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七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1)

1.

高果哉治魏子一。未發時。常患嘴唇乾燥。自服麥冬一兩。生地四錢。元參二錢。五味一錢。甘草六分。烏梅三個。雖有小效。而病根不去。果哉云。此證宜用神水。其法以鉛熔化。散澆於地。成薄片。取起。剪作長條數塊。以一頭鑽眼。懸吊於鍋。鍋內置燒酒。燒酒之上。

白話文:

高果哉醫生醫治魏某人的病。魏某還沒發病的時候,就經常感到嘴脣乾燥。他服用麥冬一兩、生地四錢、元參二錢、五味一錢、甘草六分、烏梅三個。雖然有些效果,但病根還是沒有去除。高果哉說,這個病症應該使用神水。神水的做法是:將鉛熔化,然後將熔化的鉛散著澆在地上,會形成薄片。把薄片取起來後,剪成幾塊長條。在一頭鑽個眼,把它懸吊在鍋裡。鍋裡放酒,酒的上面放一個盛放水的容器。等酒燒開後,水汽蒸發到容器裡,就得到了神水。

仰張一盆。與鉛片相近。鍋下燃火。使酒沸而氣上衝於鉛片。鉛片上有水滴下盆內。為之神水。取服之。以此水從下而上。能升腎中之水。救上之燥干也。

白話文:

把一個容器放好,大小要和鉛片相近的容器。在容器下方點火。讓酒滾沸,水蒸氣衝上鉛片。鉛片上有水滴滴入容器內。這就是神水。喝下神水。神水可以從下往上,把腎裡的水向上引導,以拯救上半身的乾枯燥熱。

震按神水亦古方所載。而得高公之釋。其義始明。

2.

程仁甫治一婦。年近四十。信來求藥。云不時懸齶墮下。勞苦即衄血。或偏身作痛。程雖未診視。按經云。喉舌之疾。皆屬痰火。推察其原。又是陰血不足。不能制上焦虛火。而前證作矣。必滋下焦陰血。使水升火降。病當不舉。若峻用正治之藥。上焦之火未去。而中寒之疾復生。

白話文:

程仁甫曾經診治過一位婦女,年近四十歲。她寫信來求藥,說自己的懸雍垂經常掉下來,勞累就會流鼻血,有時身體還一側疼痛。程仁甫雖然沒有親自診視,但根據醫書上所說,喉嚨和舌頭的疾病都屬於痰火引起的。推測她的病因,又是因為陰血不足,不能剋制上焦的虛火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。必須滋養下焦的陰血,讓水氣上升,火氣下降,病情才能好轉。如果使用猛烈的正治之藥,上焦的火氣還沒消除,反而會再引起中寒的疾病。

前病何由得愈。八物湯桔梗陳皮、貝母、元參。喉痛甚加荊芥薄荷。丸用加減八味丸黃柏。久服而安。

白話文:

先前得了什麼病而怎麼好的?八物湯加上桔梗、陳皮、貝母、元參。喉嚨痛得厲害就加上荊芥、薄荷。丸藥用加減八味丸加上黃柏。連續服用很長一段時間纔好轉。

一人口內生肉球。有根。線長五寸余。吐球出。方可飲食。以手輕按。痛徹於心。水調生麝香一錢。頻服之。三日根化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口腔內長了一個肉球,它長著一條根,這根根蒂有五寸多長。當他把肉球吐出來時,才能正常飲食。如果用手輕輕按壓口腔內長出來的肉球,疼痛會直達心臟。我用溫水沖服麝香一錢,連續服用數次。三天後,肉球的根化解了,口腔內的肉球也治好了。

3.

薛己治一婦人。善怒。舌本強。手臂麻。薛曰。舌本屬土。被木剋制故耳。用六君加柴胡、芍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薛己醫生治療一位婦女。她容易發怒,舌根堅硬,手臂麻木。薛己說,舌根屬土,被木剋制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。他用六君湯加柴胡、芍藥來治療她。

一男子舌下牽強。手大指次指不仁。或大便秘結。或皮膚赤暈。薛曰。大腸之脈散舌下。此大腸血虛風熱。當用逍遙散槐角秦艽治之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男子舌頭下面疼痛,大拇指和食指感覺麻木。有時大便乾結,有時皮膚出現紅色暈圈。薛氏說,大腸的經脈分佈在舌頭下面,這是一種大腸血虛風熱的症狀,應該用逍遙散加上槐角、秦艽來治療。

一人舌腫脹。舒出口外。以蓖麻油蘸紙捻煙。熏之而愈。

一人傷寒。舌出寸余。連日不收。用梅花片腦糝舌上。應手而收。重者用五錢。方愈。

白話文:

某人寒症發作,舌頭伸出嘴外超過一寸。好幾天都不肯收回去。用梅花針在舌頭上扎,當場舌頭就縮回去了。症狀嚴重的,用了至少五錢重的針。才痊癒。

一婦人產子。舌出不能收。醫有周姓者。令以硃砂末敷其舌。仍令作產子狀。以二女掖之。乃於壁外潛累盆盎置危處。墮地作聲。聲聞而舌收矣。

白話文:

一個婦人分娩後,舌頭伸出來不能收回去了。醫生有一個姓周的,讓人用硃砂末敷她的舌頭,並讓人裝作生孩子的樣子,由兩個女子扶著她。周醫生在牆外暗中把盆、罐疊在危險的地方,掉在地上發出聲音。聽到聲音,那婦人的舌頭就收回去了。

江曰。舌乃心之苗。此必難產而驚。心火不寧。故舌因用力而出也。今以硃砂鎮其心火。又使倏聞異聲以恐下。經曰。恐則氣下。故以恐勝之也。

白話文:

江說:舌頭是心的苗裔。這名女子一定是難產,受了驚嚇,心火不寧。所以舌頭因為用力而伸出來了。現在用硃砂來鎮定她的心火。又使用忽然發出異聲來嚇唬她,讓她感到恐懼。經書上說:受到驚恐,氣就會往下沉。所以用恐懼來戰勝她的心火。

本事方曰。一婦人舌腫滿口。不能出聲。用蒲黃一味為末糝之。一宿即愈。

良方曰。一士人無故舌出血。仍有小穴。一醫云。此名舌衄。炒槐花為末摻之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妙方,有一位讀書人,莫名其妙地舌頭出血,並且還有一個小洞。有一位醫生說,這叫做舌衄,用炒過的槐花研成粉末,敷在傷口上即可治癒。

4. 牙齒

東垣治一婦人。年三十。齒痛甚。口吸涼風則暫止。閉口則復作。乃濕熱也。足陽明貫於上齒。手陽明貫於下齒。陽明多血聚。加以膏粱之味助其濕熱。故為此病。用黃連、梧桐淚苦寒。薄荷荊芥穗辛涼。治濕熱為主。升麻苦辛。引入陽明為使。牙者骨之餘。以羊䯒骨灰補之為佐。

白話文:

東垣曾經治過一名年紀三十歲的婦人,她的牙齒疼痛得很嚴重。只要一吸進涼風,疼痛就會暫時停止;一閉じ口,疼痛又會開始。這名婦人的情況是濕熱所致。足陽明經脈分佈到上牙齒,手陽明經脈分佈到下牙齒。陽明經脈中有許多氣血聚集。加上膏粱厚味有助於濕熱的形成,因此婦人會出現這個病症。

治療方案如下:

• 黃連和梧桐淚具有苦、寒的性質。

• 薄荷和荊芥穗具有辛、涼的性質。

• 升麻具有苦、辛的性質。

• 羊䯒骨灰具有補益的性質。

這些藥物可以治療濕熱,升麻可以引導其他藥物進入陽明經脈,而羊䯒骨灰可以補充骨骼的營養。

麝香少許入內為引。作細末擦之。痛減半。又以調胃承氣去硝。加黃連以治其本。二三行而止。其病良愈。不復作。

白話文:

加入少許麝香做為引藥,將其研磨成細末,塗抹於患處,可以減輕一半的疼痛。另外用調胃承氣湯去掉硝石,加入黃連來治療病的根本原因,服用二至三次即可見效,疾病就能痊癒,不再復發。

一人因服補胃熱藥。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。牽引頭腦。滿面發熱大痛。足陽明之別絡入腦。喜寒惡熱。乃是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也。其齒喜冷惡熱。以清胃散治之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服用了滋補胃部的熱性藥物,導致上下牙齒疼痛難忍,疼痛牽扯到頭部,整張臉都發熱疼痛。足陽明經的別絡進入腦部,他喜歡寒冷而討厭炎熱,這是因為手陽明經中的熱氣旺盛而引起的。他的牙齒喜歡冷而討厭熱,用清胃散來治療,最後治癒了。

震按齒痛不屬陽明。即屬少陰。此二條與後易案。乃兩大局正面文章也。

衛生十全方云。一人牙齒日長。漸漸脹開口。難為飲食。蓋髓溢所致。只服白朮愈。

白話文:

《衛生十全方》記載,有一個人牙齒日漸增長,逐漸張開嘴巴,難以進食。這是由於牙髓溢出所致。只服用白朮即可治癒。

魏云。可見腎虛者。不宜服術。

易思蘭治一人患齒病。每遇房勞。或惱怒。齒即俱長。痛不可忍。熱湯涼水。俱不得入。發必三五日。苦狀難述。竟絕欲。服補陰丸清胃飲。俱不效。易診其脈。上二部俱得本體。惟二尺洪數有力。愈按愈堅。乃曰。沉濡而滑者腎脈。洪數有力者心脈。今於腎部見心脈。是所不勝者侮其所勝。

白話文:

曾經有位叫易思蘭的人醫治一位患有牙痛的病人。每當這位病人勞累過度、憤怒時,牙齒就會痛起來。痛到讓人無法忍受,喝熱湯、涼水都會加劇疼痛。這種疼痛通常會持續三到五天,非常難受。這位病人終於下定決心不再縱慾,並服用補陰丸和清胃飲來治療,但是都沒有效果。易思蘭診脈後發現,病人的上兩部脈象都符合本體。只有二尺脈洪數有力,而且按壓越重,脈搏就越強。於是,易思蘭說:“沉而滑的脈象是腎脈,洪數而有力的脈象是心脈。現在在腎部診到了心脈,說明心裡的情緒侵犯到了腎髒。”

乃妻入乘夫。腎中火邪盛矣。清胃飲惟胃脈洪數者為宜。今胃脈平和。清之何益。腎主骨。齒乃骨余。火盛而齒長。補之何益。況有乾薑。更非所宜。乃用黃柏三錢。以滋水泄火。青鹽一錢為引。升麻一錢。升出腎中火邪。藥入口。且漱且咽。服後即覺丹田熱氣上升。自咽而出。

白話文:

他的妻子騎在丈夫身上,腎中火邪盛的跡象很明顯。清胃飲只適用於胃脈洪數的人。現在胃脈平和,清胃飲有什麼用處呢?腎主骨,牙齒是骨骼的餘氣,火盛牙齒就會長長,用補益藥物有什麼用處?況且藥方中有乾薑,更不適合。於是用了三錢黃柏,滋陰洩火。一錢青鹽做引,一錢升麻,把腎中火邪升發出來。藥入口後,既漱口又咽下。服用後立刻感到丹田有熱氣上升,從咽喉排出。

再進二帖。病即全愈。

震按此案醫理講得最精。由於脈象診得的真。而更運以巧思。斯發無不中矣。清胃散之庸。誠不足責。即泛用滋陰藥。亦難應手。只此三味。銓解甚明。信乎缺一味不可。多一味不必也。余鄉有患齒痛數年。諸藥不效者。葉天士先生用山萸肉、北五味、女貞子旱蓮草各三錢。

白話文:

震發按:這個案例,醫理講得最精闢。因為脈象診斷得確實,再運用巧妙的想法,開出的藥方無不精準。清胃散的效果平凡,實在不足責備。即使是常用滋陰藥物,也很難奏效。只有這三味藥,權衡解釋非常清楚。的確是缺一味藥不行,多一味藥就沒必要了。我在家鄉有位患者深受牙痛所苦好幾年,各種藥物都無效,葉天士先生用山茱萸肉、北五味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各三錢。

淮牛膝、青鹽各一錢而全愈。此取酸鹽下降。引腎經之火。歸宿腎經。可與易公之方。並垂不朽。而其義各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