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九 (16)
卷九 (16)
1. 墮胎
震按:胎甫墮而即進獨參湯,一見瀉即用參朮至三錢。蓋緣未墮之前已是虛證,雖新墮之後,何妨驟補?若庸流必主停參,且與消瘀矣。
張路玉治一婦,懷孕六月。因喪子悲哭動胎,醫用芩、術安胎藥二服,不應。改用枳殼、香附、紫蘇、砂仁理氣一服。胎遂上逼心下,脹悶喘急,口鼻出血。第三日薄暮診之,其脈急疾如狂風驟雨,十餘至則不至,頃之復至如前。因諭之曰:「此孕本非好胎,安之無益,不若去之以存母命。」
因思此胎必感震氣所結。震屬木,惟金可制。令以鐵斧烈火燒紅醋淬,乘熱調芒硝末一兩灌之。夜半,果下異胎。下後脈息微和,神思恍惚,所去惡露甚多。又與安神調血之劑,數服而安。
許裕卿治邵涵貞內子,孕十七月不產。不敢執意憑脈,問諸情況。果孕非病,但云孕五月以後不動,心竊訝之。為主丹參一味,令日服七錢。兩旬餘,胎下,已死而枯。其胎之死,料在五月不動時。經十三月在腹,不腐而枯。如果實在樹,敗則必腐;然亦有不腐者,則枯胎之理可推也。
張石頑曰:「余昔治馬雲生婦,孕十三月不產,脈來微結。為處十全大補湯,服至二十餘劑,而下枯胎色白。所治雖異,而胎枯則一也。」
震按:異胎如夜叉胎及蝌蚪蜥蜴之類,古書多有。若枯胎,則向來未說。果癟在樹,其喻極是。曾閱《後漢書》載寶武之母產武,併產一蛇,送之林中。後母死,蛇亦來至柩前,盤繞俯仰,涕血皆流。因想未產時,其胎之異若何?恐非望聞問切所能知也。又《醫林史傳》載潘璟治二婦:一孕二歲,一孕十四月。診之曰:「非孕也,疾也。」作劑飲之,孕二歲者下肉塊百餘,孕十四月者下大蛇,二婦俱得活。此可謂善診者矣。
白話文:
墮胎
張景嶽在《景嶽全書》中提到,胎兒剛墮落就立即服用獨參湯(參、術各三錢),因為在胎兒未墮落前,孕婦體質就已經虛弱,即使剛墮胎後,也可以立即補益。一般的庸醫則會停用補藥,反而使用消瘀藥。
張路玉治療一位懷孕六月的婦女,因喪子悲傷而導致胎動不安。醫生先用芩、術安胎,無效後改用枳殼、香附、紫蘇、砂仁理氣,結果胎兒上逼心下,出現脹悶喘急、口鼻出血的症狀。第三天傍晚診脈,脈象急促,如同狂風暴雨,時有時無。醫生判斷此胎本非正常,安胎無益,不如墮胎以保母命。
因為認為此胎是因震氣凝結而成(震屬木),可用金來克制,便讓病人服用以鐵斧燒紅後用醋淬火,再調入芒硝末一兩灌服。半夜胎兒果然排出,排出後脈息平和,但神思恍惚,惡露很多,之後服用安神調血藥物,數次後痊癒。
許裕卿治療邵涵貞的妻子,懷孕十七個月仍未生產。他不憑脈診斷,詢問情況後發現孕婦並無疾病,只是懷孕五個月後胎兒就沒有動靜了,感到很奇怪。他只用丹參七錢,每日服用,二十多天后胎兒排出,已死且乾枯。他推測胎兒早在五個月不動時就已經死亡,在腹中十三個月不腐爛而乾枯,如同枯死在樹上的果實一樣,雖然大多數會腐爛,但也有不腐爛而乾枯的。
張石頑說,他曾經治療一位馬雲生的妻子,懷孕十三個月未產,脈象微弱結滯,他用十全大補湯,服用了二十多劑後,排出乾枯的胎兒,顏色發白。雖然治療方法不同,但胎兒乾枯的結果卻一樣。
古籍中記載的異胎,如夜叉胎、蝌蚪、蜥蜴等,有很多記載,但關於枯胎的記載卻很少。枯萎的果實比喻枯胎非常貼切。後漢書記載,寶武的母親生下寶武時,同時生下一條蛇,將蛇放進林中,後來母親死後,蛇也來到靈柩前,盤繞哭泣,流血不止。由此可見,未生產前胎兒的情況如何,恐怕不是望聞問切所能完全知道的。醫林史傳中記載潘璟治療兩個孕婦,一個懷孕兩年,一個懷孕十四個月,他診斷這不是懷孕,而是疾病,開方治療,懷孕兩年的婦女排出百餘塊肉塊,懷孕十四個月的婦女排出大蛇,兩個婦女都活了下來,這是善於診斷的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