉自述云。其子痘疹後。患疳積病。骨瘦如柴。大便不固。偶得市人傳一方。用山楂一兩。白酒麴一兩。取多年瓦夜壺人中白最多者。將二物裝內。炭火煅存性。研為細末。每服六分。滾水送下。藥未完而病愈。
白話文:
陳孝廉自述。他兒子出過天花疹子以後,得了疳積病。瘦骨如柴,大便稀溏。有一天,他碰巧得到一個街坊傳授的一個偏方。用山楂一兩,白酒麴一兩。取用多年瓦夜壺人中白最多者,把兩種藥物裝入夜壺中。用炭火煅燒存性。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六分,用滾水送服。藥還沒吃完,病就痊癒了。
黃上舍瑤臺乃郎。患疳。肚大如箕。足細如管。眼生翳膜遮睛。幾不可為。在蘇州。得異人傳授一方。取雞蛋七枚。輕去殼。勿損衣膜。以胡黃連一兩。川黃連一兩。童便浸春秋五日。夏三日。冬七日。浸透煮熟。令兒服之。遂愈。後以治數兒。無不立效。
白話文:
黃上舍的兒子瑤臺患了疳病,肚子像簸箕一樣大,腿細如竹竿。眼睛生翳膜遮蓋著眼珠,幾乎沒辦法醫治了。在蘇州,他得到一位異人傳授的一個方子。取七個雞蛋,輕輕去除蛋殼,不要損壞蛋衣膜。用黃連一兩,川黃連一兩,用童便浸泡春秋五天,夏季三天,冬季七天。浸透後煮熟,讓孩子服用。孩子服後痊癒了。後來用這個方子治療了許多孩子,沒有一個不立刻見效的。
江應宿見丁氏兒醫。治疳積腹大腳小。翳膜遮睛者。用大蝦蟆十數個。打死。置小口缸內。取糞蛆不拘多少。糞清浸養。盛夏三日。春末秋後四五日。以食盡蝦蟆為度。為粗麻布袋一方。扎住缸口。倒置活水中。令吐出汙穢淨。再取新瓦燒紅。置蛆於上。烙干。令病兒食之。
白話文:
江應宿訪問丁氏兒科醫生,治療疳積、肚子大、腳小的患兒,以及患有翳膜遮蓋眼睛的患兒。丁氏兒科醫生採用以下方法:
-
準備:使用十幾個大蝦蟆,將其打死後,放入小口缸內。
-
收集:收集蝦蟆的糞便蛆,數量不限。
-
浸泡:用乾淨的糞水浸泡蝦蟆糞便蛆。
-
發酵:在盛夏季節,將蝦蟆糞便蛆浸泡三天,在春末秋後浸泡四到五天,直到蝦蟆糞便蛆吃光蝦蟆為止。
-
過濾:用粗麻布袋將缸口紮緊,倒置在活水中,讓汙穢物吐出,淨化蝦蟆糞便蛆。
-
烘烤:取一片新的瓦片,燒紅後,將蝦蟆糞便蛆放在瓦片上,烙乾。
-
服用:讓患兒服用烙乾的蝦蟆糞便蛆。
每服一二錢。後服參苓白朮散。而愈。若兒稍大見疑。用炒熟大麥面和少蟲作餅或丸。看兒大小壯弱。無不驗者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一二錢。之後服用人參、茯苓、白朮散。然後痊癒。如果孩子稍大,可以服用炒熟的大麥面和少量的蟲子做成的餅或丸藥。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和體質強弱,沒有不有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