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卷一
2. 中風
唐書載許允宗初仕陳。為新蔡王外兵參軍。時柳太后感風不能言。脈沉而口噤。允宗曰。口不下藥。宜以湯氣蒸之。令藥入腠理。周時可瘥。遂造黃耆防風湯。煮數十斛。置床下。氣如煙霧。熏蒸之而得語。遂超拜義興太守。
震按書稱允宗醫術若神。曾曰醫者意也。在人思慮。即此條思慮巧矣。然僅可治真中風。內經所謂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也。邪從汗解故得語。若概試諸不能言者決無效。又按羅謙甫治史太尉。冬月坐火爐左側。覺面熱。左頰微汗。旋出外。因左頰疏緩。被風寒客之。右頰急。
口喎於右。脈浮緊。按之洪緩。羅用升麻湯加桂枝、白芷、艽、防。兼灸地倉頰車穴。此治風中陽明經之表證也。趙僧判半身不遂。語言不出。神昏面紅。耳聾鼻塞。六脈弦數。羅謂中藏者多滯九竅。中府者多著四肢。今臟腑俱受邪。先用三化湯行之。通其壅滯。使清氣上升。
充實四肢。次與至寶丹。安心養神。通利九竅。五日。音聲出。語言稍利。惟行步艱難。又刺十二經之井穴以接經絡。隨四時脈症加減用藥。百日方愈。此治中腑兼中臟之裡證也。皆風邪實證也。張安撫半身不遂。語言謇澀。自汗惡風。痰嗽不寐。羅謂風寒傷形。憂恐忿怒傷氣。
經云。形樂志苦。病生於脈。神先病也。邪風加之。動無常處。治病必求其本。邪氣乃服。用加減沖和湯。汗加黃耆。嗽加五味。其晝夜不睡。因心事煩冗。心火上乘陽分。衛氣不得入於陰。用硃砂安神丸。遂得寐。諸證漸減。惟右肩臂痛。經云。虛與實鄰。決而通之。又云。
下陷者灸之。為陽氣下陷入陰中。故肩膊痛不能動。宜以火導之補之。乃於右肩臂上肩井穴。先針後灸。隔一月。再灸肩井。次於尺澤穴。各灸二十八壯。引氣下行。與正氣相接。遂能運動。仲夏用清肺飲子。秋分用益氣調營湯。全愈。此治中經兼中腑。本虛標實之症也。許允宗所治亦系本虛標實者。
但病起於暴。故用蒸法。亦如通關散之取嚏。稀涎散之探痰也。
丹溪治浦江鄭君。年近六旬。奉養膏粱。仲夏久患滯下。又犯房勞。一夕如廁。忽然昏僕。撒手。遺尿。目上視。汗大出。喉如拽鋸。呼吸甚微。其脈大而無倫次部位。可畏之甚。此陰虛而陽暴絕也。急令煎人參膏。且與灸氣海穴。艾壯如小指。至十八壯。右手能動。又三壯。
唇微動。參膏成。與一盞。至半夜後。盡三盞。眼能動。盡二斤。方能言而索粥。盡五斤而利止。十數斤全安。
震按此種病。今常有之。醫所用參不過一二錢。至一二兩而止。亦並不知有灸法。無效則諉之天命。豈能於數日間用參膏至十餘斤者乎。然參膏至十餘斤。辦之亦難矣。惟能辦者。不可不知有此法。
白話文:
中風
唐代記載,許允宗初仕陳國時,擔任新蔡王的外兵參軍。當時柳太后因風寒而不能言語,脈象沉而口不能張開。許允宗說:「不能服用藥物,應該用藥湯的蒸氣熏蒸,讓藥力進入肌膚腠理,大約一周就能痊癒。」於是製成黃耆防風湯,煮了幾十斛,放在床下,蒸汽像煙霧一樣,熏蒸太后,太后便能說話了,許允宗因此被提升為義興太守。
震按:書中稱許允宗醫術如同神明,曾說:「醫者,在意也,在於人的思慮。」這件事就體現了他的巧妙思慮。然而,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真正的中風,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邪氣侵犯人體,通過出汗排出。」邪氣從汗排出,所以太后才能說話。如果對所有不能說話的人都使用這種方法,肯定沒有效果。
又按:羅謙甫治療史太尉時,史太尉冬月坐在火爐左側,感到面部發熱,左臉微微出汗,然後走到屋外,結果左臉肌肉鬆弛,受風寒侵襲,右臉肌肉緊張,嘴巴歪向右側,脈象浮緊,按之洪緩。羅謙甫使用升麻湯,加入桂枝、白芷、防風、藁本,並灸地倉、頰車穴位。這是治療風寒侵犯陽明經表證的方法。
趙僧判半身不遂,不能言語,神志昏迷,面紅耳聾鼻塞,六脈弦數。羅謙甫認為,中風病症,臟腑受邪則多見九竅不通,中府受邪則多見四肢不利。現在臟腑和四肢都受邪氣侵犯,先用三化湯疏通壅滯,使清氣上升,充實四肢,然後服用至寶丹,安心養神,通利九竅。五天后,趙僧判就能發出聲音,語言略微通暢,只是行走困難。又刺十二經的井穴以疏通經絡,根據四季脈象和病症加減用藥,百日後才痊癒。這是治療同時侵犯臟腑和內臟的裡證的方法,都是風邪實證。
張安撫半身不遂,語言謇澀(說話困難),自汗惡風,痰嗽失眠。羅謙甫認為這是風寒傷及形體,憂慮恐懼憤怒傷及氣機。經書說:「形體安逸,精神勞累,疾病產生於脈象,精神先於疾病而病。」邪風加重病情,變化不定,治療疾病必須追究其根本原因,邪氣才能消除。於是,羅謙甫使用加減沖和湯,汗多者加黃耆,咳嗽者加五味子。因為張安撫晝夜不眠,是因心事煩亂,心火上炎,衛氣不能進入陰分,於是使用硃砂安神丸,使他得以睡眠。諸證狀逐漸減輕,只是右肩臂疼痛。經書說:「虛實相鄰」,必須疏通它;又說:「下陷者灸之。」因為陽氣下陷於陰中,所以肩膊疼痛不能活動,應該用灸法引導陽氣,補益陽氣。於是,在右肩臂的肩井穴先針後灸。過了一個月,再次灸肩井穴,然後灸尺澤穴,每個穴位灸二十八壯,引導氣血下行,與正氣相接,於是張安撫能夠活動了。仲夏使用清肺飲子,秋分使用益氣調營湯,最終痊癒。這是治療同時侵犯經脈和臟腑,本虛標實的病症。
許允宗治療的病例也是本虛標實的病症,只是病情發病突然,所以使用蒸法,這也如同通關散的嚏法,稀涎散的探痰法一樣。
朱丹溪治療浦江鄭君,年近六十,平素飲食豐盛,仲夏久患泄瀉,又房事過度,一日夜間如廁,突然昏倒,手腳冰冷,遺尿,眼睛向上看,大汗淋漓,喉嚨像鋸子拉扯一樣,呼吸微弱,脈象洪大而紊亂無常,情況十分危急。這是陰虛而陽氣暴脫。朱丹溪立即煎煮人參膏,並灸氣海穴,艾條粗細如小指,灸至十八壯,右手能動;又灸三壯,嘴唇微微動彈;人參膏煎好後,給鄭君服用一盞,至半夜後,又服用三盞,眼睛能動;服用二斤,就能說話並索要粥喝;服用五斤,腹瀉停止;服用十幾斤後完全康復。
震按:這種病症現在也很常見,醫生用人參通常只用一二錢,最多一二兩就停止,也不知道有灸法,治療無效就歸咎於天命,怎麼能在幾天內用人參膏十幾斤呢?然而,用十幾斤人參膏也很難做到,只有能做到的人,不可不知道這種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