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震篡

《古今醫案按》~ 卷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3)

1. 傷寒

〔附〕準繩載一婦人。狐惑聲啞。多眠。目不閉。惡聞食臭。不省人事。半月後。又手足拘強。脈數而微細。先與竹瀝、薑汁一盞服之。忽胸中有汗。腸鳴。即目閉省人事。遂用參、朮、歸、陳。入竹瀝、薑汁飲之。五六帖而愈。

震按同是狐惑證。虛實不同如此。故並錄以便參考。

浙東憲使曲公病。召滄洲翁呂元膺往視。翁察色切脈。則面帶陽氣。寸口皆長而弦。蓋傷寒三陽合病也。以方涉海。為風濤所驚。遂血菀而神懾。血為熱所搏。吐血一升許。且脅痛煩渴譫語。適是年歲運。左尺當不應。其輔行京醫。泣告其左右曰。監司脈病皆逆。不祿在旦夕。

家人皆惶惑無措。翁曰。此天和脈。無憂也。為投小柴胡湯。減參加生地黃。俟其胃實。以承氣湯下之愈。

震按許學士以尺脈遲弱為營氣不足。呂滄洲以左尺不應為天和脈。二義亦皆古書所載。非二公新得。而引證恰當。各奏功效。由於診候熟而心思靈也。

趙氏子病傷寒十餘日。身熱而人靜。六脈盡伏。俚醫以為死人也。弗與藥。呂元膺診之。三部舉按皆無。其舌胎滑。而兩顴赤如火。語言不亂。因告之曰。此子必大發赤斑。周身如錦紋。夫脈血之波瀾也。今血為熱邪所搏。淖而為斑。外見於皮膚。呼吸之氣。無形可依。猶溝瀆之水。

雖有風。不能成波瀾。斑消則脈出矣。及揭其衾。而赤斑爛然。即用白虎加人參湯化其斑。脈乃復常。繼投承氣下之愈。發斑無脈。長沙所未論。元膺蓋以意消息耳。

全本然傷寒旬日。邪入於陽明。俚醫以津液外出。脈虛自汗。進真武湯實之。遂致神昏如熟睡。其家邀元膺問死期。切其脈。皆伏不見。而肌熱灼指。告其家曰。此必榮熱致斑而脈伏。非陽病見陰脈比也。見斑則應候。否則蓄血耳。乃視其隱處及小腹。果見赤斑。臍下石堅。

且痛拒按。為進化斑湯。半劑即斑消脈出。復用韓氏生地黃湯逐其血。是夕下黑血。後三日。腹又痛。遂用桃仁承氣以攻之。所下如前。乃愈。

震閱二案而知發斑蓄血。有脈伏之一候。然竊思斑未出而脈伏。理或有之。斑既透矣。何以必待化斑脈始復耶。吳又可有脈厥之說。用承氣微下則脈出。與此用白虎彷彿。但發斑脈伏。勢亦可畏。上條妙在語言不亂。次條雖神昏如睡。由於誤服真武。故皆憑證以醫之。翁云見斑則應候。思及蓄血。已勉強矣。

發斑情形。種種不同。再附數條以備覽。

云間懷抱奇治一婦。夏月飲火酒。煩熱面赤發斑。診其脈絕無。懷曰。此火鬱而熱極。用梔豉湯加葛根、厚朴、黃連清之。斑大出而脈遂見。恰與此條大同小異。又一人傷寒過經不解。遍體黑斑。唇口焦枯。脈大便結。以三黃石膏湯飲之痊。此可與準繩所載黑斑一條合觀之。

白話文:

[傷寒]

書中記載一位婦人患狐惑病,症狀為聲音嘶啞、嗜睡、眼睛睜不開、聞到食物有臭味、神志不清。半個月後,又出現手腳抽搐僵硬,脈搏頻數而微弱。先給她服用竹瀝、薑汁各一盞,不久胸部出汗,腸鳴,眼睛閉上,恢復神志。於是再用人參、蒼朮、當歸、陳皮,加入竹瀝、薑汁服用,五六劑藥後痊癒。

同樣是狐惑病,但虛實證狀卻大相逕庭,故此並列記載,以便參考。

浙江東部一位官員曲公生病,請來滄州醫生呂元膺診治。呂元膺觀察其面色、把脈,發現他臉上有陽氣,寸脈皆長而弦,是傷寒三陽合病。因為航海途中受風浪驚嚇,導致瘀血阻滯,精神受驚,血液被熱邪所搏擊,吐血約一升,並伴有脅肋疼痛、口渴、譫語。當時那一年歲運特殊,左尺脈不應。他身邊的京師醫生哭著告訴他身邊的人說,官員的脈象逆亂,不吉之兆即將來臨。

家人惶恐不安,無計可施。呂元膺說:「這是天和脈,不用擔心。」於是給他服用小柴胡湯,減少人參,加入生地黃,待胃氣恢復後,再用承氣湯瀉下,病就好了。

許學士認為尺脈遲弱是營氣不足,呂滄州則認為左尺脈不應是天和脈,這兩種說法都見於古籍記載,並非二位醫生新發現的,但引用恰當,都能奏效,這都因為他們診斷經驗豐富,思維敏捷。

趙氏之子患傷寒十多天,身體發熱,但人卻很安靜,六脈全無。鄉間醫生認為他已經死了,沒有給他用藥。呂元膺診治後,發現三部脈診皆無,舌苔光滑,兩顴紅得像火,但言語清楚,於是告訴家屬,這孩子必然會大發紅色斑疹,周身像錦紋一樣。這是血液因熱邪搏擊,淤積而形成斑疹,外現於皮膚。呼吸之氣,無形可依,如同溝渠之水,

雖然有風,也不能形成波浪。斑疹消退後,脈象就會出現。揭開他的被子,果然看到滿身都是紅色的斑疹。於是用白虎加人參湯化解斑疹,脈象就恢復正常了,接著用承氣湯瀉下,病就好了。發斑無脈,長沙醫案中沒有論述,呂元膺主要是憑藉經驗推測。

某人患傷寒十天,邪氣侵入陽明經,鄉間醫生認為津液外洩,脈象虛弱,自汗,於是給他服用真武湯以補益,結果導致神志昏迷,如同熟睡一樣。家人請呂元膺詢問死期,他切脈後,發現脈象全無,但肌膚發熱,灼手。他告訴家屬,這一定是熱邪導致斑疹而脈象伏沒,並不是陽病表現為陰脈。看見斑疹就應驗了,否則就是瘀血。於是檢查隱蔽處和小腹,果然看到紅色斑疹,臍下硬結,

而且疼痛拒按。於是使用進化斑湯,半劑藥後,斑疹消退,脈象出現,接著用韓氏生地黃湯驅逐瘀血,當晚瀉下黑血。三天後,腹部又痛,於是用桃仁承氣湯攻邪,瀉下情況如同前次一樣,病就好了。

我閱覽了這兩個病例,了解到發斑疹、瘀血,有脈象伏沒的現象。但我私下思考,斑疹還沒出現而脈象伏沒,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;但斑疹已經透出來了,為什麼還要等到化斑後脈象才恢復呢?吳又可有脈厥的說法,用承氣湯略微瀉下,脈象就會出現,這和用白虎湯類似。但是發斑疹脈象伏沒,情況也很危險。上一個病例妙在言語清楚,下一個病例雖然神志昏迷如睡,是因為誤服真武湯,所以都是憑藉證狀來治療。呂元膺說看見斑疹就應驗了,考慮到瘀血,已經有些勉強了。

發斑疹的情況,種種不同,再附上幾條供參考。

雲間一位醫生懷抱奇治一位婦女,夏季飲用烈酒,煩熱、面赤、發斑,診其脈象全無。懷醫生說,這是火鬱而熱極,於是用梔子豉汁湯,加葛根、厚朴、黃連來清熱,斑疹大量出現,脈象也就出現了。這和上例幾乎一樣。另一人患傷寒,經絡不通,全身黑斑,嘴唇乾燥枯萎,脈象洪大,大便祕結,用三黃石膏湯治療痊癒。這可以和《準繩》中記載的黑斑病例一起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