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)

1. 潮熱、吐衄血

汪石山治一婦,產後未經滿月,怒氣,血流如水,三日方止;隨又勞苦,四肢無力,睡而汗出,日晡潮熱,口乾,五心如炙。諸醫皆用柴、芩、薄荷之類,其熱愈熾。診其脈弦大無力,此蓐勞也。以四物湯一兩,入胡黃連、秦艽、青蒿各五分,數服熱退身涼,後以黃連八珍丸一料而安。

震按此用二連、艽、蒿,可見薛氏之八珍十全,原非成例定局。

一婦產後,血逆上行,鼻衄,口乾心燥舌黑,蓋因瘀血上升,遂用益母丸,童便化下數丸,後鼻衄漸止,下血漸通。

震按女科諸書,咸以產後鼻衄為險證,此用益母丸童便化下數丸,是仿倒經治法,亦有愈者,然未可奉為勝算也。

立齋治大尹俞君之內,產後發熱晡熱,吐血便血,兼盜汗,小便頻數,胸脅脹痛,肚腹痞悶。薛曰:「此諸臟虛損也,治當固本為善。」自恃知醫,用降火之劑,更加瀉痢腸鳴,嘔吐不食,腹痛足冷,始信薛言求診。其脈或浮洪,或沉細,或如無;其面或青黃,或赤白。此虛寒假熱之狀。

時值仲夏,當舍時從證,先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肉桂,數劑胃氣漸復,諸證漸退,更佐以十全大補湯,半載全愈。

震按此條脈法,可為大虛之據。

一產婦咳嗽痰盛,面赤口乾,內熱晡熱,撤作無時,此陰火上炎,當補脾腎,遂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而愈。

一產婦瀉痢年餘,形體骨立,內熱晡熱,自汗盜汗,口舌糜爛,曰吐痰三碗許,脈洪大,重按全無,此命門火衰,脾土虛寒而假熱;吐痰者,乃脾虛不能統攝歸源也。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,用補中益氣兼補肺金而脾胃健。

震按此二案,乃薛氏治法正宗,能熟志之,自不流入清解滋陰一路。

白話文:

汪石山治療一位婦人,她產後還沒滿月,因為生氣導致出血,血像水一樣流個不停,三天後才止住。之後又因為勞累,四肢無力、睡覺時會出汗,到了下午就會感到潮熱,口渴,手心腳心都像被火烤一樣熱。其他醫生都用柴胡、黃芩、薄荷之類的藥來退熱,結果她的熱更嚴重了。汪石山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脈象弦大而無力,這是產後勞損的虛弱症狀。於是開了四物湯一兩,加入胡黃連、秦艽、青蒿各五分,服藥幾次後,熱就退了,身體也涼了。之後又開了黃連八珍丸,服用一料就痊癒了。

我認為,這裡使用黃連、秦艽、青蒿,可見薛己的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並不是固定的配方,要靈活運用。

一位婦人產後,血逆行往上衝,導致鼻出血,口乾、心煩、舌頭發黑。這是因為瘀血往上衝所導致的,所以用了益母丸,用童子小便化開吞服幾丸,之後鼻出血就慢慢止住了,下體的血也慢慢暢通了。

我認為,婦科醫書大多認為產後鼻出血是很危險的症狀。這裡用益母丸、童子小便來治療,是仿效治療倒經的方法,也確實有人因此而痊癒。但這種方法並不算是萬全之策。

李東垣治療一位大尹俞先生的內人,她產後發熱,下午會感到潮熱,還會吐血、便血,並且有盜汗、小便頻繁、胸脅脹痛、肚子悶脹等症狀。薛己認為,這是各個臟器都虛損了,治療應該以補養根本為主。但是這位婦人自認為懂醫術,用一些降火的藥,結果導致腹瀉、腸鳴、嘔吐、不進食、肚子痛、腳冰冷。這時她才相信薛己的判斷,來求診。診斷她的脈象,有時浮洪,有時沉細,有時又好像沒有脈。她的面色,有時青黃,有時赤白。這是虛寒假熱的症狀。

當時正值夏天,應該要捨棄時令,根據患者的症狀來治療。先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、肉桂,服用幾劑後,胃氣慢慢恢復,各種症狀也慢慢減退。接著再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,過了半年就痊癒了。

我認為,這個病例中的脈象,可以作為體內極度虛弱的依據。

一位產婦咳嗽痰多,面色赤紅,口乾,體內發熱,下午會潮熱,發作的時間不定。這是陰火往上衝的現象,應該要補脾腎。於是用了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,最後痊癒了。

一位產婦腹瀉持續一年多,身體瘦得只剩骨頭,體內發熱,下午會潮熱,而且會自汗、盜汗、口舌潰爛。她說每天會吐出三碗左右的痰。診斷她的脈象洪大,按下去卻完全摸不到。這是命門火衰,脾土虛寒而出現的假熱現象。她吐出的痰,是因為脾虛,無法收攝而外溢。於是用了八味丸來補火生土,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肺金,脾胃就健康了。

我認為,這兩個案例才是薛己治療方法的核心,如果能熟記這些案例,就不會一味地用清熱解毒、滋陰的藥物來治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