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言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,又名《三因方》,是南宋陳言所著的醫學著作。全書十八卷,分為卷一至卷二前半部為醫學總論,卷二下半部至卷十八列述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病證,並附治療方劑。

作者認為:“醫事之要,無出三因”。“倘識三因,病無餘蘊”。本書將三因(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)作為論述的重點,並將其與臨床相結合,對研究中醫病因學說和各科臨床辨證論治等均有參考價值。

現存宋刻配補本、元刻本及多種清刊本。1949年後有排印本。

內容簡介

卷一至卷二前半部為醫學總論,主要論述三因、六經、臟腑、經絡、氣血、陰陽、五行等中醫基礎理論,並對各科常見病證進行概述。

卷二下半部至卷十八列述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病證,並附治療方劑。各科病證分門別類,論述詳盡,並附有大量臨床驗方。

其中,內科部分分為11門,包括傷寒、溫病、雜病、婦科、小兒科等;外科部分分為10門,包括外傷、皮膚病、五官科等;婦科部分分為5門,包括月經病、妊娠病、產後病等;兒科部分分為4門,包括小兒發熱、小兒腹痛、小兒疳積、小兒驚風等。

每門病證均先論述病因、病機,然後列舉臨床症狀,最後給出治療方劑。方劑多為經方,並附有加減法。

學術價值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,對研究中醫病因學說和各科臨床辨證論治等均有參考價值。

其主要學術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第一,本書將三因(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)作為論述的重點,並將其與臨床相結合,對研究中醫病因學說有重要意義。

第二,本書對各科常見病證進行概述,並附有大量臨床驗方,對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第三,本書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,是研究中醫學發展史的重要資料。

影響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明代醫家張景岳在其著作《景岳全書》中對本書多有引用,並對其學說進行了發揚光大。清代醫家吳鞠通在其著作《溫病條辨》中也對本書多有引用,並對其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發展。
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,對研究中醫病因學說和各科臨床辨證論治等均有參考價值。其學術價值和影響深遠,是研究中醫學發展史的重要資料。


卷之一

卷之二

卷之三

卷之四

卷之五

卷之六

卷之七

卷之八

卷之九

卷之十

卷之十一

卷之十二

卷之十三

卷之十四

卷之十五

卷之十六

卷之十七

卷之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