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言
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~ 卷之十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1)

1. 走哺證治

病者下焦實熱,大小便不通,氣逆不續,嘔逆不禁,名曰走哺。此下焦氣,起於胃下口,別入迴腸,注於膀胱,並與胃傳糟粕而下大腸,令大小便不通,故知下焦實熱之所為也。

白話文:

病人下部焦躁實熱,導致大小便無法順利排泄,呼吸氣息逆亂不順,嘔吐不止,這種病症被稱為「走哺」。這種下焦的問題,起源於胃的下方開口處,從這裡分出進入迴腸,再連接到膀胱,同時與胃部共同負責食物殘渣的傳遞到大腸,當這些部位運作失調,就會造成大小便不暢通。由此可知,下焦實熱是引發這類症狀的原因。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下焦實熱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,包括大小便困難、呼吸困難以及持續性的嘔吐,並且說明瞭這些症狀是如何由下焦的實熱所引起。

2. 人參湯

治下焦伏熱,氣逆不續,大小便不通,嘔吐不禁,名曰走哺。

人參,葳蕤,黃芩,知母,茯苓(各三錢),白朮,橘皮,生蘆根,梔子仁(各半兩),石膏(煅,一兩)

上為銼散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湯】

主治下半身深層的熱症,氣血上逆導致呼吸不順,大小便阻塞不暢,嚴重到無法控制的嘔吐,這種情況被稱作走哺。

所需藥材:人參、葳蕤、黃芩、知母、茯苓(各約9克),白朮、橘皮、生蘆根、梔子仁(各約15克),以及煅燒過的石膏(約30克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。每次服用時取約12克,加入大約180毫升的水,煎煮至剩約126毫升,然後去掉藥渣,趁溫熱時服用。

3. 厚朴湯

治乾嘔,嘔而不逆,熱少冷多,好唾白沫清涎,噫氣吞酸,此由上焦閉塞。

厚朴(薑製),白茯苓,川芎,白朮,玄參,吳茱萸(湯洗,各半兩),桔梗,附子(炮去皮臍),人參,橘皮(各三錢三字)

上為銼散。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[厚朴湯]這帖藥方用於治療乾嘔,也就是有嘔吐感但實際上吐不出來的情況,且身體感覺冷比熱多,常吐出白色的泡沫和口水,胃部常有脹氣及反酸的症狀,這些症狀是由於上焦部位(胸膈以上,包括心肺)發生阻塞所導致。

藥方成分包括:厚朴(薑汁處理過)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白朮、玄參、吳茱萸(需先用水清洗,每種各半兩),桔梗、炮製過的附子(去皮及中心)、人參、橘皮(這些每種各三錢三字)。

製作方法是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散粉。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粉,加入一盞半的水,再放入五片薑一起煎煮,煮至剩七分水時,去除殘渣,趁溫熱時服用。

4. 三物豬苓散

治嘔吐病在膈上;思水者,是欲解也。

豬苓(去皮),白茯苓,白朮(各等分)

上三味,末之。飲服方寸匕。

白話文:

[三物豬苓散]

用於治療位於橫膈膜上方的嘔吐病症;若患者開始想喝水,這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

所需藥材為:豬苓(需去皮)、白茯苓、白朮(這三種藥材用量相同)

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服用時,以飲料吞服約方寸匕的藥量。

(注:方寸匕是一個古代的容量單位,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.841毫升)