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七 (30)
卷七 (30)
1. 目
報國澄和尚,患眼疾二年,服祛風清熱藥過多,致耳鳴嘈嘈不止,大便常苦燥結。近來左眼上微翳,見燈火則大如斗,視月光則小如螢。詢諸方家,俱莫能解。因以質之石頑。
石頑曰:「此水虧而陰火用事也。試以格物之理參之。如西洋玻璃眼鏡,以十二鏡編十二支為一套,無論老少,其間必有一者能察秋毫,則知人眼有十二種偏勝。故造眼鏡者,亦以十二等鉛料配之,取鉛以助陰精,料以助陽氣也。若鉛料之輕重,與眼之偏勝不相當,則得之反加障礙矣。月乃至陰之精,真水內涸,不能氾濫其光,所以視之甚小。設加之以鉛重者,則視月必大矣。燈本燃膏之焰,專擾乎陰,不能勝其灼爍,所以見之甚大。設加之以料重者,燈火必愈大矣。」
合脈參證,知為平昔勞傷心脾,火土二臟過燥,並傷腎水真陰也。遂疏天王補心丹與之。
他如中翰徐燕及,見日光則昏迷如蒙,見燈火則精彩倍常。此平昔恆勞心腎,上盛下虛所致。蓋上盛則五志聚於心包,暗侮其君,如權黨在位,矇蔽九重;下虛則相火失職,不能司明察之令。得燈燭相助其力,是以精彩勝於常時。此與嬰兒胎寒夜啼,見火則止之義不殊。未識專事眼科者,能悉此義否?
震按:此論實有格物妙義,而於施治方法,殊少發揮。後之閱者,似難則效。然余輯是書,只從舊案拔其精粹,非為對證檢方分門尋法者設也。理已講明,方可會悟。所謂中道而立,能者從之。
白話文:
報國澄和尚患眼疾兩年,服用祛風清熱的藥物過多,導致耳鳴不止,大便秘結。最近左眼上方出現一點點翳障,看燈火時覺得很大,像斗一樣;看月光時卻覺得很小,像螢火蟲一樣。他向許多醫生求治,都沒能治好,於是向石頑請教。
石頑說,這是因為體內陰液虧損,陰火亢盛所致。他用比喻來解釋,就像西方的眼鏡一樣,眼鏡由十二片鏡片組成一套,無論老少,其中必有一片鏡片適合。這說明人的眼睛有十二種不同的偏盛情況,所以製作眼鏡的人,也會用十二種不同的鉛料來配製。鉛可以滋養陰精,其他材料則可以補充陽氣。如果鉛料的輕重與眼睛的偏盛情況不相符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月亮是至陰之精,體內真陰之水枯竭,不能充分散發月光,所以看起來很小;如果加上較重的鉛料,看起來就會很大。燈火是燃燒的火焰,專門擾亂陰氣,所以看起來很大;如果加上較重的材料,燈火看起來會更加明亮。
石頑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,和尚是以前勞損心脾,心、脾、腎三臟過於乾燥,損傷了腎水的真陰。於是給他開了天王補心丹。
文中還提到了中翰徐燕的案例,他見日光就昏迷,像被蒙住一樣,但見燈火就異常明亮。這是因為他長期勞損心腎,導致上盛下虛。上盛則五志鬱結於心包,壓制心臟的正常功能;下虛則相火不能正常運作,無法發揮明察的作用。有了燈燭的幫助,所以眼睛看起來格外明亮。這與嬰兒因體寒夜啼,見火就止的道理相同。不知道專攻眼科的醫生,是否都明白這個道理。
這個論述確實包含了格物致知的妙義,但在治療方法上闡述得不多,後人可能難以效仿。這本書只是從舊案中摘錄精華,並不是為了提供對症下藥的檢方和方法。道理已經講明,讀者可以自行領悟。所謂中道而立,有能力的人自然能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