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四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3)

1. 發熱

立齋又治府庠王以道。元氣素弱。復以考試積勞。於冬月大發熱。淚出隨凝。目赤露胸。氣息沉沉欲絕。脈洪大鼓指。按之如無。舌乾如刺。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。令服十全大補湯。囑曰。服此藥其脈當收斂為善。少頃熟睡。覺而惡寒增衣。脈頓微細如絲。此虛寒之真象也。

以人參一兩。熟附三錢。水煎頓服而安。夜間脈復脫。乃以參二兩。熟附五錢。仍愈。後以大劑參、朮、歸身、炙草等藥。調理而愈。

震按壯熱露胸。目赤淚凝。舌乾如刺。純是火象。惟氣息沉沉欲絕。是虛象。脈洪大鼓指。按之如無。則可決其內虛寒而外假熱矣。服溫補藥後。脈當收斂為善。此是格言。所當熟記。又立齋治七十九歲老人。於少妾入房後。頭痛發熱。見諸火象。脈洪大無倫。按之有力。較之此案證同脈異。更宜細參。

李時珍自記年二十時。因感冒。咳嗽既久。且犯戒。遂病骨蒸發熱。膚如火燎。每日吐痰碗許。暑月煩渴。寢食幾發。六脈微洪。遍服柴胡、麥冬、荊瀝諸藥。月餘益劇。其尊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。煩躁引飲而晝盛者。氣分熱也。宜一味黃芩湯。以瀉肺經氣分之火。乃按方用片芩一兩。水煎頓服。次日身熱盡退。而痰嗽皆愈。藥中肯綮。如鼓應桴如此。

震按此案與立齋治法。有天淵之別。故病者如人面之不同。千態萬狀。無有定形。治病者能如以鏡照面。使隨其形而呈於鏡。則妍媸自別。不至誤認矣。

高果哉治陳幾亭。病身熱。自卯辰以後。上半身熱。申酉時。中半身熱。亥子時。下半身熱。熱至足底更甚。周而復始。一日一夜。循環無間。服藥久而不效。展轉沉重。高診之。脈微無力。右尺脈伏而不起。因思尺脈沉伏者。腎虛也。日夜之熱。上下循環者。腎火之浮游也。

至子時而足底大熱。則腎火之歸就於下也。若當歸下之時。而能攝住其性。不使上走。則熱自無矣。須效燒丹法治之。夫丹家用二個陽城罐。一盛水銀丹藥。填塞其中。一則空而無物。以兩罐對合兩口。扎住。鹽泥封固。然後煅煉。其上之空罐。當燒紅時。必用濕紙搭於罐底。

頻以冷水潤之。蓋下罐丹藥。為火久逼。則漸漸望空罐中來矣。如升藥之望上而飛也。但水銀甚活。雖上入空罐。又能復入舊罐。必得涼冷之處。方能攝住其質。故用濕紙搭於罐底。丹必穩貼矣。今仿此法以制方。用童便炙龜板一兩。熟地、枸杞各七錢。麥冬五錢。萸肉四錢。

此五味皆補腎滋陰之藥。猶水銀與丹藥也。附子二錢。以從治而導火歸元。猶煉丹之火也。又用黃柏七錢以降其火。猶罐底之濕紙與水也。黃昏煎好。子時方服。從前服藥。皆積於胸中而難下。服此藥。覺胸中易下。三劑而熱除病愈。

白話文:

發熱

一位名叫王某的府庠學生,體質原本就虛弱,又因考試操勞過度,在冬天得了重感冒,高燒不退。他眼淚汪汪,凝固不流,眼睛紅腫,胸口發熱,呼吸急促,幾乎要斷氣,脈搏洪大有力,但按下去卻像沒有脈搏一樣,舌頭乾燥得像刺一樣。這屬於內在真寒,外在假熱的症狀。醫生給他開了十全大補湯,並囑咐說,服藥後脈搏應該會收斂,這是好的現象。不久,王某就睡熟了,醒來後卻覺得更冷,加了衣服,脈搏變得細弱,像絲線一樣,這才是他虛寒的真實症狀。

於是醫生用人參一兩、熟附子三錢煎水給他服用,病情有所好轉。但晚上脈搏又變得很弱,醫生便加量用人參二兩、熟附子五錢,病情才再次好轉。後來,醫生又用大劑量的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炙甘草等藥物調理,終於痊癒。

(文中記載的另一起案例)壯熱、胸口發熱、眼睛紅腫、眼淚凝固、舌頭乾燥像刺一樣,這些都是火熱的症狀。只是呼吸急促,快要斷氣,這是虛弱的表現。脈搏洪大有力,但按下去卻像沒有脈搏一樣,由此可以判斷是內在真寒,外在假熱。服用溫補藥物後,脈搏應該會收斂,這是經驗之談,應該牢記。還有一次,醫生治療一位79歲的老人,老人在與年輕妾室同房後頭痛發熱,出現了火熱的症狀,脈搏洪大有力,但與之前的案例相比,雖然症狀相同,但脈象卻不同,需要仔細辨證。

(李時珍的案例)李時珍20歲時,因感冒久咳,又犯了忌諱,患上了骨蒸發熱,皮膚像被火燒一樣,每天吐出一碗痰,夏天感覺煩渴,吃喝睡覺都困難,脈搏輕微洪大。他服用柴胡、麥冬、荊芥、防風等藥物一個多月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他父親想起李東垣治療肺熱如火燒,煩躁多飲,白天症狀更重,屬於氣分有熱,應該用一味黃芩湯瀉去肺經氣分的火熱。於是按照方子用黃芩一兩煎水服用,第二天,發熱就完全退了,咳嗽也好了,藥物效果如同桴鼓相應一樣迅速。

(文中對比案例的總結)這個案例與前面所述的治療方法大相徑庭,說明病情像人的面孔一樣,千變萬化,沒有固定的模式。醫生治療疾病應該像用鏡子照臉一樣,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法,才能避免誤診。

(高果哉的案例)高果哉治療陳幾亭,患者發熱,從卯時(早上五點到七點)開始上半身發熱,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中半身發熱,亥時(晚上九點到十一點)下半身發熱,熱到腳底最厲害,如此循環往復,一天一夜不停。服用很多藥物都不見效,患者輾轉難眠,身體沉重。高果哉診脈發現脈象微弱無力,右尺脈沉伏不顯。他認為尺脈沉伏是腎虛,日夜發熱,熱從上到下循環,是腎火浮游的表現。

到了子時(晚上十一點到一點),腳底最熱,說明腎火下降到下焦。如果能在腎火下降時,控制住它的性質,不讓它上行,熱就會自然消失。高果哉想到了煉丹的方法:煉丹要用兩個陽城罐,一個盛放水銀和丹藥,填滿其中;一個是空的。將兩個罐子口對口合在一起,紮緊,用鹽泥封固,然後煅煉。上面空的罐子燒紅時,要用濕紙搭在罐底,經常用冷水潤濕,因為下面的罐子裡丹藥被火長時間逼迫,會慢慢地往空罐裡升騰,就像升藥向上飛一樣。但是水銀很活潑,即使上升到空罐裡,也能重新回到舊罐裡,必須要有冷的地方才能固定它的性質,所以用濕紙搭在罐底,丹藥才能穩穩地附著。現在仿照這個方法制方,用童尿炙過的龜板一兩、熟地、枸杞各七錢、麥冬五錢、吳茱萸肉四錢。

這五味藥都是補腎滋陰的藥物,就像水銀和丹藥一樣;附子二錢,用來引導腎火歸元,就像煉丹用的火一樣;黃柏七錢,用來降火,就像罐底的濕紙和水一樣。黃昏煎好,子時服用。以前服用的藥物都積在胸中難以下行,服用了這個藥方後,感覺胸中藥物容易下行,三劑藥後,發熱消退,疾病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