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)

1. 身癢

倪仲賢治吳陵盛架閣內子。左右肩背上下患癢。至兩臂頭面皆然。屢以艾灼癢處。暫止復作。如是數年。老人切其脈曰。左關浮盛。右口沉實。此酒食滋味所致也。投以清熱化食行滯之劑。其癢遂止。

白話文:

倪仲賢治療吳陵盛架閣內子的病症。她的左右肩背上下都患有瘙癢症,甚至蔓延到兩隻胳膊和頭臉上。她多次用艾灸灼燒瘙癢處,暫時止癢後又復發。這樣持續了好幾年。倪仲賢切脈後說:「左關脈浮盛,右口脈沉實,這是由於飲食滋味過於肥甘厚味所導致的。」於是倪仲賢給她開了清熱化食、行氣活血的藥方,她的瘙癢症就痊癒了。

江汝潔治一婦人。患上身至頭面俱癢。刺痛起塊。眾醫皆謂大風等證。江診得左手三部俱細。右手三部皆微實。大都六脈俱數。經曰。微者為虛。弱者為虛。細者氣血俱虛。蓋心主血。肝藏血。乃血虛無疑。腎藏精屬水。其部見微。乃為水不足。水既不足。相火妄行無制。以致此疾。

白話文:

江汝潔醫師治療一位婦女,她從上身到頭臉,都有瘙癢的症狀。同時,伴有針刺般的疼痛,並且身上起了塊狀物。眾多的醫師都認為是患上了大風等疾病。江醫師診斷後發現,這位婦女的左手三部脈搏都很細,右手三部脈搏都微實。並且,她所有的脈搏都顯得急促。根據經書記載,脈搏微弱的人,屬於虛證。脈搏虛弱的人,也屬於虛證。脈搏細小的人,氣血都很虛弱。這是因為,心臟主導血液的運行,肝臟儲藏血液,所以這位婦女明顯是血虛。腎臟儲藏精氣,屬於水。這位婦女的腎部脈搏微弱,說明她水不足。水不足,就會導致體內的虛火妄行,不受控制,從而引發了這種疾病。

經曰。諸痛瘡癢。皆屬心火。右手寸脈實。實者陽也。脈經曰。諸陽為熱。乃熱在肺分。火剋金故也。且肺主皮毛。皮毛之疾。肺氣主之。胸膈及皮毛之疾。為至高之疾也。右關微實。乃火在土分。土得火則燥。肌肉之間。脾氣主之。肌肉及皮毛痛癢。皆火熱在上明矣。右尺微實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中說:所有的疼痛、瘡口癢症,都是屬於心火所引起的。右手寸脈出現很實的脈,實脈代表著陽性,脈經說:所有的陽都會產生熱,因此是肺部出現了熱症,這是因為火剋金所造成的。另外,肺臟主要控制皮膚與毛髮,皮膚與毛髮的疾病,都是由肺氣來主導。胸膈和皮膚毛髮的疾病,屬於最嚴重的疾病。右手關脈微微出現實脈的狀態,表示火在土的範圍內。土屬性得到了火屬性就會變得乾燥,肌肉與皮膚之間的疾病,都是由脾氣來主導。肌肉與皮膚的疼痛、癢症,都是因為火熱在上部引起,這是非常明顯的了。右手尺脈微微出現實脈的狀態。

火居火位。兩火合明。陽多陰少。治宜補水以制火。養金以伐木。若作風治。未免以火濟火。以燥益燥也。乃以生地、白芍各一錢。參、耆各六分、連翹、丹皮各六分。麥冬八分。柏皮、防風甘草各四分。五味子九粒。黃連四分。水煎溫服。渣內加苦參一兩。再煎洗。十數劑而安。

白話文:

火盛於火位,二火會合而光明,陽氣過多,陰氣過少。治療宜滋補水以制火,養育金以伐木。如果用風熱的藥物來治療,免不了以火助火,以燥助燥。所以用生地、白芍各一錢,參、耆各六分,連翹、丹皮各六分,麥冬八分,柏皮、防風、甘草各四分,五味子九粒,黃連四分,水煎服。藥渣內加苦參一兩,再煎洗。十幾劑便安。

立齋治一女子十二歲。善怒。遍身作癢。用柴胡川芎、山梔、芍藥以清肝火。生地、當歸黃芩以涼肝血。白朮茯苓、甘草以健脾土而愈。半載後。遍身起赤痕。或時眩暈。此肝火熾甚。血得熱而妄行。是夜果經至。

白話文:

立齋曾治療一名12歲的女孩,她脾氣暴躁,全身發癢。他使用了柴胡、川芎、山梔、芍藥來清除肝火;生地、當歸、黃芩來滋陰涼血;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來健脾土,症狀才痊癒。半年後,她的全身又開始出現紅色痕跡,有時還會頭暈目眩。這表明她的肝火太旺盛,導致血液過熱而胡亂運行。果然,當晚她的月經來了。

意庵治一人。因田間收稻。忽然遍身癢入骨髓。用食鹽九錢。泡湯三碗。每進一碗。探而吐之。如是者三。而癢釋矣。

白話文:

意庵大夫治療一個人。因為在田裡收稻穀,忽然全身奇癢無比,深入骨髓。意庵大夫用九錢食鹽,泡成三碗湯水。病人每喝完一碗,就探入喉嚨裡,吐出來。這樣重複三次,病人的癢症就消失了。

一小兒遍身作癢。以生薑搗爛。以布包擦之而止。

震按河間謂癢為美疾。以其搔爬有趣。且與身命無傷也。然亦有屢治不效者。以不得病因。而漫以涼血祛風為治耳。今觀倪江薛三案見解。用藥俱精細周到。可見。昔賢雖遇輕證。亦不肯忽略。

白話文:

震子註解:河間子把癢說成是美好的疾病。因為抓癢有趣,而且癢不傷及人的生命。然而也有很多癢治不好,這是因為沒有找到病因,只是隨便使用涼血祛風的藥物治療。現在看一看倪、江、薛三個醫生的病例,他們的見解和用藥都精細周到。由此可見,即使是遇到輕微的病症,古人也絕不會掉以輕心。

2. 麻木

東垣治一婦麻木。六脈中俱得弦洪緩相合。按之無力。弦在其上。是風熱下陷入陰中。陽道不行。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。晝減夜甚。覺而目開。則麻木漸退。久乃止。懼而不睡。身體重。時有痰嗽。覺胸中常有痰而不利。時煩躁。氣短促而喘。肌膚充盛。飲食二便如常。惟畏麻木不敢閤眼為最苦。

白話文:

東垣診治一位婦女麻木的疾病。六脈中都得到弦脈、洪脈和緩脈相符合的脈象。按壓沒有力氣。弦脈在上面。這是風熱向下陷入陰中,陽道不通暢。她的症狀是閉上眼睛,渾身麻木。白天減輕,晚上加重。醒來眼睛睜開,麻木逐漸退去。時間長了就停止了。害怕而不能入睡。身體沉重。有時有痰液咳嗽。感覺胸中經常有痰而不利索。有時煩躁。氣短促而喘。肌膚充實。飲食二便如常。只是害怕麻木,不敢閉眼是最痛苦的。

李曰。麻木為風。皆以為然。然如久坐而起。亦有麻木。喻如繩縛之人。釋之則麻作。良久自已。此非風邪。乃氣不行也。經云。陽病瞋目而動輕。陰病閉目而靜重。靈樞云。開目則陽道行。陽氣遍布周身。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。如晝夜之分。以此知其陽衰而陰旺也。時痰嗽者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麻木不仁是風證,大家也都這樣認為。但是,如久坐而起,(肢體)也發生麻木。就好比繩索捆綁的人,解開繩索就會出現麻木,過一會兒自然消失。這並非風邪,而是氣血不通暢的緣故。經文說:「陽證,睜眼而動作輕捷靈活;陰證,則是閉目而靜臥,動作遲鈍。」《靈樞》上說:「睜開眼睛,則陽氣通暢,陽氣遍佈全身;閉上眼睛,則陽氣閉塞,(陽氣)不通暢,這就好比晝夜交替一樣。」因此,(麻木)可以知道是陽氣衰弱,陰氣旺盛。(有時)痰鳴、(有時)聲嗽。

秋涼在外而濕在上也。身重脈緩者。濕氣伏匿於脾也。時煩躁者。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也。法當升陽助氣。益血。微瀉陰火。去濕。通行經脈。調其陰陽則已。非臟腑之本有邪也。黃耆五分。人參三分。甘草炙四分。生一分。陳皮歸身各二分。佛耳草四分。白芍三分。草豆蔻、蒼朮各一分半。

白話文:

秋天,涼氣在體外,濕氣在上焦。如果出現身體沉重,脈搏緩慢等症狀,表示濕氣潛伏在脾臟內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等症狀,則是經脈中的陰火侵犯了陽氣。治療方法應當升陽助氣,益血,微瀉陰火,祛除濕氣,疏通經脈,調和陰陽即可痊癒。這不是臟腑實質性的疾病。藥方:黃耆五分,人參三分,甘草炙四分,生甘草一分,陳皮、歸身各二分,佛耳草四分,白芍三分,草豆蔻、蒼朮各一分半。

白朮二分。黃柏酒洗。苓、澤、升麻各一分。水煎服。八帖而愈。名曰補氣升陽和中湯

白話文:

白朮四公克。黃柏用酒清洗。茯苓、澤瀉、升麻各二公克。加水煎煮服用。八次服用後症狀痊癒。命名為「補氣升陽和中湯」。

一人年七旬。病體熱麻。股膝無力。飲食有汗。妄喜笑。善飢。痰涎不利。舌強難言。聲嗄不鳴。李診脈。左手洪大而有力。是邪熱客於經絡之中也。二臂外有數瘢。問其故。對以燃香所致。李曰。君病皆由此也。人身經脈。手之三陽。從手表上行於頭。加以火邪。陽並於陽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,年齡七十歲,生病了,身體發熱,四肢麻木,腰腿無力,吃飯時會出汗,經常莫名其妙地高興、愛笑,容易飢餓;痰液粘稠吐不出來,舌頭發硬,說話困難,聲音嘶啞不能發出響亮的聲音。李醫生診脈後發現,他的左手脈象洪大有力。這是邪熱侵襲經絡所致。他的兩隻胳膊外面有幾處疤痕。詢問原因,他說是由於燃香所致。李醫生說,你的病都是由此引起的。人體經脈,手的三條陽經,從手部表裡上行於頭部。再加上火邪,陽熱之邪加重陽經的熱性,從而導致上述症狀。

勢甚熾焉。故邪熱妄行。流散於周身而為熱麻。熱傷元氣。則沉重無力。熱泄衛氣則多汗。心火盛則妄喜笑。脾胃熱則消穀善飢。肺金衰則聲不鳴。仲景所謂因火為邪。焦骨傷筋。血難復也。內經云。熱淫所勝。治以苦寒。佐以苦甘。以甘瀉之。以酸收之。用黃柏知母之苦寒為君。

白話文:

邪熱在體內肆虐,到處亂竄,流散到全身,就會發熱麻木。邪熱會損傷元氣,就會感到沉重無力。邪熱耗散衛氣,就會多汗。心火旺盛,就會容易莫名其妙地開心大笑。脾胃有熱,就會容易消化不良,容易感到飢餓。肺金衰弱,聲音就會沙啞。仲景說,由於邪火的原因,導致骨頭燒傷、筋脈損傷,很難恢復。內經說,邪熱太過,治療方法應以苦寒藥物為主,輔以苦甘藥物。苦藥可以瀉火,酸藥可以收斂。因此,使用黃柏、知母這兩種苦寒藥物作為君藥。

以瀉火邪。壯筋骨。又腎欲堅。急食苦以堅之。黃耆、生甘草之甘寒。瀉熱補表。五味子酸。止汗補肺氣之不足以為臣。炙草、當歸之甘辛。和血潤燥。升、柴之苦平。行少陽陽明二經自地昇天。以苦發之者也。以為佐。命其方曰清陽補氣湯。又繆刺四肢。以瀉諸陽之本。使十二經絡相接而泄火邪。

白話文:

用來瀉去火邪。壯補筋骨。腎臟需要堅固,急於食用苦味的東西來使它堅固。黃耆、生甘草的甘味寒涼,可以瀉熱補表。五味子的酸味,用來止汗,補益肺氣不足,可以作為君藥。炙甘草、當歸的甘辛味,可以和血潤燥。升麻、柴胡的苦平味,可以運行少陽陽明二經的地部,向上升發,用苦味發散的藥物來輔助君藥。此方命名為清陽補氣湯。又用針灸刺四肢,以瀉去諸陽的本氣,使十二經絡彼此貫通,藉以疏散火邪。

不旬日而愈。

震按東垣論病。悉本內經。簡明確切。能發其所以然之故。用藥亦本內經。以藥性氣味。配合臟腑經絡。絕無粉飾閒詞。而軒岐要旨昭然若揭。誠非挽近可及。第藥止一二分至四五分。何太少耶。豈以氣味配合得當。機靈而徑捷耶。後賢常云。願學仲景。不學東垣。然東垣以極輕之分兩。能愈疑難之久病。亦正易學。

白話文:

震按東垣論病,完全是根據內經,簡潔明確,能夠說明發生的原因和道理。用藥也是根據內經,以藥性氣味,配合臟腑經絡,完全沒有粉飾的閒話,而軒岐的要旨就像被揭開似的昭然若揭。確實不是挽近的人所能及的。只不過藥物只有二三分到四五分,為什麼這麼少呢?難道是氣味配合得當,靈活而捷徑嗎?後世賢人經常說,願意學習仲景,不學習東垣。然而東垣用極輕的分兩,就能治癒疑難的久病,也正是很容易學習的。

吳茭山治一婦。夏月乘涼。夜多失蓋。因得冷風入骨。兩足麻木。疼痛不已。服祛風止痛藥。不效。與大防風湯數服。其疾漸輕。仍以烏頭粥服三晨而愈。

白話文:

吳茭山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在夏天乘涼時,夜晚沒有蓋好,導致寒風入骨,導致雙腳麻木疼痛不已。服用了祛風止痛藥,卻沒有效果。接著醫生給她服用大防風湯數次,病情逐漸好轉。然後,每天早上繼續服用烏頭粥三頓,最終痊癒。

震按上二案所用諸藥。細膩熨貼。此案所用二方。直捷爽快。俱與病情吻合。遂各見其妙。

李士材治文學陸文湖。兩足麻木。自服活血之劑。不效。改服攻痰之劑。又不效。經半載後。兩手亦麻。左脅下有尺許不知痛癢。李曰。此經所謂著痹也。六脈大而無力。氣血皆損。用神效黃耆湯。加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地黃。十劑後。小有效。更用十全大補五十餘劑。始安。

白話文:

李士材醫生治療文學陸文湖的疾病。他的雙腳麻木不仁。他服用了活血化瘀的藥物,但沒有效果。他改為服用攻痰化瘀的藥物,但仍然沒有效果。半年後,他的雙手也開始麻木。左脅下有一尺多長的地方,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。李士材說,這是中醫經典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著痹」症狀。他的六脈搏動大而無力,氣血兩虛。李士材使用神效黃耆湯,並添加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地黃等藥物。服用十劑後,病情略有改善。之後,李士材又使用十全大補湯,連續服用五十多劑,陸文湖的病情才痊癒。

少宰蔣恬庵手足麻痹。目中睹一成兩。服補血藥不應。改服脾藥。精神困倦。李診得寸口脈大。兩尺獨澀。此心腎不交。水泛為痰之故也。乃取地黃丸料作煎劑。倍用澤瀉、茯苓。入青鹽少許。凡六劑。而岐視遂收。乃兼進參、耆安神之劑。一月而康復如常。

白話文:

少宰蔣恬庵患有手腳麻痹的症狀,而且眼睛看到東西會變成兩個。服用補血的藥物沒有效果,改服脾藥後精神變得很疲倦。李某診斷後發現,蔣恬庵的寸口脈搏很大,但兩尺脈搏卻很澀,這表示心腎不交,水液泛濫為痰的緣故。於是李某取地黃丸的藥材,煎煮成藥劑,並加倍使用澤瀉、茯苓,加入少許青鹽,一共服用了六帖藥。結果蔣恬庵的視力就恢復正常了。之後李某再兼用參、耆的安神藥劑,一個月後蔣恬庵就康復如常了。

震按上條氣血兼補。原系古人成法。此條用地黃湯。因兩尺脈澀。故先補腎。繼以參、耆。仍是治麻成法。後案張公以參湯下紫雪。則別有洞天矣。由其病根在痰火也。開眼則麻。確是東垣對面文章。講得最好。

白話文:

我在看到上條方子後,發現它同時能補氣血,這原本是古人常用的方法。這個方子使用「地黃湯」來治療,因為兩尺脈搏澀滯,所以先補腎,再用人參、黃耆,仍然是治療麻痹的常用方法。後面的案例中,張公用參湯來服用「紫雪」,這就另有妙招了。因為這個病根在於痰火。而「開眼就會麻」這句話,的確是東垣的經典名言,講得最好。

張路玉治洋客巴慈明婦。產後。眩暈心悸。神魂離散。若失臟腑之狀。開眼則遍體麻木。如在雲霧中。必緊閉其目。似覺稍可。晝日煩躁。夜則安靜。專事女科者。用四物等血藥。則嘔逆不食。更一醫用薑、附等熱藥。則躁擾不寧。其脈虛大而數。按之則散。舉之應指。此心火浮散之象。

白話文:

張路玉醫生醫治外國人巴慈明太太的產後病症。這位婦女產後出現了頭暈、心悸、精神恍惚、身體虛弱,好似五臟六腑都沒有了的感覺。她睜開眼睛就全身麻木,好像置身於雲霧之中。她必須緊閉雙眼,才能感覺好一些。白天她煩躁不安,晚上才能安靜下來。專門治療婦科疾病的醫生使用四物等補血藥物,她便出現嘔吐、不吃飯的情況。另一位醫生使用薑、附子等熱藥,她又變得躁動不安。她的脈搏虛弱、大而快,按壓時脈搏會散開,鬆開手指後脈搏又會恢復正常。這是心火浮散的表現。

因艱產受驚。痰飲乘虛襲入心包絡中。留伏膈上。有入無出。所以綿延不已。蓋目開則諸竅皆開。痰火堵塞心竅。所以神識無主。目閉則諸竅皆閉。痰火潛伏不行。故得稍安。與東垣所言閤眼則陽氣不行之麻木迥殊。況晝甚夜輕。明是上焦陽位之病。與理痰清火之劑。諸證漸寧。

白話文:

因為生產困難而受驚,痰濁趁虛進入心包絡,停留於橫膈膜以上。痰濁不斷進入,卻無法排出,所以病情持續不斷。眼睛睜開時,全身的竅道都打開,痰濁和火氣堵塞了心思竅道,所以神志迷亂。眼睛閉上時,全身的竅道都關閉,痰濁和火氣潛伏著,不流動,所以病情能夠暫時安定。與東垣所說的閤眼則陽氣不行而出現麻木的病症完全不同。況且白天症狀嚴重,晚上症狀輕微,明顯是上焦陽位的疾病。服用清痰去火的藥物,各種症狀逐漸平息。

然或因驚恐。或因飲食。不時舉發。此伏匿膈上之痰。無從搜滌也。乘發時用獨參湯下紫雪。開通膈膜。仍與前藥調補。半載而康。

白話文:

然而可能是由於驚恐,或是飲食不當造成的。症狀時常發作,這些潛伏在膈膜上的痰,很難清除。趁著發作時服用獨參湯後服下紫雪丹,以此來疏通膈膜,還可以和前次開的藥方一起服用以調補身體。半年後痊癒。

震按麻多在於手足者。以四末道遠氣餒。則衛行遲而難到也。故麻不兼木。必屬氣虛。否則風痰。凡脈浮而軟。或大而弱者。氣虛也。脈浮而滑。按之不衰者。風痰也。若麻木兼作。則有寒濕積痰死血之殊。其脈有沉遲滑實與沉澀而芤之分矣。宜詳辨之。

白話文:

震先生認為麻木多發生在手足,這是因為四肢末梢比較遠,氣血運行較慢,所以衛氣到達較慢,難以濡養所致。因此麻木不兼夾肌肉木強,一定是氣虛所致。否則就是風痰。凡是脈象浮而軟弱的,或是脈象大而無力的人,都是氣虛。脈象浮而滑利,按壓不衰減的人,是風痰。如果麻木同時發作,那麼就有寒濕積痰死血的區別。其脈象有沉遲滑實和沉澀而緩之分。應該詳細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